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云鹏
作为一名年轻的历史教师,我知道自己无论是知识还是教学经验方面都相当欠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困惑和一些担忧,如课堂上学生问我不知道的问题,我该如何从容应对。从教三年了,虽然教学方面已有所积累,有些问题也似乎过去了,但实际上却一直困扰着我。
历史教育与现实生活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那么由此推演,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历史是死历史,可是当历史教育与现实生活发生矛盾时,我又该如何呈现呢?
记得一次讲到必修三《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这课时,其中涉及到义务教育,我想学生刚从义务教育阶段走过来,有切身体会,肯定会有说的,也会比较感兴趣,这堂课肯定会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历史教育本来就充满生活气息。可没想到的是,当我按自己的预想,从《希望工程》形象大使苏明娟故事调动学生热情后,准备就义务教育展开讨论时,学生马上就炸开了锅,说义务教育的免学杂费存在欺骗性,然后就举了自己在学校时,学校收取了择校费、参考书费、课本费、校服费、活动费等,名目繁多,我看到好多学生开始变得激动起来,场面出乎我的预想,我也知道学生说的不无道理,现在学校收的费用还很多,甚至有时比免学杂费前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只能等学生稍稍安静了,才说道:“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免学杂费肯定会实现,只不过要在全国推行它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还需要相关部门人员的配合,请大家相信这一点。”之后我便匆匆进入到下一个内容,生怕学生再有所躁动。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类似这样的事时有发生,历史原本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学生如果从现实生活中去接近历史,了解历史,就再好不过了,可当我试图这样去做时,却发现事情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当历史教育与现实生活出现不一致时,我们该如何更好的呈现历史呢?
历史与历史教育
“历史是有生命的、历史是活的,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读史是一种享受”,开学第一天,我就用一节课的时间给我的学生介绍了历史是多么的有趣,如身边随处可听的中外历史故事,处处可见的历史人物塑像,电视上热播的考古探究节目及历史电视剧等等,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兴趣也被提上来了,最后我用一段话结束本堂课:“历史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历史并没有过去,它依旧鲜活跳动着。”之后我便开始了我的教学。记得有次我讲《新文化运动》,教学思路是新文化运动的背景、领导者、过程、内容和影响,课后突然有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我很困惑,为什么我看《百家讲坛》之类的历史节目,会觉得津津有味,可是听你讲有些课时却不自觉地想打瞌睡,感觉到枯燥无味呢?”我无言以答,我知道把我与《百家讲坛》上的大师教授作比较,一是太高估我的水平,二是我会无地自容,因为无论是知识的广度上还是思想的深度上,我都无法与大师攀比。但有一个客观事实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大家都知道高中历史课本分成了政治、经济、文化三本必修和改革等四本选修,内容较多。在正式讲课时,一节课又时常被太多的条条框框束缚住手脚:课本的編排(岳麓书内容丰富、史料客观;但我个人认为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如有些章节知识支离杂乱,必修与选修内容多次重复、历史术语艰涩难懂)、课标的要求、课堂的时间、考试的任务等等,考虑到这些,老师变得瞻前顾后、缩手缩脚,教学中也就逐渐放弃了“活的历史”,着重于课本,着重于考试,历史课也就变得索然寡味。在学生看来,老师只是在复制课本,而他们的任务是粘贴课本,历史教育变成了说教,不再是大家感兴趣的历史,学生就只好睡觉或是干别的了。
“历史是有生命的,历史是活的”,《百家讲坛》是最好的诠释,但前提是它没有太多的教学任务。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更好地讲述历史?
说实话,平时教学中自己的困惑还有很多,如有的学生“历史没什么可学的,都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平时听不听无所谓,只要考前记一记,也能考个不错的成绩”,其天生不喜欢历史。有的学生“我上课专心听讲并及时做笔记,课下刻苦努力,但一到考试历史总在60分线上徘徊”,苦闷异常,向我求救,而我支吾半天,也没说出个灵丹妙药来。如何使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如何使学生跳进历史的门槛,在历史殿堂里尽情的游玩等等,这些问题一直以来并将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困扰着我。
作为年轻教师,在知识储备、教学技能、思想性等方面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自己去潜心蛰伏,努力探究。人生的路还很漫长,职业生涯的路也已在自己的脚下徐徐展开,即是目前自己的步伐是多么的稚嫩笨拙,但我相信只要心中有颗前进的心,总有一天我会步伐坚定地朝着鲜花烂漫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