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启氲
随着时代的推进,尤其是新课程课改的到来,有的教师越来越不知道如何教学小学数学,越来越感到彷徨,跟不上教育时代的发展,原因就是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没有利用好“反思”这个教学平台来改进自己的教学。作为一名教师应学会反思,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反思型的教师。如何使自己成为反思型教师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反思师生角色的转换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我们认为,首先应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之间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至关重要。例如,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时常反思自己是不是还是一名高高在上的,在学生眼中的威严教师?是不是能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是不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我在教学“12减几”一课时,引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列出算式“12-4”时,教师就让学生合作学习,并启发引导学生提问,在此提醒:“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都是非常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12-4该怎样计算,并且每位学生都又有各自的计算方法,你能把你的非常奇妙的想法和算法说给大家吗?”这时,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动脑、动口、乐于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至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我在教学“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时,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到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数的分母有关,于是,我出示了几道分数题目,1/4、7/8、7/32、5/56、3/15,在学生计算到3/15时,认为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后来我让学生亲自计算,结果3/15能化成有有限小数,学生露出了怀疑的目光,于是,我又让学生合作学习,继续探究,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首先要看它是不是最简分数。
二、反思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分为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另一种是研究性学习。接受学习强调学生主动接受知识时,教师如何讲解教材,将复杂的知识体系变得浅显易懂,以便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容易接受,乐于接受,主动接受。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主动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如何“化难为易”,而在于教师引导学生亲自面对复杂的教材,亲自探究、亲自化难为易。学生化难为易的过程既是探索知识的过程,又是接受知识的过程。从教师“化难为易”转变为学生“化难为易”,这正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在学习方式上倡导的一个基本转变。新课程要求改变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是研究学习的具体方式,还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这是研究学习的最终目的。例如,在教“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为了达到学生自学的目的,首先组织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立体图形,列出长方体、正方体。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存在的长方体、正方体,接着拿出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教具,教师通过提问呈现学习任务: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异同呢?你能发现吗?请把结果记录下来。(小组合作探究)
三、反思教师教学行为
(一)反思教学实践前(踏进教室前)的行为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在反思时,往往停留在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表层上的反思,而很少有人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背后的观念支撑。教师应该思考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究竟在哪里,以及为什么不选择另一种做法等。观念指导行为,行为决定成败。有教学经历的专家告诉我们:只有教学前清醒地认识自己所进行的教学行为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才有可能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退而思之,不如思考在前。
(二)反思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室中)的行为
1.反思教师导入新课是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新课结束,教师应及时反思新课导入情境是否得当,所提的问题或例子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激活学生思维。例如,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随意报几个数,我迅速说出能否被3整除,其他学生用笔算验证。当学生说出的数都被教师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时,学生露出了惊喜、佩服的表情,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我觉得导入真的很精彩,把学生带进了探究的领域。
2.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注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新课程改革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赋予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改变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法,要时刻反思我们做得怎么样。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时,让学生分组并利用手中的学具摆出长方体,说说摆出的长方体含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多少,并且观察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让学生探究出结果: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使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构建过程。
(三)反思教学实践后(离开教室后)的行为
每一节课,总会给人留下感慨万千,教师要学会总结精彩之处,反思遗憾片段。即使是成功的课堂,也会有疏漏失误之处,需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回顾、梳理,以便今后吸取教训。例如,我们组织观看小学数学教师王健林教师执教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一课,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受益匪浅,但是他也有失误之处,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推导公式问题,学生答非所问,没有达到教师预设效果,匆匆收场,直接告诉学生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另外教师教学的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例如,学生回答的问题不是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就顺口说出:“你怎么连这个问题也不知道?”或“没回答对,就站着吧。”等等,这些言语都会给学生造成心灵的伤害,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总之,反思是作为一个有效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课堂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發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构建过程,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发展”的目标。不仅要探讨教师怎么教,还要探讨学生怎么学,不仅使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还要结合对学生的反思,真正成为反思型数学教师,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发展。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