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对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

2015-10-21 20:03倪文静韩阳丽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1期

倪文静 韩阳丽

【摘要】探讨基层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方法对43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3例患者,经抗感染、清理切口不新鲜组织充分引流后,给予蝶形胶布固定后愈合及常规换药及二期缝合在治愈率、住院天数。平均花费的对比。结论,蝶形胶布固定腹部切口对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比常规换药及二期缝合具有很多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蝶形胶布固定

【中图分类号】R6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12-01

我院是基层医院,在国家开展降消项目及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一系列惠民政策下,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率及住院率得到很大的提高,高危孕产妇的死亡率也得到了很大的降低,同时由于我地区少数民族较多,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及保健意识低,故巨大儿的发生率较高,作为剖宫产术是解决难产及高危孕产妇分娩的主要方法之一,所以剖宫产率也相应提高了,同时剖宫产术后的并发症随之而来也增多,其中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是其常见的并发症,诱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较多,主要原因有肥胖、糖尿病、腹壁水肿、滞产、产前有感染征象等,剖宫产本身作为一种手术方式,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术后切口感染会更加重了患者的心身负担及经济负担,同时,还会增加临床医护人员的压力。我院以往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通常采用清创换药或在手术室行再次缝合,在近两年采用蝶形胶布固定,较以往清创换药或在手术室行再次缝合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就我院妇产科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行剖宫产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先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发生手术切口愈合不良43例,其中切口因感染愈合不良的4例,非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的39例。43例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中,合并肥胖17例、中度或重度贫血10例、妊高症腹壁水肿3例、滞产7例、产前有感染征象2例、羊水三度污染2例、术后咳嗽2例。1·2临床表现①切口感染愈合不良的症状和体征,术后3天,患者体温在37·5℃~39℃,有时高达41℃,切口疼痛持续加重、体温上升、脉搏加速、白细胞计数持续升高,即有切口感染的可能,或者挤压腹部切口有淡黄色渗液,无红肿热痛等症状,皮下切口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考虑为脂肪液化,切口换药并进行探查后可見皮下有空腔隙,扩开皮肤可见皮下脂肪不新鲜,有液化组织,甚至可达腹直肌前鞘层,给予有效的抗生素及局部切口处理后,所有患者诊断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施行)规定乙、丙级视为愈合不良。.

2.治疗方法:术后3-5天发现切口有红肿、硬结、有异常渗出即可认为切口愈合不良,对于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的等患者给予对症输血、输入白蛋白、加强营养等治疗外,有红肿热痛及切口有渗液,可拆除缝线,给予切口处理,对于有坏死组织及缝线过多的,给予清理坏死组织,并拆除切口处缝线,并用50%的高渗盐水反复冲洗切口直至无坏死组织并给予切口放置高渗盐水纱条引流换药两天后,至切口有新鲜的肉芽组织生成时,实验组:根据切口大小制作不同的蝶形胶布闭合切口后以蝶形胶布固定,并给予较宽、弹性较好的腹带拉紧腹部,2-3天后换药,对照组:切口给予常规换药,给予放置引流条,2-3天一次换药,或在手术室麻醉下行再次缝合切口术

3.疗效标准:切口完全闭合,对合良好,

4.治疗结果:结果蝶形胶布组伤口愈合率97.3%,2例(2.7%)未愈合,清创缝合组伤口愈合率91.3%,2例(8.7%)未愈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蝶形胶布组平均住院(8.4±1.2)d,清创缝合组平均住院(15.4±2.2)d,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蝶形胶布组处理伤口的费用平均(85.3±27.1)元,清创缝合组平均(512.9±57.4)元,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体会:蝶形胶布固定腹部切口对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有良好的效果,且方法简单易行,蝶形胶布通过拉拢伤口创缘,使创口边缘靠拢紧密连接,减轻切口张力,使得切口愈合所必须的胶原纤维量减少,而有利于切口的愈合,切口所需要时间更短,且不需要缝线,可消除缝线对组织的损伤,比缝合能更好保证切口部位的血运,也更有利于切口的美容。术后五天后体温正常,复查血常规,白细胞正常、随访条件较好的患者,交代注意事项,蝶形胶布固定好腹部切口后可出院,定期回医院进行腹部切口换药,可以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的治疗费用、消除患者再次入手术室带来的麻醉风险及缝合术后的疼痛及心理恐惧,缩短治疗时间方面都有很大的意义,已被患者接受,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葛自银,杨树清.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51例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2002,3(3):170-171.

[2]?史常旭.现代妇产科手术与技巧[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3.

[3]黄筳庭.腹部外科手术并发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40.

[4]?高沧海,董昱.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8):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