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小琳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骨盆运动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30例给予常规康复联合骨盆运动训练,再选取具有比较意义的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康复训练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平身体衡及运动功能。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BB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BI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盆运动训练可提高偏瘫患者平衡及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在康复训练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盆运动训练;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评价法;Barthel指数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45-01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脑卒中患者存活率大大增加,但致残率也显著上升,其中因平衡功能障碍导致患者跌倒的发生率较高,容易给患者造成新的外伤[1]。骨盆在身体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人体的平衡功能有著重要作用,加强骨盆运动训练可使偏瘫患者的平衡及运动能力有明显改善。李德权等人的研究结果也显示骨盆运动训练对偏瘫患者的平衡及下肢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2]。我院为了进一步验证和观察骨盆运动训练的效果,特对30例偏瘫患者增做骨盆运动训练,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脑卒中住院偏瘫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并伴有偏瘫,且经CT或MRI检查确诊;②患者病情平稳无进展至少72h且病程<1个月;③GCS评分>8分,认知能力正常,神志清楚,查体合作;④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和承诺配合各项检查评定。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充血性心力衰竭、系统性硬化及肌肉萎缩等疾病者;②平衡功能障碍由小脑-前庭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所引起;③未按要求完成全程治疗,或有痴呆、精神病史不能配合医师完成量表评定的。患者年龄范围(45~78)岁,平均(63.5±7.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骨盆运动训练,每天2次,每次50分钟,每周训练5天,连续训练8周后评价康复效果。具体方法如下:(1)骨盆相对躯干的运动训练:①骨盆前屈、后伸训练:患者侧卧在治疗床上,在治疗师辅助指导下患者反复做双下肢并列最大限度的屈髋屈膝或伸髋伸膝动作,同时骨盆前屈或后伸作为协同运动相应完成;②骨盆左右倾斜训练:患者仰卧位,屈髋屈膝双足并列固定在床面上,治疗师一只手固定患足,一手固定同侧髂嵴,协助患者做骨盆左右扭摆;③骨盆左右旋转训练:患者侧卧位,双下肢并列并屈髋屈膝90°,在治疗师的辅助下借助臀部软组织曲面向对侧旋转骨盆。以上每个动作训练10分钟。(2)骨盆相对双下肢的运动训练:①骨盆左、右移训练:患者双足并列站立于防跌倒架内,治疗师一只手放在患者肩部,一手放在对侧髂嵴,引导患者躯干、骨盆一起做左、右移动的动作,移动范围3~4cm;②骨盆前、后倾训练:治疗师双手固定在患者双下肢中上1/3处,嘱患者躯干、骨盆一起反复做后伸和前屈动作,每次10分钟。治疗前后由我院康复科同一名治疗师评定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
1.3疗效判定患者治疗效果以平衡、上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定结果进行判定。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balancescale,BBS)进行功能评定,此量表包括14个项目,每个项目分5级,分别取0、1、2、3、4分,总分56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平衡功能越好;患者运动功能以简式Fugl-Meyer评分法评定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为观察指标,每项取0、1、2分,上肢评定总分66分,下肢34分,总共100分;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价,包括10个日常生活必须动作,总分100分,均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好。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比较
经过2个月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但观察组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骨盆运动涉及多个关节,人体通过骨盆相应的运动形式调节重力平衡、维持身体稳定,对人体的运动具有重要功能。脑卒中患者偏瘫后,一侧肌张力及肌力下降,导致人体失衡,行走不稳。常规康复训练只注重肌力的训练和恢复,很少顾及到平衡的训练[3]。本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强化骨盆运动训练,通过对骨盆各个方向的运动训练,重新帮助患者找到重心和恢复平衡能力,从而增强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加做骨盆运动训练的观察组患者其BB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BI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也充分表明骨盆运动训练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效果较好。这与华东等的报道结果基本一致,但本研究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BI低于华东等报道的观察组患者8周时的平均值,这可能与其选择的患者年龄偏小(其患者平均年龄51.5±8.4岁)有关[4]。
综上所述,骨盆运动训练可提高偏瘫患者平衡及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在康复训练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春华,徐乐义,黄杰,等.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8):725-728.
[2]李德权,杨传东,张秀萍,等.骨盆运动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3,28(3):185-187.
[3]李岩,顾旭东,姚云海,等.早期骨盆强化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1):1046-1047.
[4]华东,李文奇,冯晓东,等.不同体位骨盆训练对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6):581-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