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长建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发展的黄金时代,一个人成材与否,在这一阶段将起很大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不但要有健康的身体、远大的目标,更重要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体育活动的积极作用
中学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许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不关心他人、不团结合作、不善于沟通交流成为普遍的现象。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足球、排球、篮球、接力跑等集体类项目的比赛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引导学生改变孤僻、不善交往的不良习惯;可以通过开展游泳、溜冰、拳击、单双杠等项目,帮助学生培养勇敢无畏的拼搏精神,改掉学生胆怯、软弱的毛病;可以通过开展乒乓球、羽毛球、跨栏、跳高等项目,培养学生果敢决断的性格,提高学生的应激反应能力,改善平时遇事犹豫不决、患得患失的不良习惯;可以通过棋类、太极拳等项目,培养学生提高自控能力,改善过去遇事不够冷静、急躁、冲动的毛病。
二、健康心理的培养方法
1. 結合学生实际,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体育教师在上课前,要在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同差异,依据学生素质能力的差异,确立不同的目标,区别对待。评价时,也不能采取单一性评价标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不同素质能力,制定多元式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比较客观、全面的评价,使体育课堂中的所有学生,都能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感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和享受。
2. 重视充分发挥非语言交往作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非语言交往一直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在动作的讲解示范、活动的保护与帮助、动作的姿态与要领,以及完成示范动作的面部表情等等方面,为学生做好示范,并通过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随时做出适当的调整,尤其是教师示范过程中良好的语言表达,对非语言动作的发挥都至关重要,如语言的长度、谈话的速率与间隔、声音的抑扬顿挫等,都应尽量真正体现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平等交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敬重,而这正是教师和学生教学关系和谐的重要体现,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使师生之间的这种情感关系进一步加强,也有利于形成更加良好的教学关系,促进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3. 暗示、诱导、鼓励的巧妙应用。暗示、诱导、鼓励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运用得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很有帮助。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需要帮助或鼓励时,我总会带头为学生鼓掌叫好,这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心理需求,同时也是精神依赖。教师运用暗示、诱导、鼓励手法时机的把握和态度的体现,对于这种手法所起到的效果尤为重要。所以,体育教师必须心里装着所有学生,关心每个学生每一个微笑的进步和发展,在学生需要给予适当的积极暗示、诱导和鼓励的时候,都要恰如其分地用眼神、击掌甚至叫好来为学生加油助威,让学生从教师的鼓励中获得动力,增强信心,更加坚定必胜的信念,从而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和优秀的思想品质。
三、优化心理健康的评价手段
1. 建立学生身体健康档案。体育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应当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对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每一次测试都记录在册,并以此作为对每一个学生学期体育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的指标。
2. 选择合理的评价手段。学生的体育发展存在差异,教师在评价时就不能采用单一的评价手段,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以学生个人发展基础为基准,尤其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尽量多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鼓励学生采用纵向比较的方法,多感受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带来的进步和发展,促使学生在活动增强兴趣,在活动中赢得发展。
体育教学承担着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任务,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主动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感受到进步和成功,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才能实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