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
【摘要】本文首先对全膜法水处理工艺进行简要介绍,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其具体应用,以实际应用的运行数据来验证全膜法水处理工艺的可行性及优势。
【关键词】全膜法;水处理;超滤;反渗透;EDI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工业耗水量不断增长,水污染状况也日益严重,加上除盐工艺中酸碱的使用以及排污问题的日益突出,亟需采用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技术更可靠、使用更经济的新技术来解决循环水处理、工业污水和市政污水回用处理、污水零排放等问题。全膜法水处理技术就为以上问题的处理提供了条件。近年来,全膜法技术日趋成熟,膜元件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全膜法水处理工艺的应用越加广泛,且应用效果显著。
一、全膜法水处理工艺介绍
所谓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是将超滤、微滤、一级反渗透、二级反渗透、EDI等不同膜工艺有机组合到一起,达到高效去除污染物以及深度脱盐目的的一种水处理工艺。目前,该工艺已成功应用于电力、冶金、石化等多个领域。全膜法系统流程见图1。
图1 全膜法制备高纯水工艺流程
全膜法的过滤精度与滤波本身孔径大小有关,微滤孔径较大,超滤孔径较小,孔径更小的是纳滤和反渗透,见表1。
表1 全膜法水处理工艺关键技术相关参数
指标 微滤 超滤 纳滤 反渗透
膜孔径 0.05-2.0μm 0.001-0.1μm <0.02μm <10A
操作压力 0.35-2.1bar 1.0-5.25bar 3.5-8.75bar 7.0-42.0bar 56-84bar(海水)
超滤是一种筛孔分离过程,主要以压力位推动力,在压力作用下,水溶液流经膜表面,小于膜孔的溶剂水和小分子溶质透过超滤膜的孔二达到低压侧,成为净化液,比膜孔大的溶质阻挡,随水留出,成为浓缩液。超滤能有效将水中的胶体、悬浮物、细菌、微生物等杂质去除,过滤性能优良。相较于传统工艺系统,超滤设备系统回收率高,处理过程无需添加任何化学试剂,无相变,出水污染指数SDI可保持<2。
反渗透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反渗透能阻挡所有溶解性盐以及分子量>100的有机物,同时水分子可通过。根据物料不同,可使用比渗透压大的反渗透压力,进而达到分离、提取、纯化和浓缩的目的。反渗透复合膜拖延率一般>98%。反渗透时,溶剂渗透速率为:
(1)
(2)
式中,N——溶剂渗透速率;Kh——水力渗透系数;Δp——膜两侧静压差;Δπ——膜两侧溶液渗透压差;π——稀溶液渗透压;i——溶质分子电离生成的离子数;C—摩尔浓度;R摩尔气体常数;T——绝对温度。一级反渗透浓水排放,浓缩4倍后,含盐量较高,火电厂送至脱硫系统工艺用水;光热及核电厂可以送至蒸发塘自然蒸发或者其他工艺处理。
EDI技术是一种电渗析技术和离子交换技术相互融合的技术,系统设备一般由一系列模块并联组装而成,每个模块有一定产水量。由于该系统对进水水质有较高要求,因而在系统前采用两级RO或设置软化器。EDI系统设备可以完成树脂连续不断的自动再生,所以能实现连续运行,此外,产水电阻率≥15MΩ·cm,且运行回收率高,可达95%,排放的浓水亦可回收,处理过程中无污水产生,二级反渗透及电除盐的设备排水因水质很好,均回收至超滤水箱重复使用。
二、全膜法水处理工艺的应用
为响应环境保护和节约淡水资源的要求,某电厂以机组循环水排污水为水源,经全膜法水处理工艺处理后作为锅炉补给水。本工程中,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流程为自清洗过滤器→超滤装置→超滤水箱→反渗透给水泵→保安过滤器→高压泵→一级反渗透装置→一级淡水箱→二级高压泵→二级反渗透装置→二级淡水箱→二级淡水泵→EDI装置→除盐水箱。一级反渗透出水作为一级除盐水,EDI出水作为深度除盐水,EDI装置产水后送至除盐水箱由除盐水泵送至用水点。
预处理采用超滤技术,以适应原水水质,给反渗透膜提供保护。选用外压式超滤装置,能自动完成投运、反洗、投运的过程。超滤装置产水量2×40m3/h。超滤元件型号为ZeeWeed1500,孔径为0.02μm。在出水水质方面,SDI<4,浊度<0.5NTU,系统回收率≥95%。系统的启动、运行、冲洗、停机备用等过程由超滤PLC实现自动控制。系统设定每运行30min后进行一次水里清洗,30个周期后进行一次化学加强反洗。
采用高效抗污染的反渗透膜进行预除盐。在反渗透装置产水管上装设防爆膜、逆止阀和关断阀。一级反渗透膜选用抗污染膜,二级反渗透膜选用苦咸水膜。为实现对水的回收率的控制,装设流量控制阀。二级反渗透浓水排入超滤水箱。一级、二级反渗透装置单套净出力分别为产水量分别为2×40m3/h、2×15.6m3/h;脱盐率3年内分别≥97%、≥95%;回收率分别为75%、85%。反渗透除盐系统运行和监控由PLC、仪表、计算机系统、工艺流程模拟屏执行。
采用EDI膜堆进行深度除盐,使产水水质更加稳定可靠。采用单元模块式装配,每个模块都有相应进出水管及阀门。EDI给水泵设计为变频泵,以防止系统启动时水锤导致的严重损坏。EDI装置回收率≥90%,SiO?质量浓度≤20μg,电导率≤0.2μS/cm。
超滤、反渗透、EDI装置均设置两个系列单元,每个系列单元既能单独运行,又能同时运行。过滤器程控自动运行,其与循环水排污水系统布置于同一建筑区域内。整个全膜法系统均布置在室内。
锅炉补给水系统自运行以来,出水水质良好,也就是说全膜法水处理工艺完全能满足机组锅炉补给水水质的要求。 由于省去了酸碱消耗,节省了再生用水、 废水处理和污水排放等费用,系统总运行费用比传统离子交换系统运行费用低,且节约厂房面积达40%左右,厂房高度可降低1/3左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全膜法虽然在投资和运行费用方面略高,但它技术先进、产品成熟可靠、水的回收率高、自動化水平很高、系统简单、出水水质高且保持稳定,同时具有运行连续、不需酸碱再生和无废水排放、安装运行操作维护方便简单、劳动强度低,特别是采用结构紧凑的模块化设计,布置占地面积大大减小等优点,符合当今绿色、环保、减员增效、安全稳定、无人值守的产业政策。缺点是总投资高和运行费用(尤其是膜更换费用)高。
目前方案一运行费用高的主要原因是膜块的年更换费用高相信随着EDI装置的大量使用,膜块的价格会逐步降低,运行费用也会相应减少。
总而言之,全膜法是一条经济、环保、技术可靠的制取高纯水的工艺路线,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考虑来看,它比传统离子交换处理技术更具优势。相信随着该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其将会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各个领域的水处理项目中。
参考文献:
[1]王贵德,李朝燕.全膜法水处理工艺应用分析[J].河北电力技术,2012,S1:12-14.
[2]吴泱.“全膜法”水处理工艺及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03: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