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惠琴 黄玉玲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实施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2015年5月之间收治的200例小儿肺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呼吸频率、心率以及肝肋下增大程度以及经过护理干预之后的临床症状。结果:实验组在呼吸频率、心率以及肝肋下增大程度三项指标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94.0%远高于对照组的72.0%。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症状,值得进一步推广其运用。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实施效果
小儿肺炎是一种发生于呼吸道的常见疾病,该病主要症状为全身发热、持续咳嗽、呼吸不畅通以及肺部有啰音等,小儿一旦患有肺炎,多会引发一些并发症,而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就是心力衰竭。小儿一旦患有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必须立即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否则会严重危害到小儿的肺部以及呼吸器官,病情发展过于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1]。有相关研究表明[2],小儿患有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之后,应该立即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还要对小儿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才能有助于患儿疾病得到更好的治愈。为了进一步探究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实施效果,本文选取了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收治的200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了对照方法进行此次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2015年5月之间收治的200例小儿肺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200例研究对象进行X线检查,所有研究对象肺部纹理均显示变粗,并且都伴有持续咳嗽、全身发热以及呼吸不畅和恶心呕吐等症状,经诊断,确定所选对象都患有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其中,对照组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1-6岁,平均(3.8±2.5)岁;实验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2-6岁,平均(3.9±2.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进行强心、抗感染以及利尿治疗。
1.2.2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1)详细记录患者的消化、呼吸、血液循环以及神经系统等体征和病情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过于严重者进行隔离治疗;保持病房通风良好、安静、空气湿润,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杀菌;患者出现呼吸不畅的症状时,立即轻拍其背部或者进行鼻导管吸氧,对体温过高的患儿进行物理降温。(2)积极主动的与患儿家属进行交流,让其了解患儿的病情,讲解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耐心的解答患者家属提出的疑问,消除家属心中的焦虑和疑惑,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3)保证患儿摄取足量的水分和热量,食物应易于消化、清淡,禁止食用油腻、辛辣以及刺激性食物,同时应注意少食多餐、多饮水,如果患儿无法进食,则采取注射葡萄糖的措施。(4)由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伴有全身发热的症状,所以出汗较多,增加了与衣服的摩擦,导致皮肤极易被感染,所以要多对患儿进行擦汗、换衣,以便于患儿预防感染以及促进排汗;同时要注重患儿的口腔护理,定期采用合适的体位帮助患儿进行排痰,以防患儿的痰液回流至肺部器官,引起呼吸道的堵塞,使病情得到加重,患儿在患病期间的口腔抵抗力较弱,细菌容易得到生长和繁殖,所以应及时用生理盐水对其口腔进行擦拭,保持患儿口腔的清洁卫生。(5)医护人员指导患儿用药时应当严格遵守药物的使用剂量、方法等,同时要注意患儿是否具有药物禁忌症;在用药过程中将输液速度控制在适中,严密观察患儿在用药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使用镇静以及利尿等药物时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节奏、尿量变化以及情绪等症状是否有所改善,使用多巴胺时对患儿周围的末梢神经和循环进行密切观察,及时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则立即停止用药。
1.3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呼吸频率、心率以及肝肋下增大程度以及经过护理干预之后的临床症状进行对比,其中对临床症状的观察指标包括: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憋喘缓解时间、退热时间。患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症状完全消失则判定为显效;病情症状得到改善,心率<170次/min,呼吸<60次/min则判定为有效;所有症状均无任何改善则判定为无效[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以及肝肋下增大程度 通过对比观察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经过护理之后三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但是实验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以及肝肋下增大程度對比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之后的临床症状 通过对比观察可以发现,实验组的各项临床症状的指标都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对比(x+s,天)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中有效和显效的患者共有94例,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患者中有效和显效的患者共有72例,总有效率为72.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该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在儿科疾病中占首位,对我国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4]。有相关研究表明[5],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儿童肺容量较小,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并且儿童的呼吸中枢的调节功能较弱,加上气道狭小以及肺部顺应性较差等特点,导致分泌物极易堵塞小儿的呼吸道,使患儿出现呼吸不错等,患儿的肺小动脉因此产生反射性的痉挛作用,心脏负担大大的加重,从而导致了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
临床研究表明[6],小儿一旦患有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应当立即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以外,还应对其进行必要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在护理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特征以及各项生命指标,一旦发现患儿出现不良反应时立即采取必要的抢救和护理措施,才能保证患儿及早取得治愈。在本研究中,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呼吸频率、心率以及肝肋下增大程度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并且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该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患儿的治疗质量。
综上所述,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症状,值得进一步推广其运用。
参考文献:
[1]张灵敏.循证护理改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31):523-524.
[2]刘俊巧.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临床应用循证护理的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19(04):63-64.
[3]单振敏,刘爱美,赵洪君.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J].中国保健营养,2012, 05(18):3886.
[4]杨剑.44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07):144-146.
[5]陈绍静.70例小儿肺炎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4)13:237-238.
[6]吴小健.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4)11:15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