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美玲
[摘 要]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出发,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
随着高校逐年扩招,高等教育已经由最初的精英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教育,导致的结果是逐年增长的毕业生。在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高达727万人,预计在2015年将达到749万人。毕业生就业形势如此严峻,不容乐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百万大军中脱颖而出,顺利就业,比拼的不仅是自身的能力,更多的比拼的是良好的就业心理。辅导员如何培养毕业生良好健康的就业心理,对大学生能否顺利度过择业与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大學生在就业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的影响出现的,反应不太强烈的不协调的心理状态,即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有以下有几个方面:
1.过度焦虑心理。高职院校学生虽然以就业培养目标,但在学习能力、专业素养等方面比本科生或研究生有一定差距,其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有的毕业生在专升本和就业中徘徊,担心就业困难。有的毕业生自信满满参加就业,但自身素质和能力与自己所定的就业目标和就业方向有所差距,缺乏自我认知,在求职的过程中多次碰壁,并且产生挫败感。这些都会加剧毕业生的焦虑心理,影响他们及时就业。
2.盲目从众心理。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学制为三年,在校时间较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在确立之中。很多毕业生尚不成熟,缺乏主见,极其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潮流和习俗观念的影响,缺乏甄别筛选适合自己就业的能力。
3.自卑和自负心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大学录取分数线上普遍比本科生低,经过三年的学习后,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不能正确评价自我,从而在就业过程中,加重求职的心理负担。有的学生虽然成绩优秀,但在应聘过程中,总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比不过那些名牌大学生或这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否定自己,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在交流过程中心生胆怯,不能大胆推销自己,从而错过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4.过度功利心理。高职院校的一般以就业为培养目标,在专业设置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这会造成毕业生在求职过程自恃能力高,对工作要求也会过于挑剔,要求高薪水、提供住房、不能加班、提供进修机会等,不考虑自身能力与工作要求的匹配程度,导致迟迟不能就业。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社会因素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仍处于转型时期,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就业形势严峻,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基数庞大,与劳动市场的供需矛盾严重。再者,现今的就业体制仍在改革之中,国家出台的鼓励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尤其是在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的扶植政策更是少之又少。就业体制的不健全,造成一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态不平衡,进而产生很多就业心理问题。
2.学校因素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不同之处就在于,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但在专业设置中仍有他不可避免的弊端出现。如设置专业和课程时理论和实际的脱节,迎合不了社会需求因素。甚至部分高职院校没有设置健全有效的就业指导和实践课程,就业指导教师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专业技能。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就业。
3.家庭的因素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更多的学生可以进入大学的殿堂。多数家庭对子女的要求和期望并有没有降低。有些家长在子女就业过程中过分强调高收入、稳定性、和低风险,还有甚者,希望学校包分配。在这样的错误的家庭就与观念中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使他们偏离适合自己的职业和王伟,这必定会造成大学生沉重的负担,造成一系列就业心理问题就业心理。
4.大学生自身因素
与本科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上存在一定差距。尤其相对于高中生活来说,大学生显得更加自由轻松,让很多刚入学的大学生沉浸在放松新奇之中,很多人早就忘记了要努力学习的任务。有的人在大学几年的时间了,沉迷网络,荒废了学习,认为就业只需要一个毕业证即可。然而,实际情况确是,工作并不是那么好找,文凭只是一个敲门砖,看重的更多的是一个人的能力和专业素养。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1.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和专业素养的学习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职业道德,同时要做好大学生的人生引路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对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加强自身责任意识,强化工作内容的同时,也要不断学习与学生工作、就业指导等的相关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同时做好他们的就业指导的有关工作。
2.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和制定科学的人生定位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使他们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间的关系。再就业的大环境中,大部分毕业生只强调自己愿意干什么,忽视自己的气质和性格等因素对职业的影响。
3.加强就业指导和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高职院校辅导员要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对毕业生进行系统专业的指导,在他们进入大学阶段开始,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期间,合理安排时间,朝着既定目标,做好规划和安排。同时对毕业生进行有关就业的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求职的相关技能与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增强其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4.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就业心理问题
辅导员在毕业生就业择业期间,应及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针对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对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问题辅导,帮助学生纠正就业认知偏差,适当运用一些心理学方法,如倾诉宣泄法、适当转移法、幽默调节法、理性情绪法,帮助他们自我调适,进行及时疏导,增强其就业心理承受力。
参考文献:
[1]王小颍、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调适[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5年6月.
[2]王会娟、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相关因素及解决措施[J].聚焦教育·教育实践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