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自我意识及其中国化建构

2015-10-21 19:38孟艳艳
大观 2015年5期
关键词:自我意识马克思主义

孟艳艳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意识,是指其同其他哲学所具有的独特目标与功能,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与立场的坚持,则能够使该精神所具有的实质与形式能够在文化、历史的交流中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也需要能够对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中国化意识进行构建。在本文中,将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自我意识及其中国化建构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自我意识;中国化建构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已经具有了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而在当代对其所开展的研究中,则往往会存在着一种疑问,即中国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属于中国的哲学还是中国的西方哲学。对于这种归类的问题,在近年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中产生了一定的争论。对于该问题来说,其在本质上就是其作为一种哲学形态是否合法的问题,换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独立传统的问题。而要想对该类问题进行良好的解决,就需要我们能够对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意识以及中国化建构进行一定的研究与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自我意识

之所以近年来存在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同现代西方哲学归类的问题,其源头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哲学两者间在文化所没有真正的形成一体化情况,即存在着一定的疏离感。而要想能够对这种疏离感进行消除,就只能够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的本土文化建构,而在这种自我艺术方面,其所具有的中国化建构也是由多种要素共同构成的。

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哲学精神就是能够在对现实世界进行改造的过程中更好地体现出人文的关切情况,对此,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所具有的生命力就在于需要能够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时代改革的需要进行逐渐的适应,以此为我国特色主义实践提供更为直接的理论论证以及力量支持,或者为其贡献属于自身的批判性反思,以此保证这种探索能够始终处于合格、健康的科学发展发展轨道。同时,马克思主义所具有哲学也因其所具有的时代精华以及宽广的胸怀,并以实际的话语权以及精神感染力对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以及社会发展实现了引领工作。而当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革命洪流已经成为历史时,马克思主义也会以革命的方式对世界历史的前进理论提供动力,也必须能够以具体实践形式以及社会发展在联系现实的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而这种调整正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转变的现实方式。此外,如果我们说无产阶级革命是根据世界同一性作为历史基础,那么对于国家的建设则是不同国家在其实践差异性、不平衡性以及具体性基础上发展所具有的重要基础与主题。

在生产力方面,如果我们认为社会的生产力发展与解放是我国建设与革命的共同落脚点,那么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该基础上从革命到建设所发生的转变,是合乎该哲学同新时代要求、以及自身逻辑的发展方向的,这种转变方式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国家对该哲学进行发展、创新的新的目标与发展方向,是对该精神实质进行集成与创新的重要举措。同时,这种努力方向同西方将马克思主义定位在资本主义文化批判的角度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这种方式很难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逻辑转变为纯粹的文化逻辑。对此,中国化则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在现今阶段中在我国发展的时代精神,同时也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所具有的核心意识。

从这个角度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必须应当以中国化作为其基本立场以及发展方向,因为这将代表着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对时代精神的合理、科学把握,而任何同我国发展主旨产生偏离的文化再造以及象征搭设其在现实中都是毫无积极意义的。而这种现象的存在则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在中国自我放逐以及意识旁落的缺失体现,其根本特征同我国社会主义现实以及文化传统之间的联系都存在着较大的距离。由此则可以看到,通过对中国马克思主义自我意识的深入反思,并将其更好的纳入到我国未来发展的轨道之上,不仅仅是我国现实以及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今哲学界必须解决的一种自我批判意识。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自我意识的构建

在我国,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意识研究也是存在的,一部分学者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研究。但是,之所以没有获得较好的效果,则因为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我国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总体上没有形成一种规模以及统一的立场;第二,部分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否定的认识,或者虽然认为其具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重要性以及意义层面还没有产生正确的认识,或者是根本没有产生研究的兴趣;第三,马克思主义主义哲学在中国化研究的自我意识方面还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对于中国化的研究内涵、路径以及地位在认识与理解的程度方面需要进行提高,或者在中国化的研究意识上经常受到西方文化以及哲学研究理论的牵制与影响等,进而使其不能夠在自身方面产生具有深度的学术研究。这部分情况的存在,则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虽然在我国已经具有了十余年的研究历史,但所获得的成果也依然处于部分基础性、前提性问题的研究上,真正能够对学科意义进行代表、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非常少见。也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则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自我意识研究的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我们能够对其进行反复研究与反思的问题,需要我们能够通过该种意识所呈现出的表象来到其内部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建构。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试图着手:

(一)需要在严格立足我国现实的情况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文本进行解读,保证文本能够同我国现实情况、文化情况以及实践情况保持直接的联系,并始终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基础性以及前提性问题进行研究。随着我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领域中目前对马克思主义文本已经具有着很多种解读的方式,且不同的解读方式都具有着其所独特的合理性以及研究立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则需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真正的能够对世界进行改造的完整精神,而当我们在对其进行解读时也需要能够首先保证研究路径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并保证其能够从我国民族特色社会主义时间出发,在对现实情况保持联系、作为立足点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解读,以此将我国所特有的历史逻辑以及现实情况能够同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真正的形成具有辩证性质的联系,尽可能的在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本形象进行再现的基础上对其所具有的当代价值进行体现,进而能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所具有的运动规律、历史方位、目标取向以及内外关系等进行体现,在此基础上对其所具有的进步性以及合法性进行论证。可以说,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如果脱离了我国的既有现实,是不可能真正、明确的对我国问题意识进行体现的,很可能最终将研究形成为在中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失去了我们研究的根本目的。

(二)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能够切实、自觉的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同哲学进行相互的比较,并最终在发现两者共同点的同时能够将两者更好地融为一体。通过这种方式,则能够使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无论是在实质方面还是哲学的形式方面都能够具有属于中国文化的内涵与风格,并以此在形成文化归属、思维习惯等方面融合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可能存在的文化隔阂进行消除。对于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要想使其在我国具有更好的作用,就需要通过我国所特有的语言进行描述,并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完全本土化,进而使其成为我国未来文化以及转型的重要构成。而要想达到此种要求,就需要能够保证能够对两种文化所具有的隔阂进行突破,保证其不存在先进或者落后的区别,以此实现其同我国哲学的视域融合。

(三)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保证以中国为立场、基点,并以历史维度的角度对人类社会以及当今世界的现实问题进行审视,以马克思主义为实践,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化的图景进行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然地是以当今世界历史的资本主义全球化为人类历史背景的,是立足于在世界社会主义总体处于低潮和劣势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性实践成功的历史性拓展和深化,以中国为谋世界和平与发展、探索现实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切合实际地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世界历史意义和理论世界性发展的新的可能性。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虽然也是其民族化的发展必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虽然是中华民族为实现自身发展的现实目标,但她值得信赖的历史性成就和未来的可期待的美好前景都是需要我们继续探索的。

在上文中,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自我意识及其中国化建构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总的来说,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应当在对中国化自我意识明确的基础上更为深入的研究具有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方式,以此在我国的新社会发展中更好的对马克思主义精神进行体现。

【参考文献】

[1]张琳.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几点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05):16-21.

[2]李維武.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J].哲学分析,2010(04):27-29

[3]黄信.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相类关系[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02):45-48

猜你喜欢
自我意识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海男《关系》中人物情感关系分析
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嘉丽的性格特征与命运联系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