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 杨州丽 孟春静 张素兰
倾听是人类的本能,通过倾听来接受外界的信息,通过倾听,来了解这个世界。老师倾听孩子表达,倾听其所言,倾听其所想,对加强老师和幼儿的交流,以及促使孩子的口语发展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心声,教师和家长要走进幼儿,耐心地去倾听他们内心深处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对幼儿的心理需求做出及时而细致的处理,抓住最佳教育时机,解决幼儿成长中出现的问题。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3~6岁的幼儿理解记忆水平不高,逻辑思维能力欠缺,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用心倾听,不是只听到对方的言辞,还要获得那些话里的真正意思。只有了解他的心,自己讲话才会增加说服的针对性。”
幼儿园中的师幼交往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倾听是教师与幼儿沟通的桥梁,是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纽带。它决定着师幼双方的交流能否达成,关系着师幼交往的质量。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要做到有效的倾听,要站在幼儿的立场来理解和思考问题。这种设身处地的做法更容易领会幼儿所传递的情绪情感以及言外之意,更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一、走近幼儿是倾听的前提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孩子的先生。”走进幼儿的心灵,了解他们的世界。就是说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灵,不但要走进他们,接近他们,还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体会他们的感觉。教师和孩子一块玩,一块做工,这时的教育最能奏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融入孩子中,去尊重他们,聆听他们的心声。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刻,设身处地领会幼儿说话的内容以及所传递的情感、情绪,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二、调整倾听的姿态、神态和语态
我们需要蹲下身子倾听孩子语言中的真实心情。我们应该对孩子的童心多一点真爱,多一点呵护,多一点谅解,这样才能尽量挖掘孩子的“潜力”,挖掘其巨大的潜能,获得教育的成功。大人尽量少用否定的态度与儿童交谈,当孩子觉得你并不认同他说的话时,他后面的话很容易就咽回去。保持中立的语调,同时感受他的感受,往往可以让你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了解他的需求,进而帮助他解决困惑。
适当的肢体语言,会让孩子觉得你尊重他,认真想要和他聊天。在与孩子聊天时,尽量以平行的目光注视他,如果孩子还小,那就蹲下来,如果是大孩子,那就拉着他的手坐下来。
孩子对肢体语言很敏感,一边跟别人谈话时,一边敷衍着说着嗯、啊或眼睛一边盯着手机,一边听他说话,都不是鼓励他好好和你聊天的方式。跟孩子说教或讲道理的时候,最好跟聊天分开,这才能让孩子畅所欲言,无所不言。
请多多微笑吧!给孩子一个微笑,让孩子的心灵变得温暖和阳光。
三、对幼儿的爱是教师有效倾听的基础
马斯洛认为,爱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需要,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缺乏爱就会抑制成长和潜力的发展。”幼儿情绪发展尚不稳定,易受外界影响。教师在与幼儿进行交流时的情感反应,可能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作为教师,在倾听幼儿的心声时,应该始终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爱。用认真而耐心的态度关注、赏识每一位幼儿,并以积极的态度去欣赏、接纳和喜爱他们,这样才能唤醒、激励幼儿内在的积极因素,慢慢便能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
四、将心比心是打开幼儿心灵的钥匙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听懂了孩子的话,理解了孩子,但事实上我们并没有懂;我们以为孩子也听懂了我们的话,理解了我們,但事实上,孩子也不理解我们。由于成人与幼儿在学识、阅历、语言表达、情感交流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双方在互动时会存在一些障碍。在互动中,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理解幼儿的语言和行为,这种理解不仅是善于观察幼儿的某一个独立的行为,更要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所处的场景,对他们的行为作出全面的认识;不仅是对幼儿某一种行为客观原因的了解,还涉及对行为主观原因的理解。只有充分了解幼儿外显的以及内在的行为线索,尽可能听明白幼儿言说的意义与理由,才能保证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合适的反馈,或者是对幼儿提出恰当的要求。
在与幼儿的互动中,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支持者”“朋友”上面,采用指导、鼓励、尊重、理解的方式与幼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达到师幼心灵的沟通,思想的一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书明确指出要多给幼儿提供交谈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幼儿在倾听和交谈的过程中,他们的语言交流以及思维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对于教师与幼儿这两个特殊的群体而言,心与心的对话必然由真诚的倾听开始,因为倾听是一把钥匙,一把打开幼儿心扉的钥匙。这把钥匙能沟通师幼间的情感,让彼此的心更融洽、更贴近。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分享孩子的成功和挫折,给予孩子理性的指导,用微笑和激励照亮孩子的生命历程。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