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宏
【摘要】建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是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也是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显性和隐性培养环节并重、注重科研课题的跨学科延伸的措施和途径,以期对建筑学研究生培养问题上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建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显性和隐性培养环节;跨学科延伸
1 建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快速发展,高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建筑学学科创新型人才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稀缺资源。为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建筑学学科教育从业人员应积极探索创新教育途径,培养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科研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建筑学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不同于以思想和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学科,建筑学研究生需要综合运用科学原理,针对建筑设计、建筑艺术、建筑技术等方面的工程实践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因此,善于发现实践中的科学问题,并能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创新途径解决问题,最终形成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是培养建筑学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创新型研究生应该是具有宽阔深厚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不断提升的实践创新能力、勇于探索的创新个性品质,三者要有机统一。其中,宽厚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应该包括建筑工程类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实践知识及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等工具类相关知识。实践创新能力是在專业实践的创新活动过程中,用具有创新意义的方式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创新个性品质是指具有对科学问题的高度敏感性与洞察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见图1-1。
图1-1 创新型建筑类研究生素质结构1
建筑类研究生应该注重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参与科研实践是建筑类研究生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高水平、综合素质的导师和任课教师是培养建筑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必要保障,但是目前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应该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提供丰富的学术交流机会,这对于创新型建筑类研究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出于经费等制约,研究生很少能有机会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学术氛围相对封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课堂灌输知识,缺乏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学术问题的探寻,难以对相关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目前高校对建筑类研究生考核形式还主要集中在课程考试、发表论文、学位论文等几方面,而对于研究生心理综合素质、实践训练技能、科研创新能力等缺少评价机制。
2 建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2.1 创造三构成理论
在对创造力的研究中,哈佛大学的阿马比尔(Amabile)教授提出的创造三构成理论较有影响力。他认为,创造三构成理论包括专业知识(Expertise)、创造技能(CreativitySkills)和工作动机。在阿马比尔的创造三构成理论中,专业知识是创造者创造能力和创造性工作的基础,而创造技能是开展创造的重要保障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工作动机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2。见图2-1。
图2-1 阿马比尔的创造力三构成理论2
2.2 显性和隐性培养环节并重
在研究生显性培养环节中,课程的设置对研究生知识的积累非常重要。研究生在所修课程中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提高了专业技能,而且通过选修不同的课程完善了自身的知识结构,为其创造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样一门课程,授课教师不同、所选用的教材和参考资料不同,其教学内容就会在课程内容的前沿性、教学深度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别。教学方法不同也将会影响教学效果,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创造三构成中的专业知识来看,创造能力的培养并非天赐,而是必须与扎实的专业知识的传授紧密结合。显性培养环节与隐性培养因素对研究生的创造力培养几乎同等重要。导师不仅应该关注研究生是否完成了实践环节,还应该关注其有效性,以明确显性培养环节和隐性培养因素的效果。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创造能力培养更是建筑学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创造三构成理论为建筑学研究生创造力教育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2.3 注重科研课题的跨学科延伸
将建筑设计和科研实践引入教学过程中,是培养研究生创造性的重要手段。研究生可通过建筑设计和科研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综合训练,并在实践中整合和补充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研究和设计能力,从而由一名学生转化为符合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建筑类研究生需要理论与实践结合,针对实践中科学问题,激发创新意识,研究新方法、新技艺,提升创新能力。产学研结合的协作式培养模式无疑是非常适合建筑类研究生创新实践的途径。导师要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在新形势、新变化下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另一方面,导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创新,将传授知识转为启发思维、激发创新潜能。
在确定研究方向时,导师应鼓励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拓宽专业知识面,培养对学术问题的研究兴趣,关注社会现实和学科的发展趋势,在专业知识的学科交叉点容易产生创新点,应重点关注。课题应具备研究意义和可行性,同时要重视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的确立,从研究方法上对课题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建筑学研究生应熟悉建筑设计、建筑艺术、建筑历史和建筑技术等研究方向,面对新现实和新课题,能做到专业知识的熟练运用,目光独具,及时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要解决的问题,并能够总结凝练成学术课题,通过调查研究和运用科学方法使之解决。
3 结语
建筑学研究生应兼具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独立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的学习者。在有限的培养时间中,教师应及早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研究特长确定科研课题的研究方向,传授一整套研究方法,向学生提出阅读资料和提高研究技能的要求,督促研究生按时完成课题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应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建筑学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培养研究生的过程,就是对提高其创新能力的过程。这中间导师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师生应该是一种科研伙伴关系,相互信赖,相互启发,共同合作,以便顺利完成建筑学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 丁金华.“五位一体”建筑类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J] . 四川建筑, 2015,(2) : 54-56
[2] 杨青娟等. 基于创造力构成的建筑学研究生教育研究 [J]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9) : 108-112
[3] 黄明光等. 中美研究生教育异同点比较初探 [J] .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5,(3):170-172
[4] 崔珩等. 建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J]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6) : 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