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10-21 19:11刘继志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21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对策建议天津市

刘继志

摘要圍绕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展开系统研究,通过文献检索法、实地调研走访和发放调查问卷等方法,对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找出了制约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瓶颈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天津市;美丽乡村;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S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1-206-02

自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于2012年启动美丽天津建设工程,同年启动了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笔者基于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调研,针对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天津市美丽乡村概念界定

天津市美丽乡村是指在天津市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指导下,充分发挥天津市各区县生态优势和产业特色的基础上,通过推进村镇环境的综合提升,农村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力求把天津市各村镇都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打造成为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业特色最鲜明,公共服务最健全,乡土文化最繁荣,农民生活最幸福的地区,探索构建具有环渤海区域特色的“天津美丽乡村模式”。

2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先后走访了2012年天津市评选的十大美丽乡村,并与各村的村两委干部进行深入访谈,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发现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土地变性问题得不到解决

例如,西青区王兰庄村的主要产业和经济收入来自于房屋和土地的租赁业务,并且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王兰庄村还成立了房地产公司。该村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存有土地是否能够变性为商业用地,从而盘活现有的土地资源。此外,毛家峪村、西井峪村、小心码头村同样也存在土地变性、土地流转的困扰。如若不解决好土地变性的问题,那么招商引资、房产开发等发展就会成为空谈,严重阻碍乡村的后续发展。

2.2资金不足,村民培训力度不够

例如,北辰区双街村地处市区周边,其主要产业和经济收入与王兰庄村相似,其土地和厂房主要用于工业技术开发区的租赁。该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市、区县、乡镇级财政补贴偏少,只靠自筹资金显得力不从心。另外,村委会领导认识到除了资金缺口之外,本村村民的文化素质也亟待提高。村中的生态休闲农业在建设中出现了技术力量不足的严重问题,因此需要通过相关专家的培训来提高村民的技术能力,为本村产业的升级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此外,灰锅口村、毛家峪村、王村、小心码头村都存在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而毛家峪村、王村和南辛庄村同样也遇到了村民文化素质不高,缺乏技术人才的现象。

2.3美丽乡村评选缺乏后续的激励措施

在走访和调查过程中,一些美丽乡村反映,在评选前期资金全部自筹,并且投入很大,包括接待市、区县、乡镇级领导的参观、视察以及接待大众体验团的开销,但获得“美丽乡村”称号后,没有后续支持与奖励,感受不倒“美丽乡村”称号所带来的益处。

3天津市美丽村镇建设存在的原因分析

3.1农村居民对美丽村镇建设的认识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22.5%的农村居民对美丽村镇建设完全不了解,43.9%的农村居民仅仅听说过美丽村镇建设,对于美丽村镇的内涵以及农民自身在美丽村镇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尚不清楚,一部分对美丽村镇建设比较了解的受访者,其认知渠道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介,政府宣传所起作用不够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天津市美丽村镇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可供借鉴,相关部门对美丽村镇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对美丽村镇建设的宣传方面呈现出逐级衰减的状态。

3.2天津市美丽村镇建设的覆盖率不高

调查显示,仅有一半的受访者所在村庄正在进行美丽村镇建设,还有部分受访农村居民所在的村庄并未开展美丽村镇建设,表明美丽村镇建设工作还没有普及所有村镇,美丽村镇建设还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3.3美丽村镇建设没有突出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美丽乡村建设首先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要从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入手,渗透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天津市部分美丽村镇创建村没有注意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聪明才智。美丽村镇的创建工作集中于公共设施的完善等外在的形象工程,忽略了农村居民的意愿和期望。调查中发现,农村居民期望通过美丽村镇的创建能够切实带来自身收入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这应该作为美丽村镇建设的根本落脚点,给农村居民带来实惠。

3.4美丽村镇建设在经济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效果不突出

尽管目前天津市部分村庄在进行美丽村镇创建过程中带来了农村经济水平和农民自身收入的提升以及村容村貌的改善,但是并没有达到让农村居民满意的状态。尤其是部分村镇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合作社的组建和运行机制不畅,特色产业发展受到阻滞。在生态环境方面,垃圾污水处理、清洁能源的使用上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当前美丽村镇建设缺乏理论研究,对美丽村镇建设的内涵莫衷一是,尚未达成共识,在实践上又缺少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当前进行的美丽村镇建设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初步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细化并量化美丽村镇建设的各项指标,并加大力度达到指标要求,从而使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方方面面都能让农村居民满意。

3.5美丽村镇建设的投入与资金供给之间缺口大

美丽村镇建设是涉及经济、生态环境以及精神文化等方面的一项系统工程,这必定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美丽村镇建设中存在的最大困难就在于建设资金不足,政府财政补给有限,大部分资金需要村镇自筹,这就给创建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部分创建村难以负荷巨大的资金缺口,致使美丽村镇建设计划只能搁浅或者只着眼于一些门面工程,如修个广场、建个祠堂、刷刷道路两旁的围墙等。

3.6美丽村镇建设缺少全面可行的规划引领

规划在美丽村镇中居于龙头地位。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农村居民反映美丽村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在于缺乏合理的规划。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映规划没有走在前面,比较仓促,规划人员不能充分了解当地情况,考虑问题欠周全,而参与审定的人员不够专业或是为了应付走过场,造成规划脱离实际、起点不高或不够全面。二是反映上级领导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观念不同,要求不一样,在检查工作中会提出不同的指导意见,结果造成规划与施工脱节,在具体实施中七改八调,既浪费了资金,又影响了进度。

3.7美丽村镇建设的长效机制缺失

在调查中,有部分农村居民反映美丽村镇建设仅仅被作为参与评比或迎接上级检查的一时之举,缺乏一个长效机制,这就造成评比或上级检查前一个样,评比或检查之后一个样,美丽村镇建设的成果难以巩固。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创建村负责人并未认清美丽村镇建设的重大意义,故而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对创建村缺乏激励机制,从而致使其进行美丽村镇建设后劲不足。

4完善天津市美丽村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4.1提高认识,加大宣传,进一步营造美丽村镇建设的良好氛围

各级政府要真正把美丽村镇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强化对美丽村镇建设内涵和意义的理解,切实转变观念,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计解难题,集中力量抓推进,实现美丽村镇示范一点带动一片,村容村貌有大改观,产业大发展。要健全工作机制,成立美丽村镇建设项目资金整合统筹办,明确部门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要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多出真招实策,多拿真金白银,多解难题办实事。要采取多方位多形式宣传手段,利用专题培训、示范观摩,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提高乡村干部推进建设能力和农民主体参与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4.2加强资金保障,进一步建立多元化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

美丽村镇建设要坚持“农民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管理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①谋划好美丽村镇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农民投入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能人大户、企业、外资等社会资金参与美丽村镇建设。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安排支农项目资金,有效整合扶贫、以工代赈、移民后扶、环保、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及农业项目等向示范点倾斜,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整体推进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村庄硬化、亮化、美化。③实施好美丽村镇建设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加大对美丽村镇建设财政奖补力度,扩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知情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激发农民主体参与意识。④各有关部门要以示范点为平台,统筹安排项目,围绕美丽村镇来拓展项目,让项目围着美丽村镇建设转,拓宽投资建设思路,逐步形成在政府带动下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村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和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4.3统筹兼顾,进一步健全美丽村镇建设规划

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是实施美丽村镇战略的首要问题。要因地制宜,因点施策,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分类指导,突出地区特色,保持田园风貌,防止千村一面,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原则,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打造精品产业,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要强化规划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分期分步做好示范村庄、示范点的综合详规,科学确定建设任务、建设内容、建设方案、投资规模,统筹兼顾示范点与村镇、产业发展与人文特色、公共事业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推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严格美丽村镇建设规划的执行,强化规划对建设的管理和约束作用,加强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杜绝违建和滥建。

4.4建立明晰化的责任机制,保障美丽村镇建设的顺利实施

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相关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各相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能加强工作指导与服务。宣传部门主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政策宣传,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观能动性,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人人参与。各村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强化主体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通过区、镇、村、组四级联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5结论

虽然天津市近两年开始啟动美丽村镇建设的计划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但存在以下不足:①政策支持不足。有针对性的关于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不够清晰具体,基层单位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中,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支持。②发展思路不明确。就目前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情况来看,缺少一个清晰的发展思路和规划来指导基层单位建设美丽乡村。③相关理论研究不足。关于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研究不足,相关的科研课题研究不多,因此很难给基层单位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以充分的理论指导。针对以上问题,建议营造好美丽乡村建设的氛围,建立多元化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进一步健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保障美丽村镇建设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汪彩琼.新时期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2(8):1204-1207.

[2] 陆宇荣.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湖州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95-96.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对策建议天津市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天津市排水专项规划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