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闯宏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的防治措施以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在社区医院诊治的154例高血压病患,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平均每组77例。对比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治疗,对病患进行健康教育,定期组织健康教育活动,引导病患认识高血压并发症、病因、高血压药物选择以及不良反应,观察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患在通过治疗后血压水平、防治方法的各项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和健康防治措施后,观察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对比组,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患的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高,观察组病患在血压、饮食、心理、运动量各个方面与对比组相比效果更为明显,观察组病患能严格遵守护理人员的意见和叮嘱进行健康生活。结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和健康防治措施能够有效提升病患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控制血压,提高病患的健康状况。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防止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21-01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舒张压和收缩压不断增高为主要表现,伴随各种心血管因素的综合征。高血压疾病可以分为继发性、原发性高血压两种,其作为脑血管、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干扰脑、肾脏等功能与结构,造成一些器官的衰竭。
高血压是神经中枢调节血压过于混乱而产生的一类疾病,高血压的产生和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工作因素、餐饮因素等都有着一定的联系性。其发病与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等疾病有紧密关联,是引起病患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因素。由于我国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高血压的產生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原发性高血压高达92%,继发性高血压为8%,成为了目前影响我国健康生活的主要疾病之一[1]。高血压作为社区较为常见的疾病,存在高危害性、高患病率、高增长,低治疗率、低知晓率、低控制率的等特点。社区作为高血压的防治和护理的相关部门,合理科学的实施社区防治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病患各类并发症的产生,控制血压变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通过对社区高血压的健康防治和护理干预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在社区医院诊治的154例高血压病患,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平均每组77例。观察组:所用患者都符合高血压病的确诊标准,男性43例,女性34例,年龄分层于41~73岁,平均年龄为(54.3±3.8)岁;对比组:所用患者都符合高血压病的确诊标准,男性41例,女性36例,年龄分层于42~78岁,平均年龄为(62.3±2.8)岁。学历程度为:本科以上78例,大专34例,高中26例,初中9例,初中以下7例。其中伴头痛症状的有59例,乏力症状的有35例,失眠症状的有21例,四肢麻木症状的有9例,耳鸣症状的有13例,心悸症状的有17例。两组病患的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的差距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排除及纳入标准
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的肝、肺、心、肾脏功能不完全的病患;继发性的高血压病患;精神意识模糊或障碍,与医务人员沟通存在难度的病患。纳入标准:高血压病患的经常居住的地方在社区范围内,居住时间要在一年以上[2];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确诊标准,血压测量应该使用认证合格的血压计进行。
1.3健康防治的方法
虽然社区会开展一部分健康教育活动,但是社区居民对于高血压疾病还缺乏一定的认识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病患在治疗时会经常发生并发症,影响了高血压的治愈率。因此,我们在定期对社区居民实施健康教育的宣传活动的同时应该有针对性的开展患者的自我管理,同时也要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专业素质。社区卫生队伍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增加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能够为社区居民的健康打下基础[3]。
1.2护理方法
观察组和对比组均使用抗高血压的药物进行治疗,对比组实施常规的治疗,对病患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定期组织健康教育活动,引导病患认识高血压并发症、病因、高血压药物选择以及不良反应;观察组在对比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指导病患的因素规律,并提倡适度运动,进一步实施护理干预[4]。例如,建立健康档案、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
1.2.1设立健康档案
设立健康档案,对研究组病患的临床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地址、病程、病史、并发症、使用药物等。通过检测监督对病患的病情评价,要特别注意病患并发症情况,每月定期实行社区访问,掌握高血压病患的病情变化,及时记录于健康档案[5]。月末对病患的资料实施汇总分析,并给予对应的护理干预。例如,把一些较为特殊病患的病情和影响原因整理成一个表格形式,使病患对自己的情况有准确了解,病患可以通过表格内容,在了解自身病因的基础上给予对症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2.2高血压病患分层管理
将社区高血压病患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的病患血压水平为一级,无其他心血管疾病威胁,社区访问应该每隔三个月进行一次;第二层次的病患血压水平为二级,有两个以下的心血管疾病威胁,社区访问应该每两个月进行1次;第三层次的病患血压水平为三级,有两个以上的心血管疾病威胁或已经发生器官的损害,社区访问应该每月进行1次。
1.2.3饮食干预
重点告知病患饮食控制对于血压的影响,依据病情和活动量为病患提供合理饮食指南,禁忌食用含盐量较高食物、酒,少吃多餐,多吃水果蔬菜、谷类、维生素和纤维含量高食物,少吃油炸食品和高盐食物[6]。经常对病患进行体质测量,记录自己每天的活动量,合理调节各种食物的摄入比例。适量进行锻炼,坚持循环渐进的原则,禁止饥饿时做过于激烈的运动,可进行慢走、扇舞、太极等。
1.2.4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于疾病的康复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多数的临床研究中,心理护理可以消除病患的心理困扰。由于每个病患的个人状况不同,因此其对于疾病的理解能力也存在着差异,护理人员应该了解分析其心理情况,针对性进行调节,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病患,介绍一些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例如各类注意事项,引导病患树立一个健康正确的思想,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治疗的效率。通常文化程度较低的病患对于使用的治疗措施有很强的悲观、恐惧、暴躁的情绪,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家属一同配合引导,调节患者的心理状况[7]。例如,护理人员在和病患交流过程中应该提前告诉其在治疗过程中会发生的各种不良现象,告知病患这些都是治疗期的正常反应,患者不必过于紧张,降低其恐惧心理。
1.2.5高血压疾病知识教育
可以通过在社区开展关于高血压疾病知识的讲座、宣传栏、社区高血压患者交流活动、发放知识册等方法,提升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意识。对高血压的表现症状、并发症预防、诱发因素等知识进行讲解,增强病患的对糖尿病认知程度。对于病情较重、依从性低、年龄大的病患重点关注,实施一对一耐心、认真的讲解[8]。
1.4评价标准
在对社区病患实施预防以及护理工作之前和结束后对病患的血压水平实施测量,根據比较,对病患定期测量的血压、合理膳食、运功方式、服用药物等情况进行评定。
1.5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于各项的数据资料展开分析、统计讨论,每一项的参数都使用(X±s)表示,进行t检测,X2表示计数资料,P<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社区健康教育治疗方式,2012年4月~2013年4月社区居民高血压的病发率为1.65%,原本患有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具体如表一所示。
3.讨论
传统的高血压防治工作需要居民自身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例如使用网络、电视、书籍等了解高血压疾病知识,但通过这样的方式所了解到的知识不够完善化、系统化[9]。健康教育的方式能够使社区居民更加全面的了解知识疾病知识,从病因、病发、预防等各个方面认识,帮助社区的高血压病患充分认识到对于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在精神刺激和高度压力的情况下容易引起病患产生过分紧张的不良情绪,这是引起高血压并发症的主要心理因素。护理工作者进行的心理护理对于减轻患者紧张情绪以及调整病患精神压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观察组与病患的交流,能有效把握病患产生焦虑、紧张情绪的原因,并对此进行引导,这对于降低血压有很大作用;分层化护理不仅能够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能对病情合理控制。由此可见,社区护理干预可以从服药、血压测量、运动、饮食、心理等各个方面对病患进行调节,进而增加病患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改善病患的健康情况[10]。
综上所述,通过社区健康教育防治以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我国社区高血压等其他慢性病的发生机率,减少居民对于高血压疾病的紧张、恐惧心理。我们应该将社区高血压防治和护理工作落实到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高血压防治体系,争取实现以社区居委会为平台,医院为基础,积极组织高血压的预防和护理工作。提升高血压病患的健康意识,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降低血压[11]。
参考文献
[1]张学标,王启,周立志,蔡纯珍.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对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方法和效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1,05(07):156-157.
[2]武阳丰,王增武,高润霖.中国医疗卫生人员高血压防治观念和防治知识调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07(03):132-133.
[3]来小彬,万巧琴,尚少梅,李玉玲.社区护士主导的同伴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07(01):148-149.
[4]谭晓红.社区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8(15):245-246.
[5]陈伟伟.我国高血压社区防治进展——技术、策略与实施[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07(03):356-357.
[6]孔庆平.高校社区高血压患病情况及中医治疗高血压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7(06):215-216.
[7]张立娜,郑修英,郑秀兰.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膳食指导与健康教育[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07(03):189-190.
[8]唐丹,秦方,闫亚非,伍悦蕾,陈春梅,余波,李军,陈新云,姚园媛,刘敏,叶小平.成都社区高血压现状调查[J].四川医学.2010,10(10):165-166.
[9]张枬,李红荣,张彩霞.武汉市常青花园原发性高血压病社区综合性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0,07(07):121-122.
[10]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ArterialHypertension.TheTaskForcefortheManagementofArterialHypertensionoftheEuro-peanSocietyofHypertension(ESH)andoftheEuropeanSocietyofCardiology(ESC).JournalofHypertension.2011,04(10):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