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殿东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初中学生存在着较大的个性差异,提出了实施分层分组教学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作者对分层分组教学的认识。探讨了新课标背景下实施分层分组教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实施程序和教学体会。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组学习;理论依据; 体会
我校的学生来自不同水平的学校,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为了将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我校开展了主体异步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途径,已初见成效。但实验中发现:班容量太大,不同层次的学生向上一层次推进的效果不是太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分层分组教学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些经验。
一、分层分组教学的特点
所谓分层分组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指导,便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分层分组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形式上交替运用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学习、交流与展示和个别指导等形式,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是很有效的。分层分组教学既克服了传统班级授课的 “一刀切”,又克服了个别教学效率低的弊端。
二、分层分组教学的理论依据
1、符合学生的个别差异
一方面,学生在认知结构、认识能力、兴趣、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95%的学生能够掌握我们所授的事物。”分层分组教学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
2、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始创于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宋代朱熹将孔子这方面的思想和经验概括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分层分组教学就是根据因材施教的思想,要求教师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各方面的具体差异,在教学中赋予不同程度的要求,达到全体学生充分发展的目的。
3、符合最优化教育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
在一个班集体中,个性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存在的普遍性要求分层分组教学从课标、教材的基本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安排教学评价,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教学要求、不同教法和提供不同教学辅导材料去帮助他们,使各类学生得到的帮助与他们的个别需要相适应,实施自我完善与发展,使他们在目标导向下主动学习,达到成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较快发展,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三、分层分组教学实施的方法
1、学生分层
教师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测验、平时观察等因素,结合其个性差异,行为习惯、
思想状况等,根据学生的可能性水平,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类为优等生,一般上进心强,基础扎实,学习勤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比较好,成绩优秀且相对稳定,约占30%左右;B类为中等生,一般智力因素较好,但双基不够扎实,不太专心,学习方法不当,成绩较好但不稳定,约占50%左右;C类为差等生,通常表现为自信心不足,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较差,缺乏奋斗目标,而且大多学习自觉性差,学习成绩不大理想,约占20%左右。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随时注意层次的变化,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的不同学习小组。
2、学生分组
为了促使学生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分组时要遵循差异性、互补性、平衡性、稳定性等原则。即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性别比例、性格特点、学科倾向、交往能力、品行状况、住读走读、家庭背景等因素,科学合理的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人数一般为6——8人,各组人数力争均等,不宜过多,否则不利于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各组人员均由好、中、差(A、B、C)三类学生组成。这样对全班学生进行了优化组合,使组与组之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既有利于小组内“合作学习”,又有利于小组间的 “公平竞争”。
3、目标分层
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具有强烈的目标意识,使目标分层梯度化,即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一般要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制定出分层的教学目标,而且这一目标的特点是呈现梯度。分层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台阶。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时要遵循:鼓励A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快乐学习;对B类的学生优化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激发学习兴趣;对C类的学生主要是培养兴趣,树立信心,达到战胜惰性,学有所获的目的。
4、讨论与展示分层
课堂上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小组长要把不同层次的问题分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组内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做。事实证明,学生经常这样讨论和展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训练不同层次学生的表达能力,既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又能从中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5、课堂提问分层
课堂提问是对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可以直接反映学习目标达成如何。但由于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根据问题的难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在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一般让B类和C类学生回答,由A类学生进行点评或解决B类、C类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课堂提问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设计问题让他们作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6、课堂练习分层为了帮助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落实、强化,教师应该分层次提供课堂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让全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掌握知识,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成绩。“基础性题目”供达到课标基本要求使用,既是全体学生都必须使用的,并着重要求 C类生应重点完成好这部分题目;“提高性题目”供B类以上学生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后,进一步学习使用。“拓展性题目”供A类生学习使用。
7、评价分层
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是分层评价的基本要求。分层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隨时进行,在课堂练习、提问、讨论、展示、交流和做作业后都要及时给予评价,并对达到各层次目标,特别是对向上一层次递进的学生给以鼓励。分层评价重在多元评价,因层而异,重在激励,不能用一个标准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对C类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既要揭示其不足,又要指明其努力的方向,以促使他们积极进步。对A类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
四、分层分组教学的体会
1、分层分组教学由于适应学生间的差异,能充分开发、利用学生间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所以具有科学性。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初中生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该科教师的感情,取决于他们对教师人格评价的意向。
3、分层分组教学并非只表扬不批评,但批评应该适时、适度。成功的批评与恰当的表扬一样,会激励学生走向成功。
4、转化学困生,必定会遇到“反复”问题。对学生波浪式的前进,螺旋状的发展,我们应有心理准备,不能丧失信心。
通过几年的实验教学,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普通班,使我校的化学成绩得到了大面积提高。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2]《初中化学分层教学指导》 广东省教育厅 1999年
[3]张多霞,曾灼先主编.《现代中学化学教学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56-58
[4]王益群主编,《初中化学教材教法指导》.广东省化学教学研究会秘书处编印,1996.34-37
[5]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002重印.78-81
[6]《在化学实验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