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枫 焦海珊
【关键词】 寰枢关节半脱位 推拿 牵引 体会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獻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17-01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指寰椎与枢椎之间因内力和外力平衡失调,它们的解剖位置出现移动并且超过生理正常范围后,而引起以颈项部疼痛和寰枢关节出现运动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严重者可造成患者脊髓和(或)椎动脉压迫症状。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上颈椎损伤临床治疗的好发病和常见的损伤。患者若没有及时且正确的治疗,寰枢关节脱位程度常会继续加大,从而出现脊髓和血管受压而导致肢体残疾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笔者采用推拿手法配合牵引治疗本病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龄最大50岁,最小16岁;患者病程3-4年,最短者3-5天。
2. 临床表现 :患者寰枢关节部出现疼痛,酸痛且按压是痛感明显,颈部僵硬不适,头部做点头仰头时活动受限;严重患者出现,眩晕,偏头痛、恶心、头颈部活动障碍、视物不清、耳鸣,肢体麻木。颈椎触诊可触及颈1、2关节突和横突凹凸不平,棘突偏歪,第一、二颈椎棘突旁压痛,颈部肌肉僵硬、痉挛,项韧带增粗变硬。
3. X线检查:颈椎张口位X线片提示,张口正位片齿突与两侧侧块间隙宽度相差超过3mm;侧位片上齿状突两侧间隙不相等,寰椎前弓位置与齿状突之间呈“V”字形,大于3mm。
二治疗方法
1.患者采取俯卧位,医者患者一侧;术者双手多指揉压颈部后枕部数遍,而后用食指、中指推拨颈部两侧数遍,由上而下推理颈部和后枕部数遍,多指握拿颈部肩部数遍,手法要求轻缓柔和。
2.患者采取俯卧位,医者患者一侧,用拇指揉风池到耳后高骨一段位置;而后用拇指按压数遍。
3.患者采取仰卧位,医者采取坐位,双手拇指,多指揉,按头部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少阳胆经路线数遍,双手握拿头部数遍。
4.患者俯卧位,医者患者一侧,揉按眼部周围数遍;
5.按压穴位:瞳子髎 听会率谷、完骨、风池、睛明、攒竹、玉枕、天柱、大杼、风门、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
6.患者取坐位,医者一手托下颌,一手托后枕部,轻提旋转颈部;待旋转到最大限度,以寸力发出,闻及“卡塔”声或手下有关节错动干时复位成功。
7.牵引一天两次,一次15分钟,重量3-5千克,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选择。
三 疗效标准
1.治愈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恢复正常。
2.显效 局部主要症状减轻,头痛,头晕症状明显。
3.无效 头痛,头晕症状无明显改善。
四治疗结果
经过推拿配合牵引治疗,治疗次数少者3次治愈;多者5-6次治愈,30例患者均临床治愈,临床有效率100%。
五典型病例
李××,女,50岁,工人。2013年6月10日就诊,或者主诉:十天前白天打羽毛球后,随即出现偏头痛、扭头时头晕,夜间出现双眼视物模糊,胸闷且恶心、干呕,卧床时出现天旋地转,改变头部位置时候症状缓解,第二天晨起时上述症状加重。检查患者颈部时,可触及颈1、2关节突和横突凹凸不平,棘突偏歪,第一、二颈椎棘突旁压痛,颈部肌肉僵硬、痉挛,项韧带增粗变硬。颈椎开口位X线片示,颈椎生理弯曲消失,枕寰关节、寰枢关节间隙不等宽,齿突与两侧侧块间隙宽度相差超过3.5mm;侧位片上寰椎前部与齿突前间隙呈“V”字形,成人>3mm,诊断为寰枢关节半脱位。经过推拿和牵引治疗,症状均消失,患者身体恢复正常。随后X线进行复查,寰枢关节恢复正常解剖位置,关节序列正常。
六体会
1.本病病因:(1).人体在运动中,头颈部过度的旋转或突然猛烈的旋转.(2).先天齿状骨发育不完全,韧带缺损.(3).头颈部外力损伤。(4)颈部肌肉韧带慢性损伤等为本病的主要因素。
2.病理变化:寰枢关节半脱位后肌肉韧带出现僵硬、增粗、紧张,随着肌肉韧带由于渗出物的堆积而产生激化,进而出现挛缩、粘连挛缩,激压关节旁血管、神经和脊髓产生眩晕,偏头痛、恶心、头颈部活动障碍、视物不清、耳鸣,肢体麻木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3.治疗目的:推拿手法治疗可使肌肉、韧带组织损伤恢复。复位手法可以整复寰枢关节的错位。治疗以经络腧穴为重点,可起到通经络,活气血,从而恢复寰枢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平衡的效果。配合牵引可限制颈椎,有助于周围组织充血,水肿的消散;解除颈部肌肉的痉挛和粘连;恢复寰枢关节正常解剖位置,解除关节错位后神经和血管的压迫所受的刺激和压迫,从而治愈疾病。
4.注意事项:
1.做出正确的诊断,排除其他相似疾病。
2.患病早期,需头颈部制动,卧床休息。
3.科学的锻炼,增强头颈部肌肉、韧带的张力。
4.克服不良生活习惯,注意巩固性治疗可有效的预防疾病。
5.避免外伤或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