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政洪
诗歌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或寄情于花草,或托物言志、抒发个人壮志和遭遇,诗歌语言的凝练、概括和模糊抽象所表现的意境,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增添了活力,因其文、图、声并茂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使得各种教育信息的表达更加生动、直观和多样化,学生在多媒体营造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各种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思维活跃,更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如何让诗歌的教学和多媒体技术有效的融合,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下多媒体在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古诗词教学首先要求的就是能有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如临其境,很快地融入那诗情画意之中。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声像集合的特点制作许多优美的画面,选取了与教学内容相符的音乐,积极努力地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视觉美、听觉美,融入一个美的氛围之中,为学习古诗词奠定了感情基调,也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用音乐来打动学生,从心理学看,音乐是生命的节奏和感情的旋律,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绪活动;从美学看,音乐更是融合着思想与感情的一种艺术境界。
例如,在教授《明月几时有》一课时,(大屏幕画面引入情境)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一勾新月会让人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生活,在月亮身上,文人们寄托了很多憧憬、很多情感,同学们能调动积累,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关明月的诗句吗?接着播放《但愿人长久》,学生都凝神静听,既把学生带入了学习的状态,也为学生理解这首诗歌打下基础。通过图画和视频来再现诗歌的意境。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诗人则用语言绘色绘形,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融诗情画意于一体,这就是古诗词动人之处。
二、发挥想象,结合信息,让学生领悟诗词的意境
诗歌讲究音乐美,合辙押韵,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教学白居易《钱塘江春行》,它是一首描绘杭州西湖美丽初春景色的诗歌。如果仅从字面上分析理解,学生是很难体会诗歌中如同仙境的美丽情境,更无法体会作者游覽时的细腻情感。我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先用多媒体呈现出一副伴有此情此景的画面与轻音乐伴奏的诗歌朗读,接着从多方位展现出这首诗歌所体现出的春天仙境之美的图画:那青翠的青山,与湖水相连的白云,如因的青草,如烟如雾的柳枝,堤岸灿烂的春花,上空的莺歌燕舞,马蹄的轻快,牧笛的悠扬,荡漾的碧绿……将学生带入那美丽的西湖畔,使学生完全沉浸在蓬蓬勃勃的早春之中,使学生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像在梦境、在仙境。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诗歌描画出适合的画面,放感情的朗读诗歌,虚实相称,学生在诗画的对照中,轻松踏入古诗歌的美丽意境中。
三、品词析句,反复推敲,让学生体味语言之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词一句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一字一句,往往是一首诗的点睛之笔,神韵所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行、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古诗《使至塞上》“大么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字用的十分绝妙,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课件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你有更好的字可以替换吗?”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课件,画面上:大漠无边,长天空阔,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课件展示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实践证明,合理借助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转静态为动态,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词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中去感受美、理解美,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古诗词教学,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语言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也让我们教育者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