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启群
摘 要:南京游客飞机上闹事暴露了国民内心道德文化的缺失,修养素质亟待提高。“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文明修养教育必须从中小学生抓起,从美丽的校园内不文明的现象抓起,而这一切需要从教学的根入手,即大力提倡学习优秀经典文化,丰富孩子的内心,启迪他们的智慧,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关键词:南京游客;国民素质;校园文明;经典文化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12月11日,不论是在网上还是电视里,大家可能都关注到这样一条新闻:两名中国乘客在曼谷飞往南京的航班上侮辱空姐,导致飞机返航,事情起因是有两名20多岁的中国乘客,由于座位调换和飞机餐的供应问题和空乘人员发生争执。女乘客嫌泰国空姐送水慢耽误泡面,“将泡好的方便面直接泼向空姐”,水和方便面洒了机舱一地。男乘客则要自杀还扬言炸飞机。最终,因影响公共秩序,女乘客和现场参与吵闹的乘客向被泼热水的空姐赔偿50000泰铢(约合人民币9439元)。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在想:多可怕呀,稍不留神,就丢人丢到国外去了。作为一位老师,一位教育工作者,此时我也在思考:这些不文明不都是素质惹的祸!没有素质就是文明修养的缺失,就是道德人格的缺陷,说白了,就是缺少文化,内心太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他人,没有集体,没有国家,没有信仰,对任何事没有一颗敬畏之心,因此但凡满足不了自己,便为所欲为。
自古以来,中国提倡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厚德载物,也就是要求人们从小就要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纪宝成,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兼该校国学院院长,他有一次在接受《联合早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具规模的企业家深切地感觉到在与外国同行一起交流时,最关键的问题不是缺少科学技术,而是缺少文化。无独有偶,有一位中国高管曾这样说道:我们中国的企业家走出去以后给人的印象除了赚钱还是只知道赚钱,没啥思想,更别提什么理念。老外跟我们讲外国名人你不懂;讲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你还不懂,你说说凭什么让你参加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啊?这些无不说明思想理念、文化道德的重要。
温家宝曾经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一篇演讲,演讲中有这么一句话,他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厚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的作品,人民性和民主性的思想流传至今,这些思想强调天下为公,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特别是“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执著,“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大气等等。
如今,当我们啃着肯德基的鸡翅,吃着麦当劳的薯条,喝着爽口的可乐的时候,国外的学者却在努力学习我们的孔子文化,学习我们的四书五经。可见,西方文化盛行,我们正宗的龙的传承人却在不知不觉地受着国外“快餐文化”的侵蚀,无意间丢掉了我们自己最优秀、最应该学习的国学经典,丢掉了我们做人最基本的道德修养。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我们知道,少年儿童从4岁开始到15岁期间,心理暗示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模仿性也极强,记忆力特别好,但理解能力很弱,他们能通过声音的模仿跟读、默读、朗读和诵读把所需学的道德礼仪、经典著作、生活知识、历史地理等统统记到自己的脑子里,并能够借助字形、字义的记忆得到进一步强化;从十四五岁开始,理解力不断增强,记忆力反而不断减弱,这时候,再下多大的工夫去诵读也只能是事倍功半了。
在孩子年少时将最好的货币——经典文化存在他们心中,孩子们会受益终生,长大后他们肯定会知道怎么用。
数千年来,中国人最重“读经”,所谓“经典一本,胜杂书万卷”,小孩子从小把几本经典背会了,孔子、孟子就陪伴他们一辈子,永远做他人生的榜样,随时给他智慧的启迪。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品行端正,性情优雅,才华出众,悲天悯人。而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也就在孩子朗朗的读书声中得到传承,一代一代,绵延不绝。
请学习我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吧,让自己做一个有根的人,一个讲道德修养的人,一个真正大显的中国人!
基金项目:本文来自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实验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经典阅读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成果,课题编号:【2013】-JKGHC-0271。
?誗编輯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