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金春 白二丽
【摘要】目的随着交通负荷及国民车辆使用数量的急增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严重创伤患者也呈急速增长态势。本文就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性休克中的应用做出相应研究分析。方法首先本文针对限制性液体复苏给出了详尽的概念,而后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的研究、临床研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得出结果,并在最后给出在此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为本研究方向指明继续前进的目标。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应于出血未控制的创伤性休克病人将获得更好的全面效果。结论虽然对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出血未控制的创伤性休克病人治疗中的应用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对它的研究和认识仍停在比较肤浅的层面,将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究。
【关键词】限制性液体复苏创伤性休克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R459.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08-01
创伤性休克(traumaticshock)见于严重的外伤,如大血管破裂、复杂性骨折、挤压伤或大手术等,引起血液或血浆丢失,损伤处炎性肿胀和体液渗出,可导致低血容量。由于创伤性休克也属于低血容量休克,最有效地治疗方法就是合理的液体复苏。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创伤的总人数达70万人,伤者达数百万人,创伤已成为我国人口的第4位死因。以往对于严重创伤病人的救治,尤其对出血未控制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是早期充分液体复苏,还是限制性液体复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争议。所以本文在此做这一相关论题的研究分析。
1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相关理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LimitedResuscitation)又称低血压性液体复苏,是指机体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时,通过控制液体输注的速度,使机体血压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范围内,直至彻底止血。其目的是寻求一个复苏平衡点,此点既可液体复苏相对恰当的恢复组织器官的灌注,又可不至过分扰乱机体的代偿机制及内环境。Beckell,Stern等人提出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概念,宣告了对限制性液体复苏真正探索的开始。其有别于传统的治疗即充分性液体复苏(AggressiveResuscitation)(短时间内充分补液,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并使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以保证脏器和组织的灌注,阻止休克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渐显出其优越性,即随着对病理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据研究:有活动性出血存在的情况下,大量液体输注会引起血流加快、血压增高、小血管内已形成的栓塞被冲掉,使已停止的出血重新开始;并且在血压恢复后,保护性血管痉挛解除,使血管扩张,出血增加;输入的液体降低了血液的黏稠度,同样会增加出血量。而相反限制性液体复苏是通过少量液体复苏维持适当较低的血压和组织器官灌注,就可以减少出血量,减轻酸中毒,避免过分扰乱機体代偿机制和内环境,从而提高存活率,在此意义上充分显出其优越性。
2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动物研究
2.1国外学者通过对幼猪主动脉撕裂伤合并脑外伤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显示,对比保持平均动脉压在60mmHg(限制性液体复苏)与80mmHg(标准复苏)的复苏效果,结果两组之间的脑灌注压、脑血流量、脑静脉氧饱和度、脑氧代谢率之间无明显差别。他们认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使组织维持一个相对低的组织灌流,同时可避免正压复苏带来的出血量明显增加的弊病。
2.2崔恒熙等将未控制性出血性休克兔模型分为低压复苏组和传统复苏组,将复苏时的平均动脉压分别控制在40,80mmHg水平,监测血乳酸和内皮素含量,结果显示低压复苏时血乳酸和内皮素增高水平比传统复苏各时间点明显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亦表明低压复苏方法在复苏的效果和预后方面更好。
2.3黄宗海[2]等将76只成年SD大鼠制备成软组织损伤及出血未控制的休克模型。通过研究低压复苏与传统复苏对组织氧分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存活率的影响,显示低压复苏组于复苏后1h、2h组织氧分压明显高于传统复苏组;休克末PT、APTT较低压复苏组显著延长;低压复苏组12h和24h死亡率显著降低。
3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
3.1严四军[2]等对163例肺挫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和充分性液体复苏两种不同液体复苏模式的比较,结果显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治愈率88.61%,MODS发生率4.29%,ARDS发生率11.43%;充分液体复苏组治愈率76.19%,MODS发生率10.94%,ARDS发生率23.44%。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限制性液体复苏可降低肺挫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病死率,改善预后。
3.2范海鹏[3]等将85例严重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液体复苏组(1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2组)。结果1组死亡率、MODS、ARDS发生率均高于2组(P<0.05)。表明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救治中取得良好疗效。
4结论
尽管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理论随着国内外研究者的探索得到不断深入,但总体还缺乏统一的规范的指南。学者们不断从各个方面做实验进行研究尝试深入,结果表明:对伴有出血未控制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能较有效地整体改善休克期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状态,且控制性低血压下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减少出血量及有助于防止伤口再出血,从而对创伤性休克病人从根本上达到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的治疗目的。所以,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病人来说是一种更有效的液体复苏模式,值得我们花大力气进一步深入研究,并达到最终得以在临床推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崔恒熙,曹苇.低压复苏治疗未控制性出血性休克的作用[J].江苏大学学报,2007,17(2),152-154
[2]龚明鹏,余艳红,陈莉.限制性液体复苏孕兔失血性休克对肝功能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3):191-193
[3]严四军,邓波荣,刘燕,等.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肺挫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疗效评价[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3):35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