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婧 李婷
【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相关防范措施。方法抽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采取防范措施前后,安全隐患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施防范措施后安全隐患发生率(3.75%)明显低于实施实施防范措施前安全隐患发生率(30.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在明确安全隐患的前提下,实施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够使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从而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43-01
手术室是医院外科诊治及抢救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医院发生安全隐患的高危科室[1]。在手术室中,做好护理工作显得极为重要。手术室患者的护理不同于其他护理,不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高水平的护理技能,还需要严肃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够为患者手术的成功及生命安全的保障提供依据。本组重点探究了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相关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80例手术患者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1.8±1.2)岁;另外,手术室配备护士20名,基于手术科室内,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培训,培训合理后接受临床实践。
1.2方法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不高[2]。比如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高水平的护理技术、无菌操作不规范及不能遵循相关制度等。总之,由于问题的存在导致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因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便显得极为重要。做好这样工作的前提是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护理理论知识、手术室护理常识及技巧等。进一步制定手术室护理的相关防范策略,包括:相关制度的建立、无菌操作的严格执行、药物管理的强化及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等。制度相关防范措施之后,将其充分落实到手术室护理工作当中。
2.结果
实施防范措施后安全隐患发生率(3.75%)明显低于实施实施防范措施前安全隐患发生率(30.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实施防范措施前后安全隐患发生情况比较[n(%)]
项目安全事件发生例数发生率实施防范措施前2430.00实施防范措施后3*3.75注:与实施防范措施前相比,*P<0.05。
3.讨论
3.1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探讨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1)制度隐患。目前,大部分医院手术室的制度均不具完善性,并且大部分医院手术室的制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及增加,这样才能够使手术室的制度得以规范,从而为护理工作的完善提供依据。
(2)护理人员自身隐患[3]。主要体现为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强,没有高水平的护理知识及技能,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不注重技巧,缺乏人文关怀,通常会由于用语不当、情绪易怒而引发护患纠纷,进一步使患者的手术治疗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护理工作隐患。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会存在很多隐患,包括在护送患者过程中出现不当的行为,比如在护送患者过程中,出现管道及引流管脱落及患者坠床等问题,从而引發医疗纠纷。同时在无菌操作方面,由于操作不当,也会引发安全隐患。除此之外,药物的清点、管理及术前器械准备不充分等,就会引发安全隐患,轻则影响手术的成功率,重则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3.2手术室护理防范措施分析
针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存在,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便显得极为重要。具体措施如下:
(1)制度的完善。对于标本管理、物品清点、交接班、手术安全等多方面的制度均需要加以完善[4]。并且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制度的落实进行定期检查,以规则制度为依据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并同时设置奖惩制度,以此使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2)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训内容包括护理理论知识及相关技能应用知识等,同时也要注重护理人员道德素质的培养,礼貌待人,注重人文关怀,为护患纠纷的避免提供依据。在手术前,面对患者的疑问需充分解答,同时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给予患者针对性强的护理。
(3)护理工作的严谨性。手术室护理工作保持严谨性能够为手术的成功提供重要保障。在护送患者方面,需防止引流管脱落及患者坠床等情况的发生,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并做好相关物品的清点、相关手术器械的准备等[5]。另外,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需擅于总结,最好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对手术室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与评估,对不足之处加以改正,以此使安全隐患的防范意识得到全面强化,进一步为手术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有效依据。
3.
3结论
本组抽取了80例手术室护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采取防范措施前后,安全隐患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表明:实施防范措施前,安全事件发生例数为24例,发生率为30.00%;实施防范措施后,安全事件发生例数为3例,发生率为3.75%;实施防范措施后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防范措施前安全隐患发生率,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在明确安全隐患的前提下,实施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够使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从而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钱惠芬.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0,19:138-141.
[2]梁爽,王丽波,周丽娟,邱礼荣,单敏红.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05:91-92.
[3]宣彩芳.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1,31:80-81.
[4]庄召琴.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工企医刊,2012,05:9-11.
[5]王睿,王慧.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35:37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