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广州市为例浅谈都市滨江住区段岸线开发利用研究

2015-10-21 19:41胥斌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5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

【摘 要】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滨水区开发为研究背景,以滨江住区沿线岸线为研究对象,提出滨水住区岸线开发利用中一些有益的改进建议和办法,以期提升并充分发挥都市滨水生活岸线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滨水区;滨水住区;岸线;开发利用

随着20世纪滨水区再开发以来,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滨水区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的核心标志区。功能的多样化、景观的优美化及人群的集聚效应使得滨水区成为一个城市最具活力的空间之一。在城市规模不断增大、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与现代都市生活渐行渐远的时代下,滨水居住成为时下都市人的追求。但是滨水住区优良的岸线资源由于多样因素的影响未能充分发挥出其本应该发挥的生态、景观、休闲娱乐价值。为充分发挥都市滨水住区岸线资源的积极作用,提升都市岸线景观利用价值,改善人居环境,本文以广州为例分析研究滨水住区段岸线的开发利用。

一、岸线定义

1.1岸线认识

目前,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领域对岸线的认识不同。从当今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发现,大家对岸线的认识大部分停留在水陆交界线的认识上。但是从城市规划学的角度上,本人认为,岸线不等于蓝线,它应该是水面边际线至陆地建筑控制线之间的空间区域,是涵盖防洪、生态、景观、休闲娱乐等综合功能的空间概念,是滨水区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1.2岸线分类

在功能上,岸线主要分为港口岸线、工业岸线、仓储岸线、过江通道、生活岸线、生态岸线等几种。其中,生活岸线是为居民日常生活的公共生活空间,包括休闲度假、文化娱乐、游憩景观、商业金融、生活居住等功能。

二、滨江岸线开发利用的时代变迁以及发展趋势

人类滨水而居的历史悠久。人类祖先最早缘水而居是基于原始渔猎生活需要及种植业的兴起和發展,早期人们根据洪水泛滥退后留下的肥沃土壤而大力种植,于是出现滨水而居的部落、村庄、城市。随着经济与城市的发展,人们对河流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河流岸线的功能不断改变。但是,农业社会对岸线的利用还只是局限在水运、防洪、农业生活等基本功能,岸线的使用功能单一,利用规模和强度小。

三、滨江住区段岸线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市民休闲生活的优质岸线较少

以广州为例,目前广州市滨江生活岸线所占广州市珠江岸线总长的比例较少,优质生活岸线是少之又少,且主要集中分布在市中心区段。然而市中心区包括老城区的滨江历史景观风貌和休闲环境并不明显,一些老村落和滨江住区沿岸仍然保留港口、码头、工业厂房等设施未得到整改的生活岸线。

3.2 岸线存在私有化

由于滨江岸线的先天资源优势,往往在一些缺乏或岸线控制管理不善的滨水楼盘开发中带来岸线的私有化。沿岸线建筑房屋,把公共岸线变成自己的私家后花园。在滨水住区的物业管理方面,物业管理公司私自把岸线划归管理范围内,禁止小区外人进入。岸线的私有化不仅破坏了都市公共资源公平使用的原则,更带来诸多其它问题。

3.3 岸线缺乏可达性

以广州滨江生活岸线为例,可达性不足主要表现:一、岸线的私有化阻碍了市民对岸线的使用;二、沿江交通功能过强,无障碍通道不足;三、沿岸社区与水岸之间封闭,社区居民难以便利到达岸线。其中,影响滨江段岸线可达性的主要因素在于沿岸交通的处理缺乏腹地与滨水岸线之间的无障碍步行通道。

3.4 公共设施不足

沿岸公共设施存在设计一般、功能单一等问题。以广州滨江路为例,沿岸座椅一律采用石材,且没有靠背。从猎德大桥到海印桥几公里的珠江两岸,仅能在中大北门江岸与海印公园内看到公厕,遮阳避雨的休息小亭等设施更是匮乏。

3.5 部分岸线休闲活动空间不足、景观有待改进

目前大部分滨江生活岸线设计单调乏味,活动空间不足,各种功能过于集中,活动与休息空间相互混杂。沿岸散步、踩单车、观光休息、跳舞健身等功能空间混扎,导致市民在珠江沿岸休闲活动的集中时间段,狭隘的空间更显拥挤。此外,沿岸高层建筑控制不力,建筑与岸线空间不协调的比例关系以及水岸空间层次缺乏变化,进一步影响了市民对沿岸滨水空间感受。

四、滨江住区段岸线开发利用对策

4.1 统筹规划、功能复合、协调开发

滨江住区段岸线作为城市整体岸线的一部分,它的开发利用应该放到城市整体岸线以及滨水区开发的大背景下,站在整个城市发展大局的角度上综合考虑住区段岸线开发,由于目前广州市后航道沿岸老工业岸线尚有待改造利用,而老城区沿江历史文化风貌还不明显,天河区等新开发区沿江岸线的利用和沿岸住区发展之间综合开发效果还不是很好,应考虑结合沿岸住区开发与广州市滨江产业和休闲环境建设综合考虑岸线利用和设计问题,满足市民休闲、都市防洪、生态保育等众多功能需求。

4.2 因地制宜、滚动渐进式开发

根据目前广州市区珠江岸线利用状况,建议对于已经开发建设的滨江住区段岸线主要在于如何改善休闲环境,且适合优先开发。对于有待规划改造的工业岸线地段则需要考虑岸线与住区开发的先后顺序问题,并结合沿岸工业设施和岸线空间尺度考虑岸线的开发项目和环境营造,分步开发。

4.3 借助岸线开发整合滨江沿岸用地功能

结合时下广州市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时机,应大力改善滨江岸线开发利用模式,加强对沿岸用地的功能调整,促进沿岸用地的功能协调,提升沿岸土地利用价值,带动岸线的优化开发。重点改造在于目前依旧为工业用地或尚未完成更新改造的用地功能,特别在于珠江后航道沿岸。基于岸线开发整合沿岸用地功能,将会释放出大量优质的滨江生活用地,提升沿岸城市用地价值,激发滨江城市活力,重塑都市滨水生活环境。

4.4 优化水质和岸线的生态开发

加强水质净化,严控不达标污水排放,把城市内污染严重和脏、乱、臭的水体改造成水质清晰、气味新鲜、潺潺溪流的水景是岸线以及滨水区改造和活力提高的必然要求。水质净化是岸线回归生活领域的第一步。过去我国河道治理中变弯取直、垂直河岸、硬质驳岸的处理方式,带来河流生态系统和水体自我净化能力的破坏。因此,水环境治理要改变过去防洪为上的功能主义思想,加强近岸水域水生动植物的保护,积极促进生态技术措施在水岸开发中的应用。在改善水质的基础上加强两岸景观建设,优化岸线环境。

4.5 加强沿岸景观建设、优化岸线休闲环境

滨江生活岸线开发需要结合珠江游和沿岸老建筑利用,打造沿岸的休闲旅游产业。对于珠江沿岸的老工业岸线应考虑保留建设滨江工业遗址公园或文化创意产业、小酒吧等休闲空间,并借助岸线的观光游览功能串联起沿江一带的历史文化古迹,把沿岸休闲娱乐与观光体验、民风民俗、市民节假日水岸庆祝活动等综合开发,增加沿岸景观和活动场地的文化内涵和品味,创造老少皆宜的优美的都市生活岸线。

结论:基于都市滨水区发展历程、发展趋势及都市滨水住区段岸线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分析,本文提出住区岸线开发利用改进建议及改善对策,旨在提升都市滨水区住区段岸线开发利用的价值,既促进都市生态环境改善,又能为市民提供一个近在咫尺亲近自然的休闲景观环境,改善都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提升都市滨水区空间品质。

【参考文献】

[1]张锋.国内外城市滨水区发展趋势分析[J];港口经济,2008年08期

[2]肖铁桥.美国圣安东尼奥市河滨步道开发的经验与启示[J];工程与建设,2011年01期

[3]于瑞东.城市河道滨岸带改建与重构技术及应用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胥斌.广州市滨江住区段岸线开发利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
旅游档案的开发利用方法浅论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农地后备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