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联系制度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

2015-10-21 20:00刘舒羽
新西部下半月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生党建工作高校

刘舒羽

【摘 要】 本文针对高校学生党建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学校各级学院党总支间设立一个以多层次党群联系制度为核心的党建工作架构。支部联系:院党委委员联系党总支,党总支委员联系所属党支部,教工党支部联系学生党支部;群体联系:教师党员联系学生班级,教师(学生)党员联系群众。阐述了这一构架成效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对进一步改进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校;党群联系制度;学生党建工作

一、研究背景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大学生党建组织体系的创新是党的建设工作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学生党建工作的组织机构创新, 对于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对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指导及管理, 增强学生党组织的吸引力与活力均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现实课题。

长期以来,很多高校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总结经验在学生党建工作上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 如构建党员发展的质量保证机制,完善党校教育培训机制,丰富党员教育活动形式,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入党前和入党后的教育,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党员, 在大学生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明显。但是,在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少数学生入党动机复杂化和功利化;学生党员的评价、考核、管理及教育没有完善的体系和标准; 部分学生党员参加支部活动和支部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等等。近些年在高校党建工作考评中发现,高校党总支、教学单位、学生党支部层级之间联系松散、各自活动的现象最为显著;校党委委员、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之间缺少互动,只是简单的单线联系模式普遍存在。

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口径宽、事务繁杂、工作力量相对单薄,在基层党组织和学生之间除了辅导员和党支部书记之外,缺乏一支政治素质过硬、能力较强的党建工作队伍,缺乏一个系统化的高校党建工作模式。而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组织体系,采用党团层级间多边联系、多方合作的工作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高校党建工作的经验,以建立党群联系制度为突破口,提出在学校各级学院党总支间设立一个以多层次联系制度为核心的党建工作架构, 经过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形成一种特色党建工作制度并积极进行试验和推广。

二、方法与内容

党群联系制度即校党委委员联系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教学单位;二级学院党总支委员联系党支部、系部;教工党支部联系学生党支部;教工党支部委员、教师党员联系学生班;教师、学生党员联系群众。其中,教师党员、学生党员联系学生这种群体联系制度是党群联系制度的重心,以其直接性、广泛性和紧密性的特点为学生党建工作带来深刻的影响。

从大的架构来看,完善的党群联系制度应做到分工详细,责任明确,真实有效。这五类联系可分为两个大框架。

1、支部联系

(1)院党委委员联系党总支:党委书记或副书记每学期应为高校师生上党课或做报告,切实履行高校党委的责任,密切关注党建工作的进行。

(2)党总支委员联系所属党支部。党总支委员应督促检查党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以及党课的落实情况,每学期向所联系支部讲授党课或做报告,并参加党支部组织生活。

(3)教工党支部联系学生党支部。为联系、团结、教育、引导学生,结合教学科研的实际,结合学生的专业类别,高校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之间应形成一种经常性的“面对面”的交流形式。为了能引导学生政治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等,各教工党支部应结合专业知识,举办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主题实践交流会。同时,为了能塑造学生的团体凝聚力和班级向心力,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在建立定期联系惯例的基础上,也要在同学院各班级建立联系制度,适时召开教师党员参与的主题班会活动,在课堂教学之外建立起教师与学生“朋友式”沟通交流渠道。

2、群体联系

(1)教师党员联系学生班级。教师党员应配合辅导员工作,深入所联系学生班,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对特殊群体学生生应给予特别关爱和帮助。及时发现学生中不健康的思想苗头,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各项教育活动。

(2)教师(学生)党员联系群众。 党群联系制度应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和形成“点对点”式联系制度。在以支部与支部或班级的“面对面”联系制度之外,教师(学生)党员和群众之间应通过联系制度建立直接的、平等的互动关系,其目的就是在高校群体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局面。而为了维持这种良性互动,党群联系制度应遵守以下原则:第一,自愿选择。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联系教师;第二,总体安排。对学习压力、心理困惑、家庭困难、纪律性差等特殊学生群体,高校应进行总体安排部署,采用特殊方式譬如电话、E-mail、QQ网络沟通等新形势开展联系活动。第三,组织有序。在组织架构上,各层级的党群联系制度具体负责人员名单应由相关责任部门统一做出安排报党总支。

通过实践发现,成效最为显著的是对特殊学生群体联系后产生的效果。学院个别教师通过同学生联系,部分学生实现了量变甚或质的蜕变,对学院管理产生了非常有益的影响。通过党群联系制度的推行,尤其是教师联系学生制度,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正可以建立起一种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主动—被动单向信息沟通渠道之外的互动平等朋友式师生关系,这利于解决学生在成长中所遇到的困惑,树立积极向上、健康有为的人格,更好地使学生在成长期中全面发展。

三、成效检验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推行党群联系制度后能取得一定效果。首先,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团队,一个教学管理团队,通过党总支委员联系教师党支部、党总支委员联系学生党员等方式收集教师、学生对于学院今后教學、科研、管理等不同视野下的各个环境发展的相关信息,增强了教师、学生主体意识,促进了高校的全面发展。

其次,教师党支部联系学生党支部、学生班级,增强了学生党员意识、塑造良好的政治舆论导向,增强学生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再次,教师党员联系学生党员、群众,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课堂外建立起的一种互动沟通渠道,教师及时了解掌握了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近期思想动态、行为方式等,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择业观等。其中成效最为显著的是对特殊学生群体联系后产生的效果。个别教师通过同学生联系,部分学生能够实现量变甚或质的蜕变,对高校学生工作产生了非常有益的影响。

四、改进及展望

1、健全服务体系,联系特殊群体

党群联系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服务学生。高校应协同有关部门做好青年教育、身心健康、学生权益保护、专业指导、就业导航等事务,服务青年学习成才、就业创业等具体需求,进一步健全党群联系体系,努力使党群联系的服务工作覆盖到每一个的学生。

在对待特殊群体的问题上,应采用特殊方法努力做好这部分工作。针对问题学生,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的思想动态,积极主动地做好引导教育工作。要向学生明确提出思想品德、知识学习和身心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要求,引导学生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树立崇高的理想,不断完善自我,成为有用之才。

2、带动学生社会实践

通过党群联系制度,高校应带动更广大的学生自己走出校门,去寻找适合自己成长的土壤,深入到社会吸收更加丰富的养份。拓展党群联系空间,正是帮着学生深入社会搭建桥梁,要用社会的力量为推手,带动党群联系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持续发展。

3、发挥好建立党建联络员带动作用

高校应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党员担任党建联络员,指导完善党建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主动地做好引导教育工作,向学生提出思想品德、知识学习和身心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4、建立对党群联系制度的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

在每年的党群联系活动结束后,参与联系的支部、班级和个人应提交关于党群联系制度的自我评价,在此基础上以班级和支部为单位进行党群联系活动的总体评价。高校还应进一步收集家长、社会、学校领导关于党群联系制度的评价,建立起关于党群联系制度的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此来更好地指导党群联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党群联系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搭建了党员参与党政事务的平台,构建了及时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关爱帮扶的机制,使全校形成了上至党委委员,下至普通党员,人人投身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同时也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有力促进了党风、校風、教风、学风建设,推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学生党建工作高校
新时期独立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探讨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党建工作探究
以“中国梦”引领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意义及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