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管用于气胸患者急救的疗效分析

2015-10-21 20:03吴海帆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气胸

吴海帆

【摘要】目的:比较小口径中心静脉导管与传统大口径胸膜腔引流管用于气胸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择近2年来我院收治的120例需要进行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病人分为观察组A组、对照组B组,每组各60人,所选对象在病情、年龄等普通情况在统计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A组60例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腔闭式引流术治疗;B组60例患者采用传统大口径胸管进行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不良反应(0)、卧床时间(2.6±0.9)d、住院总时间(6.8±1.3)d、引流时间(12.2±4.3)min、创口范围(0.2±0.04)cm均明显低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疗效更佳,操作方便快速、创伤小、安全,与传统大口径胸管治疗相比,具有临床应用的实用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腔闭式引流、气胸、中心静脉导管、传统胸管

【中图分类号】R473.6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75-01

自发性气胸指正常没有创伤的情况下,肺内组织或者胸膜破裂,胸膜腔进入气体导致的,自发性气胸起病急骤,是常见的急症,首要做到的就是胸腔排气[1]。传统大口径胸管行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操作复杂繁琐,痛苦大,多并发症。而且皮肤切开等缺点对病人影响大。近年来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腔闭式引流术已经逐步成为治疗气胸的有效手段[2]。我科通过改良的手术治疗方法,将近2年来我院收治的120例需要手术治疗的气胸病人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对比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将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近2年来我院收治的120例需要进行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如下:A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1~45岁,平均(33.5±12.3)岁。B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2~47岁,平均(33.4±11.8)岁。所有病人进行统一管理,常规生活基本一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表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均无其他并发症,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人,A组为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具体方法是垂直进插入穿刺针,出现有落空感时进行空气回抽,此时插钢丝退针,扩张穿刺通路,直至胸管抽气顺畅,闭合窗口,进行无菌处理,同时连接胸管装置;B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大口径胸管进行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皮肤切开约2.5cm左右,对皮下组织进行逐层钝性分离,刺破胸膜接胸腔闭式引装置。

1.3评价指标

当患者体征与症状等一般临床表现以及胸部X片示气胸完全消失时,表明肺组织完全恢复;同时根据病人实际的病情以及并发症评价其治疗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观察指标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B组有5(8.3%)例皮下气肿,3(5.0%)例发生感染,A组未出现任何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明显低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组别n 皮下气肿 感染A组 60 0(0)* 0(0)*B组 60 5(8.3) 3(5.0)*:与B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

A组患者的卧床时间(2.6±0.9)d以及住院總时间(6.8±1.3)d均明显低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A组手术中引流时间(12.2±4.3)min以及术后创口范围(0.2±0.04)cm均明显低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详见表3。

3、讨论

气胸具有高发病率,是指肺组织和脏层胸膜在无人为因素影响下破裂并进入空气,当空气达到一定量形成气胸,造成继发性肺部基础性胸腔疾病,原发性气胸多见于瘦小的年轻男性,死亡率低。多起病隐匿在继发性气胸,症状不典型,肺功能较差,病情进展快,重症呼吸衰竭可导致生命危险。其中的手术干预是非常重要的,而采用小口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腔闭式引流可以缓解疼痛和缩短住院时间,减小外科创伤,降低复发率并快速恢复[3]。随着医药行业的进步和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再加上人们对受伤观念的逐步重视。人们对气胸治疗效果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科学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

本实验结果表明,A、B两组在手术引流时间上分别为(12.2±4.3)min、(30.3±18.9)min;手术创口范围分别上(0.2±0.04)cm、(2.4±0.3)cm。观察组没有出现任何术后并发症,而对照组并发症严重,5例皮下气肿,3例感染。另外观察组只需要(2.6±0.9)d即可下床活动,(6.8±1.3)d可出院,对照组需要更多时间。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研究显示,杨晓春,郝维敏,刘杰等人也发现这样的结果,与我们本实验的结果不谋而合。

据研究报告结果综合分析,采用小口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疗效更佳,简便、安全、快速、有效,与传统大口径胸管进行腔闭式引流术相比,具有临床应用的实用性,患者适应性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易建华,张茂,沈伟锋等.中心静脉导管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创伤性血胸的对照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8):859-861.

[2]王新.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临床观察[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12,5(6):526-530

[3]马太容,邵洪淑.46例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在自发性气胸诊治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4):571-573.

猜你喜欢
中心静脉导管气胸
咳嗽伴胸痛警惕自发性气胸
气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出现气胸后,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处理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浅析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穿刺、心包穿刺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导管与静脉留置针引流胸腔积液的效果比较
冬春季节话气胸
气胸的病因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