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护士职业倦怠和应对策略的研究

2015-10-21 19:51向天平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综述护士应对策略

向天平

【摘要】 职业倦怠作为职业压力与职业应激的特殊表现形式,已广泛存在。与健康关系密切的护理工作已成为卫生保健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职业倦怠已严重影响着护理队伍的工作热情和生活质量。本文从中医医院护士的职业怠倦因素、应对策略等方面,就目前国内关于中医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行了综合性述评 ,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希望能以此加强我国对中医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研究的重视。

【关键词】护士;职业怠倦;应对策略;综述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093-01

基金项目:宜昌市科技局资助项目(A14-30317)

职业倦怠指由于持久或过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情绪的消耗、对工作的冷漠感及个人工作成就感的下降而出现的一组综合症候群。职业倦怠在护理领域已相当普遍,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同时降低护士的职业热情和工作效率,严重者甚至会离开工作岗位。因此,职业倦怠被描述为“护理职业性癌症”[1]。中医医院护理工作者作为护士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在面临职业生活中的压力时,其心身困扰的程度如何也是非常值得探讨的。现将中医医院护士职业怠倦和应对策略综述如下,为减轻中医医院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促进护理人员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1护理职业因素

1.1 工作中的压力 工作中的压力是当今中国护士共同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李小妹等对中国护士的主要压力源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是引起中国护士压力的主要压力源[2]。如专业社会地位低、晋升及继续深造的机会少等,其次是工作涉及时间分配问题,上班的护士少、工作量大、非护理工作太多等,与孙宏玉等调查结果接近[3]。中医医院各方面的发展均缓于综合医院,工作环境差,人生安全得不到保障,所以中医医院护士在这方面就显得尤为突出。

1.2 护士职业的特殊性 护士的工作是一个连续过程,护理工作必须为患者提供24小时连续性服务,夜班是护士职业的要求和必须轮转的班次。而轮班制打破了正常的生物节律, 对护士的行为和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在健康人群和轮班工作人员中, 疲劳通常伴随着抑郁和焦虑。有研究表明,值夜班护士比不值夜班的护士表现出更多的疲劳、焦虑、抑郁、睡眠失调以及睡眠质量差等生理、心理问题[4]。由于夜班工作打乱护士的正常生活规律和生物钟节律,护理人员所处的工作環境特殊, 还要面对被污染的针头、锐利器械损伤、化学消毒液致伤、紫外线灼伤等职业性感染与危险,严重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成为护士的主要职业压力源。

1.3差错事故发生率增高 工作压力的持续存在, 会使护理人员失去精力、理想和目标, 表现为躯体、情绪和行为的异常, 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 差错事故频繁出现的现象。通过对历次护理差错的分析发现,当护理人员情绪不稳定及处于生物周期低潮时差错的发生率为 60 %~70 %[5]。中医医院位于职业前线的护理人员,差错事故发生率就更高了,据我院的调查一般都在70~80%;而对于差错事故处理的失公,又进一步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如此地恶性循环,致使很多护理人员最终离开了这一岗位。

2 中医医院护理队伍特点

2.1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 护士短缺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尤其如此。2004年卫生部对全国400所医院的人员配置情况进行调查,三级综合医院普通病房的平均床护比为1:0.33,最低为1:0.26[6],中医医院的人员配置大多在1:0.26左右,这较早在1978年卫生部文件规定的1:0.4的比例就相差了35%,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导致的病人对护理要求的提高,这一如此之低的比例显然让我们的护理工作人员更加不堪重负。而医院开展的优质护理工作竞赛,在上述护理工作人员已经不堪重负的情况之下,又进一步加大了临床护士的基础工作量……。如此一来,护理人员超负荷的工作,造成了一系列消极后果[7],也严重影响了护士的身心健康和对工作的满意度。

2.2 护理人员结构不合理 中医医院的发展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中医专业技术的操作技能和相应的理论知识,能给患者提供中医健康保健指导。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达不到这一要求的。大多数中医医院的护理队伍,50%左右在20-25年岁段,只有1-5年的工作经历;70%以上虽是大专学历,却多达一半以上的人员只具有初级职称;在劳动关系中,只有一半左右的人员是“在编护士”,还有一半只是“合同护士”;在所有的护理人员之中,近90%的人员并不是毕业于中医学院,而是西医院校的毕业生。西医院校的学生对中医知识知之胜少,她们进入中医医院之后,因为医院人手本来就极其紧张,所以,对这些毕业生的中医知识培训便很少。这些毕业生参加工作之后,便严重影响到了她们的自我效能,既导致了她们工作成就感的低下,还导致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健康问题。由此而生发的职业倦怠也就不奇怪了。

2.3 心理压力大 护士的身心健康问题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有研究显示,护理人员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高达65.7%,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沈红五等通过对临床护士SCL-90评分调查显示,临床护士阳性率为46.04%,尤其以强迫、抑郁、偏执、焦虑和恐怖较为严重[8]。也有调查表明,我国的临床一线护士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和职业源性压力,目前到中医医院就医的大多数患者一般先是在大型综合医院就医,效果不佳才到中医医院就诊,患者的焦虑、烦躁、愤怒等不良情绪经常会给护士带来一些负面情绪。所以中医医院的护士普遍存在身心疲惫、缺乏理解和尊重、认为护理事业无发展前途、职业满意度低、再择业倾向大等心理问题[9]。

3 其他原因

3.1 管理层 社会不断进步,医院要不断发展,这就使管理者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区:重医不重护。工资待遇,外出进修,职称晋升均偏向于医生,使得护理人员丧失工作热情。另外病人投诉机制使用不当和护理管理者的不正确管理方法也会成为护理人员的压力源。当护理人员因健康欠佳引起自身情绪多变、易怒,与病人发生冲突时,部分管理者不进行调查,将其归结为“职业道德欠佳”,处理方法过于简单化, 采取强制性行政命令手段来约束护理人员的职业行为, 强化其职业态度, 以至于给护理人员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 并可能使其重新迁怒于病人[10]。

3.2 社会层 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下,这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中国护士的社会问题。在我国,一方面,国民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承认护士的价值,对护理工作存在偏见,对护士存在只会打针、发药、量体温“三大常规”的片面和错误认识。“重医不重护”这种观念不仅存在于公众中、医院领导中,在医务人员中也普遍存在着。另一方面,中医护理工作繁杂辛苦,风险大,劳动报酬低,自身发展机会少,护士对中医护理发展的贡献未被社会完全承认[11]。优质护理的开展使得护理人员感觉社会地位极度地下,护士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发展前途,自我实现的需求难以满足,从而对中医护理这门职业产生倦怠。据骆宏等调查,87%的护士没有感到过领导的支持。护士是拯救人类生命的“白衣天使”,是“守护神”,可又有谁来保护护士的利益?患者出现并发症或死亡,患者及家属往往慑于医生的权力,总是把矛盾指向护士。护理工作作为一项助人的职业,需要护士付出爱心、真心,然而长期的情感付出,得不到理解支持。目前医院收费中较高体现了检查和治疗的价值,而护理项目价格却远远低于护理价值,甚至低于一般意义上的服务价值,致使医院重医轻护,降低了护士的专业自尊心和专业自豪感,使护士的工作不能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护士职业价值的社会认可。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护士的职业压力呈负相关[12]。在工作中, 缺少管理者的支持会导致消极的情绪状态和低工作满意度;同时亲属及朋友对自己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是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3工作与家庭的矛盾冲突 护理人员“三班倒”的工作制扰乱了护理人员的生物钟节奏, 加之没有周末及节假日的定向休息, 造成心理矛盾及工作與家庭生活中不同角色转换间的冲突。根据护理人员在职业及家庭中所处的地位, 她们同时扮演多种角色, 当角色转换不当或出现矛盾时便产生精神压力和心理不平衡。另外,护理人员大多是女性, 女性的生理特征、情绪化周期性波动以及生儿育女、家庭劳动的负荷等, 均可成为她们的压力源。

4 应对策略

4.1减缓护士职业倦怠外部压力 针对外部压力源本身去处理,即减少或消除不适当的管理和环境因素。改善护理工作环境,加强临床科室的保卫工作及后勤支持,建立合理的病人投诉机制和差错事故处理机制,为临床护理创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工作环境。

4.2 改变管理层的管理模式

4.2.1 机会平等:护士拥有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是医院对员工具有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议为所有的护士和管理者制定可行的教育计划,以及建立支持教育计划的组织政策,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多给护士提供一些学习、培训和晋升的机会,是不断提高员工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机制。也是增加护士自我效能的一种有力措施。管理者应努力表示对员工的关心,在组织中对影响护士工作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基本的信息并确保有关信息及时清楚地传达给各层护士。使护理人员了解中医护理信息,发展状况,医院的管理决策,学习信息及晋升信息,让护理人员充分感受管理层对他们的关心。总之,至少保证护士与医生同等的各种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机会。

4.2.2支持和资源结构:社会支持是个体面对应激性事件从外部获得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主要来自家庭、亲友和社会各方面(同事、组织团体和社区等)在情感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援助。医院领导及护理管理者要转变重医轻护的观念,增加对护理工作的经费投入,改善护理工作条件,加强人文关怀,及时正确重视护理队伍建设,科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从根本上解决护士人力不足,增加夜间护理人力。树立医院长远发展离不开护理发展的观念,坚持以需定编的原则,配备一支数量充足、结构适宜、综合能力过硬、整体素质高的护理队伍。完善护理服务内容,合理分配各项护理服务时间,减少非护理性工作,使护理服务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建立健全护理人员业绩考评制度,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后勤支持系统。

4.3 提高心理素质,调整护士职业心态。指导护理人员学会认识自我价值,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积极适应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及时调整心态,学会换一种角度看压力,学会合理减压,自我调节,排遣压力。改变个体自身的弱点,即改变不合理的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寻求积极应对方式,工作丰富化、充分休息、充足的营养、规律的运动、适当的业余爱好。医院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健康的性格和理想。帮助护士处理和调节压力所造成的反应,即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症状的缓解和疏导。

5 总论

中医医院护士工作的性质及特点决定了护士的工作压力,长期的工作压力得不到缓解和疏导,会使护士产生职业倦怠,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和护理工作的质量。医院相关部门应重视引起护理工作压力的因素,适当增加晋升及深造机会, 改变重医不重护的发展理念,提高护士的薪酬和社会地位,改善工作环境等。临床科室管理者应改善科室紧张的工作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消除长期的工作压力和因工作产生的紧张心理。实践证明,人性化的管理及良好的医院氛围可为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良好的压力疏导, 可有效地预防护士职业倦怠的产生。因为工作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否能引起倦怠, 主要取决于个体的认知评价。职业倦怠作为职业压力与职业应激的特殊表现形式,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重要影响, 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等多种指标也有预测作用, 因此调查国内中医护士的职业倦怠状况并进一步分析其职业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等问题将必然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1]郑旭娟,刘华平.护士工作疲溃感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7,7(9):29-34.

[2]范巧珍.改善护理职业环境的若干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02。

[3]孙宏玉,熊泳.新护士夜班能力培养[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5):213.

[4]张立红,吴渭红,护理管理者应关怀本职业人群心理健康[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8):433-434.

[5] 蒋艳,沈宁,阎瑞芹.我国护理专业人力资源现状及改进意见[J].护理管理杂志,2004,4(2):19-21.

[6] 彭刚艺.广东省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4(2):15-19.

[7] 程然,宋桂荣.大连市247名护士抑郁情绪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4,4(11):12-14.

[8] 沈红五,俞杰.临床护士心理状态与防御方式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4,19(19):40-41.

[9] 王维宁.谈护理人员的职业稳定性[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9)716-718.

[10] 陆毅.护理工作压力源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对策[J].华化国防医学,2003,15(2)155-117.

[11] 闰莉.护士心理压力应对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6,6(10):49-50.

[12] 陈素坤,王秋霞.护士职业压力与心理适应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659-662.

猜你喜欢
综述护士应对策略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打错了
厉害了,我的护士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寻找护士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