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莲清 吴万仁
摘要:后浇带施工是保证建筑结构有效连接的重要环节,除按规范规定的要求执行外,还要根据工程实际特点,认真设计和施工,妥善解决各方面的问题,才能提高工程质量。本文对高层建筑地下式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地下式
一、建筑后浇带的功能作用分析
第一,消除沉降高度差。建筑项目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结构,在建筑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因为沉降不同而造成建筑结构的裂缝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降低因为沉降问题所带来的影响,就必须要利用后浇带完成施工建设过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发挥后浇带作用,将建筑结构分为两个部分,等到主体结构施工结束后,对于沉降量较大的施工项目,可以通过对沉降位置进行很好的混凝土浇筑处理,从而将其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在对后浇带浇筑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不同受力情况的问题,对其不同受力情况进行有效的计算和确定后,需要对由于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进行很好的考量,比如通过压力差和高度差的调整,从而保证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第二,消除温度收缩带来的影响。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因为温度的较大变化而造成混凝土结构产生一定的收缩,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热胀冷缩效果。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是在混凝土施工结束两个月内。如果混凝土结构在收缩过程中受到一定的约束,则很容易由于结构内部产生温度应力,但是当内外温差变化较大时,就会造成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一旦产生温度裂缝后,就需要利用后浇带施工过程,对混凝土施工过程提供更加充足的空间,从而降低混凝土收缩应力影响,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发生概率。因此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好新混凝土结构和旧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处理,这
二、地下室施工缝与后浇带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属于高层住宅建筑,整体高度80m,地面34层,地下1层。建筑整体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结构材料,辅以加气空心砖建设而成。由于建筑工程的主体荷载较大,对于地基基础产生的竖向承载力较大,容易产生沉降差;同时,建筑墙面属于大體积混凝土墙面在应力作用下容易出现裂缝。因此,采用建筑后浇带法进行施工,对沉降差和裂缝问题进行控制和解决。
2、设置合理宽度和间距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要想保证整个建筑施工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宽度和间距的控制。通常情况下,对于不同高度和楼层的建筑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好后浇带的间距,比如二十二层以下的楼板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有受力效应的钢筋不能够断开,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采用较大的跨度时,就需要将整个受力的钢筋结构进行断开,之后在后浇带处理过程中,对其进行焊接处理,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因为楼板两头压力过大而造成楼板结构的弯曲,在建筑施工后浇带宽度控制过程中,需要保持其宽度超过7米。如果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其建造的施工图纸有预留的话,则按照施工图纸的预留大小进行施工,如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需要按照施工图纸预留的话,则需要按照实际的施工情况进行楼间距预留和控制,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物施工得到有效的控制,提升整个建筑物的施工质量。
3、施工技术
3.1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材料
在建筑中,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的特性等对筑后浇带的材料进行选择,主要的混凝土材料应该不具备收缩效应,在对混凝土进行拌制时,一些添加剂,例如掺和剂、减水剂等也需要进行适量的添加,从而使混凝土的配合比得到保证。除此之外,在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必须按照施工方案严格的进行,使模板的侧向压力能够被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工程的要求。在垂直后浇带进行浇筑的时候,还必须要注意模板钢丝网不能被损坏,同时还应该对混凝土的振捣环节进行监控,对混凝土模板以及振捣工具的位置进行合理的安排,避免出现混凝土流失的现象。
3.2后浇带的合理设置
后浇带的断面形式也需要根据施工中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在施工的过程中,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必须要与混凝土结构的断面形式保持一致。断面形式在一般情况下存在平直缝、V形缝、阶梯缝还有企口缝这四种。断面的形式可以依据墙和板的厚度进行确定,一般超过60cm适宜用企口缝,阶梯缝适用于厚度在30-60cm之间的,而当厚度小于30cm,宜用平直缝,但是由于它的承载能力较弱,在后浇带浇筑施工中很少使用平直缝。在施工中,对实际的浇筑位置也要进行确定,分析混凝土构件的受力,选取的浇筑位置一般都是受力最小的混凝土构件,但是在实际工程中,最佳的浇筑位置一般是建筑的梁、板的反弯点,后浇带不能设置在剪力墙中间区域内。对后浇带之间的距离也要进行合理的划分,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没有后浇带位置的施工图纸,要根据相应的规范进行现场设置。对于矩形的建筑而言,后浇带距离在30cm到40cm之间,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一些其他的外界因素也会对后浇带的最小距离产生影响。
3.3严格控制后浇带的浇筑时间、温度
进行后浇带的浇筑时,它的时间长短会因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后浇收缩带的浇筑作业要在两个月之后才能进行;对于后浇沉降带,还必须对施工工序、成本等进行综合分析,考虑施工的具体情况可以提前进行;对于后浇温度带,它的时间大约为60多天的时候能够开始进行的浇筑作业。除此之外,后浇带的浇筑时间也会受到天气、材料等因素的限制,提前或者延后都需要在图纸上详细的标明。新旧混凝土的裂缝在浇筑过程中尽量要防止出现,这时就需要对浇筑温度进行准确的把握,根据研究得出,后浇带浇筑最适宜的温度为100℃。在后浇带浇筑作业完成两天之后,选取合适的时间进行处理,避免出现新旧混凝土裂缝。
3.4后浇带的控制要点及配筋设置
为了使后浇带的浇筑质量得到提高,对后浇带内存有的污水、杂质等,要在开始进行浇筑前对其彻底的清除,与此同时,也要使后浇带的表面保持一定的湿润。模板在浇筑的时候也要对其强度进行控制,安装模板的时候必须按照所给的图纸进行操作。为了防止后浇带内的外露钢筋被污染物腐蚀,需要在清理工作完成之后对其密封处理。在建筑结构中设置后浇带时,可能会对连接建筑结构的钢筋进行切割,各结构之间的联系是保证结构质量的基础,所以钢筋切割不能对所有的结构进行操作,例如基础或者楼板的钢筋,建筑的整体荷载都承受在它的钢筋上,钢筋必须连续。但是对于必须切割的受力钢筋,在浇筑之前,需要焊接进行处理过的的钢筋,确保结构的强度能够满足要求,避免建筑结构产生变形。
结束语
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在建筑结构的施工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能够使建筑的施工质量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还能使建筑更加的美观。结构的收缩应力对建筑有着更很大的危害,而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使这个危害降到最低。在建筑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设置合理的后浇带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对后浇带的施工技术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利用。
参考文献
[1]魏光伟.浅谈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门窗,2014,02:71+74.
[2]李智新.关于建筑工程后浇带的设置及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4,05:190-191.
[3]张志臣.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J].门窗,2014,03:184-185.
[4]尹永静,温晓阳.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05:6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