吴佳颖
【摘要】目的:比较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效果,总结诊断经验。方法:对比84例经手术证实为子宫腺肌病患者阴道、腹部超声诊断结果。结果:合并腺肌瘤22.62%、合并子宫肌瘤17.86%、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11.90%;回声增强型20.24%、回声减低型25.00%、不均匀灰色兼无回声型5.95%、内膜增厚型48.81%,其中子宫内膜呈弓形85.37%(35/41)、均匀增厚14.63%(6/61);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符合率89.29%、腺肌瘤符合率73.68%高于腹部超声69.05%、3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腹部超声,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符合率更高,且有助于发现合并症,联合超声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诊断效果。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超声;阴道超声;腹部超声
【中图分类号】R73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48-02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发生异位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的一种弥漫性或局限性病变。子宫腺肌病妇科常见病,高发于30~50岁育龄期女性,发生率约为10%~18%,且有年轻化趋势。子宫腺肌病可引发周期性出血、疼痛,久治不愈者还可能并发不孕症,同时子宫腺疾病还是子宫内膜癌高风险因素,及时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子宫腺肌病诊断主要依赖于超声、MRI等影像学技术,其中MRI灵敏度高达94.5%,但因具有创伤性、价格相对高昂,普及率低,超声具有无创、廉价、可重复性特性,是筛查、诊断子宫腺肌病理想方法[1]。本次研究就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效果进行对比,总结诊断经验。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4例,收治于2013年2月~2014年年10月,年龄30~56岁、平均(42.9±5.3)岁。患者以下腹部不适、痛经、月经不调或不孕症就诊。纳入标准:①均经腹部超声、阴道超声诊断;②经MRI、手术确诊为子宫腺肌病;③临床资料完整;④以子宫腺肌病为终诊结果;⑤已婚。
1.2方法
迈瑞公司产DC-8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10.0MHz,具备G/P检查切换模式,具有调节深度、增益、聚焦、血流速度量程与滤波功能。医嘱患者做好检查前准备,经期后来院,取膀胱截石位,适度充盈膀胱,探头涂抹耦合剂。先行腹部超声诊断,频率调至4.0~5.5Mz,以脐孔为中心,做环绕运动,做纵横切面来回扫查,先扫查盆腔检查有无瘤体,确定子宫大小、形态、轮廓、回声,调整为彩色显像模式,观测瘤体,分析肌瘤内及周围血供情况。休息30min排空膀胱后,取膀胱截石位,臀部垫一小枕,换阴道超声,将探头缓慢置入宫颈、后穹窿部位,行多切面扫查,观察顺序、内容与腹部超声基本相同。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合并腺肌瘤19例、合并子宫肌瘤15例、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10例。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结果:①回声增强型,子宫肌壁中等以上回声,不均匀、粗糙,合并腺肌瘤者回声较高,子宫壁与腺肌瘤界限不明显,无包膜,17例;②回声减低型,局灶性不均匀低回声,低于宫壁回声,有稀疏粗光点21例;③不均匀灰色兼无回声型,见多个弥漫衰减区,术中可见子宫肌壁间有小血囊,5例;④子宮肌壁异常增厚、内膜线移动,表现为较典型子宫腺肌病影像学特征,子宫内膜侵犯子宫肌壁肌层,其中子宫内膜呈弓形35例,或均匀增厚6例。
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符合率、合计腺肌瘤符合率高于腹部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诊断方法诊断子宫腺疾病高度疑似患者符合率比较n(%)
诊断方法 子宫腺肌病 合并腺肌瘤 合并子宫肌瘤 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手术病理 84 19 15 10腹部超声 58(69.05) 6(31.58) 12(80.00) 7(70.00)阴道超声 75(89.29)* 14(73.68)* 11(73.33) 9(90.00)联合诊断 79(94.05) 16(84.21) 13(86.67) 9(90.00)注:与腹部超声相比,*P<0.05。
3讨论
普遍认为MRI是定性、定位与鉴别诊断子宫腺肌病最准确的影像学技术,对于手术路径的拟定具有重要意义,但MRI并不适用于子宫腺肌病筛查。本次研究显示,联合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符合率约为94.05%,诊断合并腺肌瘤、子宫肌瘤、卵巢巧克力囊肿符合率也均在80%以上,可基本满足筛查诊断需要。关于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效果研究较多,多数学者认为阴道超声诊断效用更高,本次研究亦是如此,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符合率、合计腺肌瘤符合率高于腹部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可能原因为:①肥胖、腹腔粘连等原因对腹部超图像质量影响较大;②子宫腺肌病易合并子宫肌瘤,肌瘤可致子宫环境改变,掩盖子宫腺肌病图像特征;③子宫腺肌病病情相对较轻,子宫内膜增厚不明显;④超声波受肠气、膀胱多层反射干扰,致浆肌层、内膜显示不清;④合并的肌瘤发生变性,误诊为子宫腺肌病。当然,因阴道超声移动范围相对较少,对于子宫深部病变诊断不易,可能存在盲区,此外子宫腺肌病有年轻化趋势,年轻患者对阴道超声接受率相对较低,对疑似患者进行腹部超声仍非常必要。
综上所述:相较于腹部超声,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符合率更高,且有助于发生合并症,联合超声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诊断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秦.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7):968-969.
[2] 刘会.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4):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