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松
摘 要:名著阅读的复习一直是高三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本文试图从教师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学生名著阅读的有效性策略、师生互动进行名著阅读的有效性策略三个方面加以阐释,探寻一条适合农村中学高三名著备考的有效之路。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全面发展。从在教学实践中紧贴课程改革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有效学习为抓手、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高考成绩为中心。
关键词:语文教学;名著阅读;有效性
名著阅读作为江苏高考文科附加题的有机组成部分,自进入高考以来,一直是高三复习的重点、难点。在以往的高考复习中,老师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备课、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完成各种各样的题目,但效果却不尽人意。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被动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
一、教师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有效性的影响
上课前教师一定要仔细备好教材,因为课堂是否有效,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哪些是重点,哪些需一带而过,只有我们亲自专研把握,才能熟悉课堂上讲给学生的重难点。同时我们需要加强对教学内容有效性的研究,吃透教材的意图,这不仅为课堂教学提供有理有据的准备,而且对教师的自身专业成长的提高很有好处。
比如在进行《红楼梦》前五回的复习时,我们就紧紧抓住金陵十二钗的判词,让学生背诵熟练并仔细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当学生读到王熙凤的“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时,很多学生就已经在揣测王熙凤在全篇中的命运了。
(二)教师对学生主体有效性的影响
为增强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做到知己知彼。了解学生的阅读量,了解学生的文学常识,考虑重点与难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才能做到有所选择,没有选择性的阅读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备课要有针对性,要明确本节课的目的在于解决新授课及复习课时已多次接触,多次强调,但还是没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难点,消除平时教学中忽视的教学盲区,强调与继续学习相关的重点知识和重要技能,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学生名著阅读学习的有效性策略
学生阅读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主动的地挖掘自己的潜能。教师、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学”服务。要做好名著阅读,教师就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并充当阅读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阅读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
(一)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激发策略,创设最佳学习状态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外来目标。”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力量源泉和强大推动力。学生对名著阅读越感兴趣,就越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就越能挖掘学生的潜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作为学生学习情绪的主导者,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情感,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运用得体的语言教师面带微笑,以开朗、乐观、积极的良好心态走进课堂,将会带给学生一片阳光;教师给学生以信心、欣赏、鼓励,肯定学生的优点,引导改正学生的缺点,有助于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为学生主体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学生名著阅读的情境创设发策略
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固然是为了高考,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高考目标上。所谓“欲乎上者得乎中,欲乎中者得乎下”,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外国名著是我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库,阅读名著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世界,认识世界,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力量,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在《哈姆雷特》“戏中戏”一场的学习中,我们尝试着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扮演共扎古公爵及哈姆雷特等人物,是他们深入到角色之中,从而能更深入的体会剧情、了解人物。2013年高考考到这一节时,我们的学生得分都很理想。
(三)学生名著阅读的解决问题培养策略
解决问题是学生运用恰当、有效的技能与策略从事和管理学习活动的风格,包括阅读学习目标的确立、阅读方法的选择、阅读策略的思考、认知活动的监督和控制等。把自我调节引入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准备和建构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制定名著阅读的计划、操作和结果阶段中使用的策略,使学生学会如何自我调节、控制对阅读任务的完成,让学生充分参与、享受整个学习过程。
三、师生互动进行名著阅读的有效性策略
(一)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以及教育教学的反思者、研究者。教师的角色变得多元化,相应地要求教师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一专多能的能力和优良的人格。教师的教育教学是为学生“提供合脚的鞋”,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由“我学会”转变为“我会学”。为此,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实现角色与工作方式的转变,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向学习的“对話者”,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向教与学的“合作者”,由分数、成绩的“独裁者”转向学习与发展的“激励者”。
(二)自主阅读和实践能力策略
要做到“授之以渔”,教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从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从以研究教法为重心转移到研究学法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就是使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陶行知先生指出:“学校课程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这告诉我们,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
总之,要想提高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学会放手,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进行感悟积累,这样学生才会对文本的语言产生更深刻的体验,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德俊.《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M]人们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