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几个相关问题的探讨

2015-10-21 18:14王铁燕
延边医学 2015年27期
关键词:临终关怀整体护理老龄化

王铁燕

关键词:临终关怀;老龄化;整体护理

临终关怀是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全面支持与护理,其目的是追求生命品质,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安适、有意义、有希望的生活。临终关怀是人类死亡文明的重大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我国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大,据专家预测,到2050年,我国6O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3亿左右.占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 。[1]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为临终病人,生活不能自理,80%左右依靠家属照料,家属面临极大困难,众多垂危老人呼唤临终关怀。临终关怀已逐步成为一种社会需要。笔者通过护理几例死亡病人,并探讨提高生存质量,使病人在有限的时光内安详、无憾地度过人生旅程最后一站的几点认识。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9例,男性7例,女性2例;30-40岁3例,50-60岁2例,60岁以上4例;各类癌症8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

2 护理

2.1 实行整体护理,制定护理计划 首先护患间沟通感情,使患者对我们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只有通过感情的沟通,才能尽快掌握患者内心活动,有利于所拟计划的执行,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逐步唤起患者對生活的向往,以改善忧郁低落的情绪。

2.2 告诉病人真相 死亡虽是一个最坏的消息,但如果病人不知道死亡真相的话,他就无法安排生命的最后阶段。告诉病人真相并使病人从知道真相后的消极心理中摆脱出来,这是我们实行临终关怀的重要课题。在与病人谈这种难题时要观察病人,寻找语言和非语言的线索来决定谈与不谈。只有当病人允许时,死亡的真像才会公开讨论,切记说“我们已经无能为力了”,这句话不仅是不恰当的,而且容易使病人从悲观和狭隘的方面去考虑。

2.3 增强临终病人的信心 也许护士没有注意到在每天的工作中都在行使权力。病人依靠护士去减轻他们的疼痛和忧伤,护士有时不得不说服病人去做他们觉得为难或不愉快的事,如身体评估。遇到这种情况,护士可以采取非语言的交流方法,以增强临终病人及其亲人的力量,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及控制局面的能力。

2.4 心理护理 全面掌握病人的病情、心理状态和社会背景,因人而异进行心身整体护理,从一点一滴开始,从生活的细节做起。其次为了使病人保持良好的情绪进行科普宣传,鼓励病人多做娱乐活动。

2.5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事临终关怀的护理人员要以正确的眼光接受这项工作才能以更好的心态去迎接每一位患者。要把这份工作做好就需要具备以下几点条件:首先,临终关怀是一项综合服务事业,它要求具有综合素质的护理人员。第二,护理人员需要有热情和决心,因为临终关怀是要能吃苦,能吃亏的。第三,护理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沟通技能,这样才能够深入了解患者的需求。第四,护理人员除了要有精湛的护理技能、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做好方方面面的护理工作,要面对临终关怀的患者还需要有一份认真对待生命的责任心,一颗每个人都需要拥有的爱心。拥有爱心的护理人员才能让患者感受到被关爱,才可能有继续坚持与病痛斗争的动力,才可能觉得人间还有如此的大爱。过程很艰苦,但是毫无疑问,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工作。

通过以上几点护理,几位病人大多数能够正视死亡,死的平静、安详。

3 讨论

3.1 临终关怀是现代护理学需要研究的新学科。其工作内容是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全面支持与照护,其目的是追求生命品质,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安适、有意义、有希望的生活。[2] 负责此项工作的护士形象,应有丰富的理论、良好的语言修养,懂得哲学、生物学、医疗护理心理、伦理道德、经济、法律等知识,要求对工作的极端负责和对人民的极端热忱,有精湛的护理技能,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实行整体护理模式,护士素质全面,护理方法先进,思维科学,能全面掌握病人的情况。

3.2 社会支持。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每个人不仅希望生的健康,活的幸福,也希望死的安祥、无痛苦,这是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临终预示着生命即将结束,但临终并不等于死亡,它也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提高临终生命质量体现着对生命的尊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3] 尽量做到让病人认清自身的情况,及时表达所需要的支持,这就是护理人员准确证明社会支持的关键。了解病人的需要,真正地认同、尊重、信任病人,从特殊角度提供支持。

3.3 开展松弛训练,减轻住院病人的焦虑情绪。音乐是一种特殊语言,在大多数情况下,有没的旋律会通过听觉产生美感,使人产生宁静、愉快的心情,达到感情净化现象。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舒适程度、注意力,也鼓励个人情绪,但要告诉病人有不适应应及时报告医生。

3.4 提供优良的环境、和谐的气氛,病人之间互相开导,以饱满的激情,享受最后的时光,勇敢的对待死亡。病人自由时间安排,在体制还能支持的时候,只要高兴、吃、喝、游、玩都不受控制。

3.5 止痛药的剂量的时间选择。任何治疗难以阻止死亡的威胁,那么减轻疼痛,舒适地度过生命最后阶段是我们服务的宗旨。笔者认为,只要能减轻痛苦,任何途径、大剂量用药都应提倡。

4 总结

在中国,人们固有的死亡观念受儒家、道德、佛家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认为死亡是不祥和恐惧的象征,对死亡采取否认、蒙敝的态度,在言语中避免谈及,不能坦然的面对死亡。[4]对临终关怀也有所顾虑,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发展时间并不长,且存在着许多巨大的阻碍,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临终关怀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李跃跃在临终关怀的调查与护理对策中结果显示65%的人们开始了解接受临终关怀。这为临终关怀事业展示了无限广阔的前景。[5]通过正确合理的临终关怀护理,让病人能够正视死亡,死的平静、安详,正在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参考文献:

[1] 余悦,周绿林.关于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策略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6,27(1):65-66.

[2] 王平,李海燕著.死亡与医学伦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7:49.

[3] 钟华.我国临终关怀现状及其发展探究[J].护理与康复, 2008,11(7):604-605.

[4] 蔺晓贤.21世纪中国临终关怀事业展望[N].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6(6):73—74.

[5] 李跃跃.105例老年患者临终关怀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2,8(1):52.

猜你喜欢
临终关怀整体护理老龄化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健康月历
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临终关怀探析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从浦东新区老年医院发展看地区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