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
摘 要:会计信息的质量是会计信息的价值所在,亦是会计工作的生命,会计信息失真就等于会计信息失去价值、会计工作失去生命。然而,近年来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却愈演愈烈。一系列的会计造假事件给全球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本文从阐述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基本概念入手,揭示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思考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危害;原因;对策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基本概念
所谓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如实反映企业经济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此外,会计信息需要跟国家的经济管理要求相符合,满足相关人员了解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的要求。会计信息如果不真实,不仅对决策无帮助,而且会造成决策失误。因此,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会计实务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 误导经济行為
从微观角度讲,失真的会计信息会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机构等外部信息使用者传达错误的信息,致使他们进行错误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经营不善,会带来巨大损失。从宏观角度看,国民经济管理没有真实客观的会计信息作为依据,其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二)扰乱社会秩序
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就会滋生会计舞弊、诱发经济犯罪、肆意践踏国家法律等行为,久而久之会形成会计行业的信誉危机,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也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的乔治.阿克尔洛夫提出的,指的是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具有不相同的信息。如果会计信息是对称的,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相同,虚假的会计信息就很容易被识破,那么就谈不上会计失信的问题。然而,现实的经济并非一个有效率的市场,信息不对称始终存在。因此,信息的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前提。会计信息制造者相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存在更多的优势,如获取信息的时间、信息内容等方面。由于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一般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结果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能出现“道德风险”或进行逆向选择,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二)会计自身的局限性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会计人员为一分钱的差错折腾半天。会计工作给人们的感觉就是一门非常精确的科学,但事实是会计是一门貌似精确但并不精确的科学。这是因为会计原则或会计标准的选择余地较大,不同的选择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这就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制造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会计目的的会计政策。另外,会计工作的内容有时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这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同时,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也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契机。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外部监督不力
一些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混乱,会计基础薄弱,统计数据不详、核算不实、监管不严,没有严格执行“会计法”和各项财务会计制度,没有建立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收支失控,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此外,我国虽有代表国家利益的税务机关、审计和财政部门的国家监督,各部门在不同程度和层面上也对企业实施了监督权,但是成效却不大,它们往往只是看重数字而不看重实际过程。而作为社会审计角色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由于其审计和监督的范围比较窄,执行不规范也不够力度,导致对企业不能实施有效的监督,这就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失信成本低
关于公司会计造假的案例早在1720年的英国南海事件就已发生,为什么现在还有不少公司铤而走险,屡禁不止,其主要原因就是:会计造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作为动力。对于企业而言,它的目的是利润,只有当诚信能带来利润,不诚信会带来损失时,它才会讲诚信。在利益的驱使下,关键时刻就出现了诚信问题。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然而,目前我国对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减弱了法律的效力。正是由于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不造假的机会成本过于高昂,才会不断上演公司会计造假的闹剧。
四、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一)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订,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
一是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可以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进一步完善与严格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呈报和考核;二是加快制订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针对我国特别是上市公司容易出现问题的准则加以规范;三是考虑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的规范应更加具体。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内控制度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非法会计信息失真的前提条件。因此,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都必须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切实按会计法的要求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比如建立以“四个分离”为核心的内部会计控制和监督制度,即记账与稽核分离;钱账分离;经办与审批分离;记账与审批、财物保管分离。另外,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检查,及时指导纠正各种违纪违规行为。
(三)加强外部监督力度
强化外部监督是防范会计信息造假的一项重要措施。外部监督包括财政、审计、税务机关等形式的政府监督和以注册会计师为代表的社会监督,这些主体在监督的过程中要看重实际过程而不只是要看重数字,应当好“经济警察”,齐心协力履行监督职能,对不规范行为及时果断地勒令其改正,确保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四)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
对恶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不仅要其付出倾家荡产、声名狼藉的代价,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坐牢,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收益。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参与造假,无论是公司、律师,还是评估师、会计师,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诉讼。 另外,我国还要尽快构建有效的退出机制,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自身就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出现失信行为后要把肇事者驱逐出相关行业,并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进行取缔,只有这样的惩罚才能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得到规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及企业领导人员应正确完整认识会计信息真实性,了解会计信息失真对经济及国家造成的危害,树立正确的观念,从长远的观点来考虑自己及国家的利益。同时,社会监督也应发挥应有的作用,共同创造良好的社会法律环境,从根本上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参考文献:
[1]冯广琨.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J].职业技术,2008(10).
[2]叶斌.试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J].商场现代化,2007(13).
[3]符茜茜.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3).
[4]赵艳平.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J].时代经贸,2012(6).
[5]王长梅.浅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治理对策[J].财政与发展,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