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于蛟
摘要:现如今,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住宅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不仅仅只考虑楼层的高低、居住面积的大小等基本问题,对配套设施的合理性也会密切关注。如给排水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住户入住之后的舒适度,这也造成了人们在购房时会关注这一方面。下面就住宅建筑给排水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设计要点
前言
给排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高层建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对于建筑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使得对于住宅给排水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活用水是居民日常生活和保证环境质量最基本的条件,作为住宅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给排水系统,其设计是否合理关系到居民住户的生活质量和安全。下面就高层住宅给排水设计要点进行探析。
一、入户供水压力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及《住宅设计规范》,入户管的供水压力应满足卫生器具的最低工作压力(0.05-0.10MPa),不应大于0.35MPa,不宜大于 0.20MPa,其目的是要通过控制供水压力,避免无效流出状况造成水的浪费。根据相关实测数据,按现在常用的DN15 陶瓷芯节水龙头来测,静压0.30MPa,半开和全开时对应的实测动压值为0.17MPa 和0.22MPa,相应出流流量为 0.29L/S 和0.46L/S,为龙头额定流量0.15L/S的1.93倍和3.07倍。水龙头出流量 0.15L/S-0.20L/S 对应的静压值约为 0.09MPa-0.16MPa,因此,入户压力控制在0.15MPa,既能满足用户需要,又能有效节水。高层住宅给水分区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公平问题,笔者建议超压部分楼层每户分设支管减压阀,这样每户的用水压力都是一样的,避免了一些居住在不利楼层,对水压要求较高的用户的投诉,也明晰了产权,便于日后减压阀维修更换。
二、室内噪音
住宅室内噪音主要来源于排水管道产生的噪音、地下室生活泵房内水泵机组的运行噪音、水池、水箱进水产生的噪音和管道水锤产生的噪音等。
1)泵房噪声:根据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 》,给水加压泵房不得设置在居住用房的上层、下层和毗邻的房间内,对于高层住宅,生活泵房、消防稳压泵、循环泵等应避开上、下层住宅空间,给水管道贴梁或墙体安装时可选用软木做隔振材料,避免管道振动以波的形式传递到地面房间的墙面,引起墙面颤动,产生噪声。现实生活中,因为水泵房噪声引起的纠纷、诉讼屡见不鲜,应引起设计人员重视,在建筑设计方案阶段,给排水专业就应切入配合,选择合理的泵房位置,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泵房采取减震、防噪措施。
2)排水管道噪声。排水管道噪声主要由几个方面造成:立管内污水流动,使管道内空气压缩、抽吸产生的噪声;排水管道内压力波动值大于水封高度时,水封冒泡、波动产生的噪声;水流冲击横支管产生的噪声等。在设计中,排水立管应避免与卧室内墙相邻,合理设计排水通气系统,选用静音效果良好的管材。
三、排水管道设置
廚房、卫生间的给排水管道设计,是住宅给排水设计的重要内容,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卫生间排水立管设置应充分考虑到卫生洁具安装空间, 避免因二装包管影响洗脸台、座便器的安装。2)应充分考虑窗户开启和室外燃气管道的引入及燃气表的安装。3)注重排水立管对建筑立面的影响,排水立管应设于采光井或立面阴角处,避免对建筑立面产生不利影响。4)排水横管避免穿越顶层户内空间,卧室、客厅上部是露台或阳台的可采用侧排地漏,避免排水管明露在室内。5)屋面雨水溢流口位置应避开下层窗户,避免溢流雨水侵入户内。
四、公共空间设计
居住类建筑公共空间包括电梯前室、架空层、底层商业店面、地下车库等。高层住宅的公共区域的管线、消火栓箱等的布置是否合理,将关系到公共区域装修品质、设备使用安全及日常检修维护等。
(1)现在高层住宅设计中,为了减小公摊,设备管井被一味压缩甚至取消,消防立管、给水立管、生活水表被迫设于楼梯间或前室走道内,失去管井保护,管道易老化、易受碰撞,即影响美观,又减少了前室有效面积,也为日后物业管理造成隐患。笔者认为,在合理控制公摊面积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专业需要,预留必要的管道井。
(2)前室消火栓设计。 高层住宅消防电梯前室应设置室内消火栓,设计人员在设计消火栓箱位置时应考虑周全,笔者日常设计中总结几点经验:1)消火栓箱应尽量暗装,可根据情况,选用 160mm-200mm 薄型消火栓箱全嵌或半嵌安装,嵌入部分箱体位置可通过加厚墙体(不小于 120mm)、设防火板等措施保证墙体耐火等级;遇到前室都为剪力墙的情况,可与结构配合预留箱体孔洞。2)消火栓避免正对电梯门,避免因消火栓操作不当,水流直接灌入电梯升降机井,损坏电梯。3)消火栓箱不要暗装在住户墙内,避免箱体部位热胀冷缩造成住户墙体开裂。4)对于每单元设置一部疏散楼梯的住宅,可选用带检修门的消火栓箱,利用箱体下面空间设分户水表箱,消火栓立管及给水立管设于消火栓箱背后。 5)消火栓安装应保证走道疏散宽度不小于1200mm。
(3)管线布置。 现代住宅楼赋予架空层更多的使用功能,既是住宅主要出入口,又是业主日常活动的场所,同时给排水管线也需要在此层转换,立管、横管较多,需妥善处理管线设置位置,避免因设置不当,影响建筑效果。有些项目为了便于抄表,市政直供部分用户的水表集中设于架空层,表后支管沿架空层梁底敷设进入管井,造成电梯门厅部位有成排的给水支管出现,影响美观,随着直读式远传智能水表的普及,分户水表可设于楼层管井内。对于高层住宅给水入户支管,一般可采用明敷和暗设两种方式,管线沿梁板明敷,便于管线检修,管径、接口形式不受限制,由于管径较小,可与结构专业配合穿梁安装;暗装敷设可将支管直埋在楼面垫层或墙体管槽内,不得直接敷设在建筑结构层内,不得有卡套或卡环式接口,中途不得有连接配件且支管的外径不宜大于25mm。由于垫层内时常还设有电气的强、弱电管线,暗埋支管应避免与其交叉。
五、室外管线设计
住宅小区室外总平管线设计是一项集多个专业为一身的设计任务,在符合现行规范和景观种植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有限的地下空间,使工程管线在居住小区道路地下空间中占有合理的位置,并为管线工程的施工及今后的管理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初设阶段,应跟建筑、结构专业根据地下室顶板坡向、结构抗浮需要等考虑合理、经济的覆土深度,管线的走向宜沿道路或建筑主体平行布置,力求顺直、集中,减少拐弯、交叉。管线尽量避免布置在车行道上,这样既可减少管道受压,日后检修也不会对路面造成破坏,也减少了小区路面上检查井的数量,影响景观效果。雨污水检查井、水表井、阀门井等应避开入户通道,化粪池、隔油池要设置于便于机动车清掏的地方,同时要尽量避开底层住户及小区出入口。
结语
综上,文章主要结合高层住宅建筑,深入浅出的探讨了有关其给排水设计的要点。建筑给排水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往往因所占比例较低而不受重视,但它却与用户的日后生活息息相关,设计人员设计中应注重细节,在满足相关规范的前提下,也要多从用户的日常使用角度出发,使设计的作品更为人性化。
参考文献:
[1]王春丽.浅谈高层给排水系统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
[2]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S].2009.
[3]GB50096-2011.住宅设计规范[S].2011.
[4]GB50788-2012.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S].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