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婵 郑文兰
【摘要】目的:了解月经过少与女性激素六项(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睾酮(T)、雌二醇(E)、孕激素(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月经过少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中月经正常者(年龄在20岁-30岁之间)随机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于月经第3-7天上午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女性激素六项的含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性激素水平FSH、LH、E2、PRL、P、T经t检验,其中E2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性激素中E2水平降低与月经过少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月经过少,女性激素,雌激素
【中圖分类号】R16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48-01
月经过少是月经病的常见病之一,在临床上较多见,发生在女性各个年龄阶段,其发病率在月经病约为19.9%-63%[1],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中医认为: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为“月经过少”,也称“经水涩少”,一般认为月经量不足20ml为月经过少[2]。中医学中月经病的诊断多以临床表现为依据,以主要症状而命名。西医目前还未有关于月经过少的专业诊断术语,西医理论认为:月经失调的病机是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增生厚度不足[3],但临床对其具体研究较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例符合纳入标准月经过少患者作为观察组,20例月经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来源于贵阳中医一附院,具体情况见下表,两组年龄、孕产次数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两组一般情况表
年龄(岁)有人流史 有分娩史 例数比例(%) 例数比例(%)观察组 28.67±0.707 630 630对照组 28.48±0.880 630 1050P值 0.930 0.513 0.2021.2方法
1.2.1诊断标准
参照张玉珍主编,2010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的《中医妇科学》(新世纪第二版)[2]: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经量不足20ml,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且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
1.2.2纳入、排除标准
符合上述中医月经过少的诊断标准并同意参加本研究,月经后期、多囊卵巢综合症、高泌乳素血症、卵巢早衰且近3个月未使用性激素治疗者。
1.2.3性激素检测方法
每例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均于月经第3-7天上午空腹抽取静脉血4-5ml,低温保存备用,采用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诊断试剂盒,测定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和睾酮(T)的含量。记录数据。
1.2.4数据采用SPSS17.0系统进行分析,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
2、结果
两组性激素各项均值及两组相比较后P值如下表:
3、讨论
月经过少是月经失调常见病之一,月经的本质来源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月经失调的病机是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增生厚度不足,月经主要受HPO(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轴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提示月经过少患者的雌激素水平较月经量正常者低,说明月经量的多少与雌激素有一定的相关性,雌激素的水平降低可能使得激素受体表达降低、子宫内膜增生厚度不足,从而使得内膜血管数量减少、血流指数降低、局部血容量减少,进而影响月经经量。究其原因可能与雌激素、孕激素受体表达降低以及HPO轴的正、负反馈作用有关。子宫内膜受卵巢分泌的雌、孕激素水平的影响,卵巢功能受垂体分泌的LH、FSH影响,而垂体受下丘脑GnRH影响,在HPO轴中的任何环节受到影响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月经量,据金哲[1]报道认为人流史、分娩史甚至分娩的方式对月经经量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人流史更是造成月经过少的常见病因,而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人流史、分娩史会对女性激素中E2有一定的影响,是否还对其他激素有影响,本研究结果并未说明,这可能与本研究研究时间短、样本量小及纳入的年龄选择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结果只说明月经过少患者月经第3-7天雌激素水平较月经正常月经第3-7天雌激素水平稍低,人流史、分娩史对性激素中E2有一定的影响,然而人流史、分娩史以及分娩方式女对性激素各项的影响及影响机制和月经过少的机理及具体影响因素还需更大样本、更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金哲、林佳静,月经过少中医临床研究现状的分析,第九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8-19
[2]张玉珍主编,中医妇科学[N],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8.2:92-96(纪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