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晓 陈炽翔
【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常见超聲表现的病理学基础,为进一步做好相关诊断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本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行手术治疗并经过病理确认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共8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甲状腺结节的病理证实评估,判定结节结果共91个,经超声检查,对超声的现象特征及病理学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82个(90.11%)、边界及部分不清晰76个(87.36%)、内部微钙化54个(59.34%)、低回声81个(89.01%)、内部血流信号丰富48个(52.75%)。在所有结节中,共有83个(91.21%)结节为浸润式生长,非浸润式生长6个(6.59%),内部以细胞成分为主的结节共43个(47.25%),内部构成与间质成为为主的结节共32个(35.16%),内部细胞成分和间质成分相当的结节共27个(29.67%),52个(57.14%)结节出现钙化。镜下呈现非浸润式生长的6个结节中,形态均呈规则状,其中10个结节在超声下出现声晕,有7个结节周边呈现出纤维状包膜包绕。在52个钙化的结节中,超声表现钙化的有28个(53.85%),在未发现钙化的39个结节中,超声表现却测出27个(69.23%)钙化。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常见超声表现存在特定的病理学基础,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应当重视病理学基础与超声表现的关系。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表现;病理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R73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17-01
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病发于人体内分泌系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指的是癌结节的直径≤1cm的癌结节[1]。通常情况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病灶不易被触及,因此难于发现,检测方式以超声表现为主,有效提高了疾病的检测率。已有相关研究证实,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学基础有着一定的联系,本研究拟对此做进一步的证实。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统计本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行手术治疗并经过病理确认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共87例,男性32例、女性55例,年龄在19-69岁之间,平均年龄(44.95±10.82)岁。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前行超声检查。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行超声诊断,分别检查甲状腺左右侧,确保探头自上而下动态检查到患者整个甲状腺的动态图像,然后对病灶进行各切面扫查以显示最大径,对表现特征进行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甲状腺结节的病理进行评估,判定结节结果共91个。
组织对患者超声表现的病理学基础进行分析,取手术标本,以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行HE染色,观察癌结节对组织的浸润程度、癌结节内部的构成与钙化。浸润程度的判定标准为呈现扩散式渗透、边界模糊不清,癌结节的构成主要是指肿瘤细胞成分与间质成分,钙化就是肿瘤组织生长过程中的钙盐沉积物。
2.结果
患者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82个(90.11%)、边界及部分不清晰76个(87.36%)、内部微钙化54个(59.34%)、低回声81个(89.01%)、内部血流信号丰富48个(52.75%)。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病理学表现为:在所有结节中,共有83个(91.21%)结节为浸润式生长,非浸润式生长6个(6.59%),内部以细胞成分为主的结节共43个(47.25%),内部构成与间质成为为主的结节共32个(35.16%),内部细胞成分和间质成分相当的结节共27个(29.67%),52个(57.14%)结节出现钙化。
镜下呈现非浸润式生长的6个结节中,形态均呈规则状,其中10个结节在超声下出现声晕,有7个结节周边呈现出纤维状包膜包绕。在52个钙化的结节中,超声表现钙化的有28个(53.85%),在未发现钙化的39个结节中,超声表现却测出27个(69.23%)钙化。
3.讨论
对于癌结节的检查,超声检查是较为常用的方式,能够准确地判定出癌结节的形态、大小、边界组织、内部回声和钙化程度等指标,并以此为依据对肿瘤的性质进行准确判断。很多研究证实,甲状腺癌的主要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低和细钙化等,但与此同时若能够对其病理学基础进行有效分析,则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特征的认识进而提高疾病的临床诊断率[2]。
本研究的91个癌结节中,超声表现形态不规则的82个(90.11%)、边界不清晰的76个(87.36%),能够看出肿瘤组织对组织边界的扩散情况。以生物学的角度看,肿瘤本身就具有生物学行为,扩散是其特有的特点,也正是由于扩散的不规则,造成了组织边界的无规则与模糊[3]。声晕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着医师对结节边界的判断。有研究表明,结节周围的血管是引起声晕的组织学基础,对此本研究也进一步证实纤维包膜也有可能是引起声晕的病理学基础。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镜下表现为,原有的甲状腺滤泡被增生的乳头状组织所取代,成分的变化致使回声出现变化,一旦滤泡遭到破坏,则改变声阻差,造成大多数的乳头状癌均呈现低回声。关于钙化的超声探测结果,本研究认为,可能是由于在取标本时,因为厚度的原因并没能取到连带钙化的组织,因此导致出现钙化探测的矛盾结果。有多数学者认为,钙化灶作为乳头状癌的特有结构,是由砂粒体所导致,但本文认为,砂粒体也存在不同的镜下表现,因此仍有待商榷之处。
综上所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常见超声表现存在特定的病理学基础,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应当重视病理学基础与超声表现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宋鲁梅.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与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鉴别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35):3473-3474.
[2]王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表现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J].江苏医药,2014(21):2599-2600.
[3]许周云,胡艳芳.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05):74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