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晓燕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检测时临床微生物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210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菌株不作处理,根据临床经验进行治疗;实验组菌株实施微生物检验,根据检验结果选择治疗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7.33%,对照组为25.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重度感染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36.8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观察组轻度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院内感染的监测、诊断、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及流行病学等都离不开微生物学检验。
关键词:医院感染;微生物检验;检测;控制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出现的感染,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美国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在5%~10%,每年造成的额外的医疗消费约为175~350亿美元[1]。除了经济上的损失以外,更严重的是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危害。医院感染的发生有3个重要的环节,即传染源的存在、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每个环节都和微生物学检查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医院感染的发生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要对不同类型的感染作出正确的诊断,必须进行微生物学检查。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已经成为疾病诊断、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手段,在医院感染检测、病原学检查、消毒杀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医院感染检测时应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收到满意效果,现将具体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210例尿路感染患者(310株大肠埃希氏菌)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3例,女57例,年龄22~65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5例、155株大肠埃希氏菌。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为及时诊断,并控制医院感染,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对患者行前瞻性预防与控制,主动、实时观察检测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的产生、分布与易感因素等等。在微生物学检验时,要仔细观察细菌耐药性的具体表现,加强微生物实验室监测功能。实验室及时反馈资料,便于医生在治疗中合理地选择抗生素。检测对象包括感染源与感染媒介。感染源主要有医护人员、其他患者、医院环境等,医院要加强消毒工作,使其符合卫生标准。而感染媒介则主要包括医疗器械、医务人员的手及其他被细菌污染过的媒介,像被污染的空气、床及其他用品等。其中,注意重点加强易感人群与正常菌群的监测,如 ICU 监护患者、白血病的骨髓移植患者、癌症患者等。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重度感染: 有严重的尿痛、尿急、尿频、尿不尽等症状,且患者无法自控,尿液中有严重的血尿、气尿、脓尿、细菌尿等现象,腰部有难以忍受的疼痛症状; 中度感染: 常有尿痛、尿急、尿频、尿不尽等症状,尿液中常有血尿、气尿、脓尿、细菌尿现象,腰部疼痛可以忍受; 轻度感染: 偶有尿痛、尿急、尿频、尿不尽症状,尿液中有少量的血尿、气尿、脓尿、细菌尿,腰部疼痛为轻微酸疼。
1.4 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采用t检验,显著性水平σ=0.05。
2、结 果
实验组患者的感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3、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在医院中,发生感染的途径很多,例如伤口感染、血液感染、尿道感染等,实验室要经常对临床科室进行微生物学监测,通过检验可以确定感染的病菌,进行对症用药,可以显著提高抗感染效果。感染的监测、诊断、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及流行病学等都离不开微生物学检验。
3.1 监测细菌的耐药性
人类通过不断研制、生产新的抗菌药物来对付微生物日益复杂的耐药性。近些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的甚至不合理使用使得细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和复杂。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P)近年来日渐增多,在某些国家甚至高达70%以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或ORSA)发展极为迅速,在美国1975年MR-SA仅为2.4%,而到了1991年即增长到29%,在我国MRSA更为严重,约在50%[3]。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亦成为我们面临的一大威胁,在美国一般病房及ICU,1989年VRE不足1%,到了1993年普通病房增加到2%以上,在ICU则增加到13%。近年来,人们一直在担忧但又不得不接受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的出现这一严酷的现实,首例耐萬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1996年5月出现在日本(菌株名为Mu5O),之后在美国新泽西州及密西根相继出现。1998年在我国香港出现VRSA,患者为一患癌症中年妇女,由于MRSA引起菌血症,经万古霉素治疗两周,无效、死亡。VRSA其耐药机制不同于VRE,分析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有关,目前正在研究中。耐多种药物的结核分枝杆菌(MDR-TB)已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近期又出现由偶发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是由于注射器未能彻底灭菌而造成注射部位感染60例。非典型分枝杆菌多数表现为生长速度快(一般3~5天)营养要求不高,因此,一定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真菌感染日益增多,真菌菌血症患者的死亡率在30%以上。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不断增加。因此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摆在临床微生物工作者的面前,而且要不断地坚持做下去。
3.2对病菌能够做出正确的病原学诊断
临床上任一科室都会存在医院感染的患者,当前医院的诊疗过程中大量运用介入性诊断治疗的方式方法,同时很多癌症患者进行放化疗以及大量使用激素以及抗菌药物,尤其是不正确地运用抗菌药,再加上手术器械的消毒不严格等,增加了患者院内感染的几率。针对这种情况,要尽快制定措施,有效进行预防、隔离以及治疗等,要进行上述步骤就要由病原学的诊断作基础。现今社会病原学诊断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先进仪器不断投入使用,这为病原学的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当然同等重要的还有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掌握的经验。另外,在解决暴发性院内感染情况时,不但要对病菌的种类进行鉴定,同时还要对其分型进行鉴定。
3.3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在预防医院感染中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在我国严重地存在着抗菌药物使不合理甚至滥用的现象,据调查在我国住院病人中约有 80%患者给予抗菌药物,而根据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仅占 14%( 4%~34%),换言之约有86%的患者是根据医生经验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的。因此要改进实验室工作条件,加强与临床的联系,及时采取标本进行微生物学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以减少临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定期向临床科室报告病原学鉴定结果及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因而临床医师对该院引起感染的常见菌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为全面的了解,这些数据则成为临床医师在得到病原学确切诊断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之前参考用药的依据。众所周知,在病原学诊断方面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来缩短出报告时间,距临床要求仍有时间差。因此,定期提供当地医院病原学检查结果往往可以作为临床医师初步用药的依据,之后再根据该病例分离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核实或更改治疗方案。卫生部有关文件中关于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中明确提出,每半年要报告1次引起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以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
3.4对医务人员双手的病原菌种类进行病原菌监测
能够导致院内发生感染的传染源很多,可以是病人本身也可以是医护人员,甚至医院的环境等都可以成为传染源,所以要定期对其进行微生物学监测。研究发现[2],医护人员的双手可以成为重要的传染媒介,相关调查统计显示,由异物人员手传播病原菌造成的感染约占医院感染的 30%。所以,要随时对医护人员的双手进行病原菌监测。
3.5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生物指标监测
医院中使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很多,如物理灭菌法、化学消毒法。对于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使用的方法也很多,如化学指示剂、压力表监测法、留点温度计法等,但最为可靠的方法为生物指标,即用某些特异的菌种作为指示菌,视其是否被杀死作为消毒灭菌的指标,如用嗜热脂肪芽胞杆菌作为压力蒸汽灭菌的生物指示剂,应用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作为紫外线杀菌的指示菌,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作为化学消毒剂杀菌的指示菌。
在传播途径的阻断方面,在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较多的病房与手术室,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能及时发现感染问题,阻断传播途径。医护人员要及时对病房与手术室进行消毒,必要时隔离,并对相关人员进行管理,及时处理废弃物,保持医院环境清洁卫生。在对易感人群的保护上,由于此类患者对病菌抵抗能力弱,通过微生物学检测能够对易感人群进行病原菌耐药性检测,同时对周边环境进行检测,最大限度地控制易感人群感染的发生。在感染源的发现上,医院感染发生时,临床微生物檢验可以提供资料,从而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与蔓延。在本研究中,对实验组患者的致病菌进行了微生物检验,其感染情况明显优于不作处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微生物检验能监测机体内病原菌的情况,从而为医生提供可靠的药物治疗信息,降低感染率。总之,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检测、控制中有着重要作用,其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杨建国. 医院感染检测时临床微生物学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4,04:81-82.
[2]童能胜,骆明慧,鞠萍. 加强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的结合[A].湖北省分析微生物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微生物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分析微生物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湖北省分析微生物专业委员会:,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