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思考

2015-10-21 19:34赵明
速读·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课堂练习有效性教材

赵明

在数学课中如何激发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数学是一门思维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教师对所授内容的平铺直叙,势必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枯燥无味。因此,教师要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迫切的要求下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对于初中数学课堂而言,虽然初中生已经初步拥有自主意识,能够对各方面事物形成自己的主见,但是因其心理尚未成熟,易产生叛逆心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偏见和敌对情绪。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注重时时与学生沟通,掌握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在全面了解学生情感需要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上,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尊重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教师还应当用平等和真诚的心充分信任学生,以朋友的身份给予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使学生在亦师亦友的良好环境中放松紧张情绪,接受和认可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

二、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落实分层教学

众所周知,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例如,针对学习能力较强、成绩较好、善于思考的学生,教师应当向他们提出难度较大的、能引发深入思考的问题,对其进行拓展性强的习题练习,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针对学习能力较弱、成绩偏差的学生,教师应当向他们多提出基础性知识问题,让其多练习基础性习题,从而帮助他们巩固已学知识,稳步提升成绩。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教师既要重视优等生的培养,又要关注差等生的提高。

2.合作交流,开展探究学习

教师要认识到生生之间合作交流对于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教师应当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4~6人为宜,各小组之间应充分均衡学生的能力、成績、性格,使组内学生形成互补。通过构建合作小组,让学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并展开组内讨论,一起进行探究性学习。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具备集声音、图像、文字、图形、动画等功能于一体的优势,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言语无法准确表达的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悟。同时,教师还应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充知识容量,给予学生多思考的机会,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重视深入钻研教材

重视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用教材教”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老师要深入钻研教材,透彻理解教材,包括:例题、练习、问题的安排意图,掌握本节课中知识的深度、重点、难点等,老师要真正体会编者的意图,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第二层含义是,老师要活学活用教材,不能照本宣科,根据初中校情、班情的不同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加工与改造,使教材转换成适合本班学生的好教材,而学生也能正确理解“用教材学”的概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充分了解关注学生

教师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教学活动主体地位。如在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这一章时,我们要对学生的学情有充分了解,由于平行四边形是综合图形,旧知识很多,温故而知新,学起来不困难,这是有利的一面,还有不利的一面,原来学习中不巩固的部分,问题就显露出来了,看题能力差,条件看不准或记不住;看图能力差,容易产生误会或者根本没看着;分析能力差,前后连贯不起来;叙述能力差,证出来也说不清,这些都是学生在这一教学环节的各种现象,扣住这些现象,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和练习,学生便能轻松跨越初中几何证明的难关。

五、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数学课堂练习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提高学生解题技巧、巩固和拓展知识的重要手段。首先,有效的课堂练习应当充分渗透数学思想、解题策略以及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数学思想、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技能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当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自主练习,探究数学知识本质,运用数学思想和解题技能解决问题;其次,课堂练习的设计应当尽量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加强教材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到成功解决生活问题的喜悦感;再次,课堂练习应当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在充分考虑教学要求和学生心理特点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一些能够引发学生自主探究、拓展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习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六、采用多元式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数学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并强调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评价目标不只针对分数,还包括原有知识水平、学习兴趣、爱好和学习动机。在评价学生时,应抱着一种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运用恰当的评语谈出自己的体会和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太简单和绝对,因为学生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各有各的特长,每一个孩子都获得了成长与发展,因此不能说哪个孩子是不好的,是后进生。我们要去肯定每位学生获得的一点点进步,尽量给他们一些鼓励和支持。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合适的方法。一切评价应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入手,让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

七、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优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勇于对教学进行评价,才能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主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尽可能地学到无限的知识,更好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课堂练习有效性教材
“减负” 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教材精读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