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 张海宁
【摘 要】目的 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培菲康,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缓解率。结果治疗组腹泻、粘液便、腹痛、腹部不适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6.3%、94.4%、92.6%、85.2%,高于对照组的80.8%、78.8%、90.4%、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培菲康可有效提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缓解率。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马来酸曲美布汀;培菲康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的下消化道功能性疾病,其特征是腹痛、腹部不适以及排便习惯改变,根据排便特点分为便秘型、腹泻型以及混合型,本文讨论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培菲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05月至2014年03月于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06例,其中男34例,女72例,年龄35-65,平均年龄(40.50±14.22)岁,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54例(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培菲康)和对照组52例(采用马来酸曲美汀单药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采用罗马III诊断标准:在就诊前的6个月内出现过症状,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发生反复发作的腹部疼痛或不适症状,并具有以下特点的两项以上:(1)排便后腹痛的腹部不适改善;(2)伴随排便频率改变;(3)伴随粪便性状的改变;(3)稀糊状便或水样便比例≥25%,硬便或块状便比例<25%[1]。入组患者均行肠镜检查除外肠道肿瘤、肠结核、炎症性肠病及便常规提示肠道感染性疾病。
1.3方法 治疗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0.2g 3次/日 口服)培菲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0.42g 3次/日 口服),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0.2g 3次/日口服),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不使用抗生素及其他止泻药物。
1.4疗效判定 两组患者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腹泻、粘液便、腹痛及腹部不适改善程度,治疗后每日便≤3次,且大便成形为腹泻临床缓解,粘液便、腹痛、腹部不适症状消失为临床缓解。
1.5统计学处理 用SPSS statistics 2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4周后如表1治疗组腹泻、粘液便、腹痛、腹部不适临床缓解率分别为96.3%、94.4%、92.6%、85.2%,高于对照组的80.8%、78.8%、90.4%、76.9%,其中腹泻和粘液便的临床缓解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率比较 例数(%)
例数
腹泻
粘液便
腹痛
腹部不适
治疗组
54
52(96.3)
51(94.4)
50(92.6)
46(85.2)
对照组
52
42(80.8)
41(78.8)
47(90.4)
40(76.9)
P值
0.027
0.037
0.953
0.277
3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是在一种以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症状的频繁程度、严重性对潜在疾病的担忧、生活质量的下降以及共存的其他功能性消化道疾病都会导致患者就诊,有研究表明在初级卫生机构就诊的患者中,至少3%为肠易激综合征[2],在消化门诊中这类患者占用了医生25%时间[3],而且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有研究表明与正常人群相比,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微生物发生变化,当根据益生菌的不同制剂进行亚组分析时乳杆菌、双歧杆菌、链球菌及复合制剂间滑显著性差异,对于症状评分的测定显示 混合制剂的作用最好,双歧杆菌次之,而乳酸杆菌无效[4]。培菲康是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三联活菌制剂可通过节肠道菌群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泻症状,马来酸曲美布汀可通过激动外周阿片受体抑制结肠运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引起的腹泻[5]。本文临床观察表明马来酸曲美布联合培菲康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与单用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相比对改善腹泻及大便性状有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萧树东,徐国铭.《中华胃肠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14-515.
[2]Thompson WG,Heaton KW,Smyth GT et al,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general practice:prevalence、characteristics,and refrrral.GUT 2000;46:78-82.
[3]Harvey RE,Salih SY,Read AE.Organic and functional disorders in 2000 gastroenterology outpatients,Lancet,1983;321:632-634.
[4]王吉耀,主譯.循证胃肠病学和肝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24.
[5]房静远,陆伦根.消化系药物临床研究和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