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构建基于能力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2015-10-21 19:42姚兴良
关键词:工学校企实训

姚兴良

[摘要]高职教育目前正处在调整转型、改革创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在这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亟待高职院校能较好地认识和把握。本文就高职院校如何顺势而为,紧跟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提出要更新职业教育理念,构建基于能力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培养高职学生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期待有益于高职院校的战略选择。

[关健词]教育理念 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目前正处在调整转型、改革创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在这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如何办学,如何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这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笔者基于高职教育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等基本原则,指出更新职业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定地走开门办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路子,在实践中培养高职学生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不失为是高职院校积极可取的战略选择。

一、更新职业教育理念,走开门办学的发展道路

困惑高职院校发展的问题有很多,其中:如何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如何构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如何有效实施高职教育的实践教育教学以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在转型调整、改革创新中必须明确回答的根本性问题。

就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而言,《国家中长期(2010-2020)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应围绕国家和省市关于职业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确立发展方向,积极吸纳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更新办学理念。为此,要清醒地认识和把握几点:

(一)紧紧抓住“校企合作”,寻求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

校企合作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主途径和总枢纽,高职教育必须将职业要素、产业要素和企业要素融入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因此,寻求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探索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必须成为每一所高职院校的内在要求。

以适应现代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为原则,充分遵循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二)努力探索“工学结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在宏观层面上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就每所院校不同专业而言,“工学结合”不能仅仅停留在宏观层面上,处于程式化状态,必须努力探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现形式,并赋予其个性特征,形成鲜明的特色。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学校与社会各界、行业、企业合作交流,讓他们参与建设,共同培养人才;积极寻找并融合社会、企业的资源,包括设施与设备资源、技术与工艺资源、人力与文化资源等各类资源,为学校培养人才所用。

(三)课程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理论与实践表明,课程改革必须树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理念,才能符合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理念,必将引发高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的“颠覆性”变革;从目前实践认识来看,从三个方面层层推进是行之有效的,一是基于职业分析构建课程体系,二是基于工作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三是基于行动导向组织教学实施。

二、构建基于能力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要紧紧围绕能力培养和养成这条主线来展开和实践;教学指导思想要明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首先,在价值观方面,要摒弃学术型的评价标准,建立健全技术技能型的评价标准;其次,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要破除基于理论的学科教学体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体系;再次,在课程教学中,打破知识化的教学方式,建立技能化的教学方式;最后,在考核方式上,从传统的头脑记忆力考核方式中解放出来,建立健全多元化考核方式。

在教学工作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致力于构建基于能力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一)职业分析与课程体系

基于职业分析,构建与职业岗位需求对接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建立有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以就业为导向,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明确工作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岗位需求的职业核心能力;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对学习领域的课程进行规划安排,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二)工作体系与教学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构建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的教学内容;高职院校要以职业岗位以及相近岗位(即岗位群)的核心能力为基础,将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要求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力争做到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融通、与生产实际融通、与行业标准融通、与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融通。使高职学生在校就知晓并掌握行业标准、岗位能力要求,一到具体工作岗位就能上岗、能说能做能用。

(三)行动导向与教学模式

基于行动导向,构建与工作情境对接的教学模式;按照职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教学,让学生在校内就能感知企业的工作氛围。

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在组织教学中,以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为载体,设置课程活动单元、技能训练、工作任务模块,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情境教学。这种课程教学模式比学科体系下的课程理论讲授更容易让高职学生接受。

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教、学、做合一”;更进一步,要积极探索工作环境下的教学组织,努力做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一体化、教学情境一体化、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培养一体化、知识与能力考核一体化。

三、深化实践教学内涵,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

不少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大胆有益的具体实践与探索,也取得了不少可喜成绩,但总的来看,还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离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尚有不少差距;受传统思维的束缚,有些高职院校还是更多地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甚至把实践教学边缘化,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无庸置疑,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面向学生、面向实践,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摆正实践教学的位置,不遗余力地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内涵,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在实践中培养锤炼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具体可从下面几点着手:

(一)重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应该建立在职业能力、素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技能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关系,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避免实践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脱节,突出技能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实践教学体系应做好系统设计,努力达成三个合一:校内课程教学做合一;校外基地实习工学合一;毕业实践综合应用理实合一。

实践教学活动按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个性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实施分层递进,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其中基本技能培养体现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通识教育类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专业技能培养体现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学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体现在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中;个性技能培养则体现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选修课程、第二课堂教育上,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建设和管理实践教学系统

要解放思想,依托行业和企业的资源,开门办学,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优势,双方共同开发、建设和管理实践教学系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系统应涵盖实训课程、实训教材、实训管理、实训考核、实训基地等诸多方面。

(1)实训课程

实训课程的设置,不能再关起门来,由学校闭门造车或延用原有的实训课程体系;应由校企合作企业根据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需要,统筹安排具体的实训课程以及实训课程时间、各种实训课程的前后顺序,然后列入高职学生三年的教学计划中组织实施。

(2)实训教材

校企双方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训教材和实习指导书、项目作业书,同时还可将企业课程嵌入培养过程,让学生熟悉企业文化、职业素养、5S管理规范以及企业工作流程。

(3)实训管理

高职院校应配合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及时出台有关实训(实验)教学教管理规定、毕业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毕业作业管理规定等管理制度文件;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健全工学交替管理机制,设立专门工作机构,明确分工。可设立工学交替教学管理组、工学交替学生管理组、以及专业或企业工学交替工作站等具体常设工作机构,负责统筹安排、督促检查、考核評估工学交替培养过程中的各个教学与管理环节,及时协调与反馈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4)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条件,即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及配套设施,是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为此,高职院校要把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当作头等大事,下大力气,早日建成。一是要加大投入,切实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有系统全面的科学规划,把各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软硬件配套、利用率高的实训基地。二是开门办学,校企合作,利用企业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它是解决高职学生实践能力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同时,把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作为办学的一项重要特色项目来建设。

[参考文献]

[1]严新才.培养精英,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

[2]东缨.教育大境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猜你喜欢
工学校企实训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2021年新增本科专业中工学农学占比最高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