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方文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学生也从传统教学活动中的客体转变为教学主体之一,多年单片机课程教学的经验表明,让学生作为主体介入课程建设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学生在教学中地位的探究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大基本要素构成的,而探讨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目的就在于从教育哲学高度来揭示出实现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者最优化配置,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高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之间的共同交往活动,但教师和学生各自又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活动,教师的主要活动是教,是传授知识,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教和学又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教就没有学,没有学也就无所谓教,教和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侧面。
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对所学知识通过微课进行预习,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信息反馈,此时学生作为主体。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作为组织者,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学生同样作为主体存在。
学生在课堂教学后根据教材对尚未完全理解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同样是学习的主体。
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存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二、学生作为单片机课程主体介入的方法与途径
1.作为主体介入资源库的建设
在课前,学生通过优酷网教学平台自学有关概念性知识,例如7段数码管的结构。但是由于教师的局限性,视频是基于自己的认知来制作的,部分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此时笔者让学生自己用拍摄一段视频讲解7段数码管的结构,并进行评选,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知识,教师也从中选择优秀的视频加入教学资源库。
2.作为主体介入项目载体的选择
项目化课程要求以项目为载体,7段数码管的扫描可以用于倒计时器、记分牌等,那么究竟选择哪个项目才能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码管的用途,最后学生出乎意料地选择了图书馆进门的计数器,采用项目复现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作为主体介入课程内容的选择
在讲授动态扫描时,由于动态扫描方案有4种,从教师角度来看,移位寄存是简单的,也是大多数教材选择的,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由于数电基础较为薄弱,进行串并转换的时候难以理解,于是在课前组织部分优秀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探讨,用成就感提高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4.作为主体介入课堂评价
在研究动态扫描时,一个小组没有按照教学计划完成项目,但是他们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另外一种算法,但是不完善。从传统评价模式来看是不合格的,但是学生的收获以及成长则是其他小组无法比拟的。由于让学生介入课堂评价,让该小组介绍了自己的想法,让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这样就保护了该小组创新的积极性。
5.作為主体介入课后反馈
课堂教学完成后,师生都有所收获,笔者在此时要求学生及时总结,对课堂教学进度、教学目标设定进行讨论,为教师在下一轮的教学中进行设计提供依据。例如,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向设计,如果我是教师,我会怎样设计这节课,师生进行角色互换,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学生作为主体介入后的效果
1.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发生在课堂中,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学习可以全时空进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例如让学生随手拍身边的设备,及时推送相关短视频,组织学生进行1分钟的微课制作,这都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丰富了课程资源
在信息时代,网上可以下载很多资源,但是良莠不齐,教师觉得好的,学生不一定容易接受,很多视频没有相应说明,需要看一半才明白说了什么,效率也不高。
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通过让学生介入资源库的建设,例如低层次的可以让学生对视频内容做说明,配弹幕;高层次的则可以让学生自制微课视频,教师进行指导,使课程资源库的内容得到丰富,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单片机课程教学中,通过两轮资源建设,已经形成较为丰富的微课视频库,并拆分成小段,方便学生随时学习。
3.提高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教学目标达成度低有目标设定不合理、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内容选择不恰当等原因,通过让学生作为主体全程介入课程建设,有效地规避了以上问题,提高了目标的达成度。
四、注意点
学生作为主体介入固有种种优势,但也存在学生主动降低学习难度、资源库建设质量不高等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进行示范,真正在教学中起到引导、组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锡敏.历史教学应提倡主体介入[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8(4):37,35.
[2]郭卫红,于卫.教学中主体介入观的引入[J].甘肃高师学报,2001,6(1):108-109.
?誗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