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带作物抗寒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2015-10-21 19:04位明明李维国高新生王祥军张晓飞张源源黄肖
热带作物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研究进展

位明明 李维国 高新生 王祥军 张晓飞 张源源 黄肖

摘 要 中国的热区地处热带北缘,经常遭受寒流侵袭,寒害已成为限制中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最严重逆境因子之一,对中国热带作物产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积极开展热带作物抗寒育种研究,选育抗寒高产优良品种已成为中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从中国热带作物抗寒种质资源收集、抗寒新品种选育、以及抗寒机理研究进展等方面论述了国内热带作物抗寒育种研究进展与成效,指出当前中国热带作物抗寒育种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热带作物;抗寒育种;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503.4 文献标识码 A

中国热区不仅是天然橡胶等国家战略物资的生产基地,还是冬季全国人民的“菜篮子”、“果盘子”、及“糖罐子”等生活物资的重要产地,热带农产品的生产状况将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战略物资的有效供给产生重要影响[1-2]。然而,中国热带地区地处热带北缘,经常遭受寒流侵袭,使得部分地区达不到热带作物自身对光照和温度的要求,尤其是冬春季低温寒潮已成为制约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最严重逆境因子之一[3]。低温寒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热带作物的种植范围、单位面积产量、经济寿命,甚至对其造成毁灭性破坏[4],对中国热带作物产业的健康与稳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寒害对中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影响,抗寒育种对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意义,中国热带作物抗寒育种取得的成就,以及热带作物抗寒机理等方面阐述了中国热带作物抗寒育种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全面开展热带作物抗寒育种提供参考。

1 寒害对中国热带作物的影响

1.1 寒害对中国橡胶种植业的影响

寒害对中国热带作物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作为中国热区第一大作物的橡胶树,经常遭遇大规模寒流侵袭,使得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4大植胶区遭受重大损失[5]。据气象部门统计,在中国大面积植胶的五十多年中,几乎每隔十年就有一次大的寒害发生,严重影响着中国植胶业的健康与可持续性发展。如1954~1955年中国植胶区遭受第一次严重寒害,粤西、桂南地区出现长时间注明发生的时间或季节0 ℃以下低温,造成粤西植胶区约80%和桂南植胶区约95%的橡胶幼树幼苗严重受损[6];1967~1968年冬季中国植胶区再次遭受大规模寒流侵袭,广东、广西植胶区出现长达26~28 d的低温阴湿天气,使得广东、广西植胶区遭受最为严重的平流型寒害,其中粤西垦区1960年以后大量种植的PB86、PR107品系4~6级受害率达70%~80%,广西植胶区除火光、荣光农场外,1960年后定植的胶树4~6级寒害几乎为100%[7];大规模寒害在1975~1976年冬季再次发生,该次寒害使得广东、广西开割树受害率达61.6%,4~6级严重受害为10%[8];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中国华南地区再次发生大面积寒流突袭,出现80年一遇的低温冰雪天气,这次灾害持续时间长,积寒大,对橡胶树造成严重危害。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4大植胶区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长时间低温阴雨天气,其中广东各地还出现明显的低温降雨过程,连续多天气温保持在5 ℃左右,极端低温达3.4 ℃,使得广东垦区开割树3级以上寒害比率高达59%,死亡53.6万株,占开割树的6.5%;未开割树死亡率达29.5%,1~2龄苗死亡率高达40.5%,造成广东垦区橡胶产业直接经济损失8亿多元[9]。2008年1月12日至2月12 日,广西植胶区平均气温 6.2 ℃,比常年同期偏低 5.0 ℃,偏低程度居1951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同期第一位,使得广西橡胶树4~6级寒害受害率达24.06%[10]。

1.2 寒害对中国甘蔗种植业的影响

甘蔗作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糖料作物,也频遭寒流侵袭,使得中国甘蔗种植业和制糖企业遭受巨大损失[11]。在中国甘蔗主产区两广云贵地区,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冬季低温寒潮出现,导致甘蔗受寒冷灾害程度不断加剧,严重影响甘蔗的生长、产量、以及采收品质[12-13]。如2008年初的全国低温大寒潮中,仅广西,甘蔗严重受灾面积就达70万hm2,因灾减产400万t,蔗糖工业直接经济损失45亿元以上[14]。2012年蔗糖榨季寒害侵袭云贵地区,云南省甘蔗霜冻面积8.73万hm2,制糖工业损失5.83亿元,农民损失达3.7亿元[15]。2013年寒害再次侵袭云南,使得云南省甘蔗受灾面积达6.67万hm2,导致食糖减产13万t左右[16]。

1.3 寒害对中国香蕉种植业的影响

中国热区还是重要热带水果香蕉的主产地,寒害对中国香蕉种植业的影响也尤为显著。目前,除海南和粤西南等个别地区外,中国大部分香蕉种植区易受冬春寒流的侵袭,轻则造成香蕉叶果受伤、减产、香蕉皮变黑影响香蕉的品质和价格,重则造成香蕉叶片枯萎、不能正常抽蕾,甚至整株死亡[17]。从近几十年的气象统计资料来看,严重影响中国香蕉主产区的寒害平均每隔5年发生一次,其中最为严重的寒害发生在1991~1992、1999~2000、2002~2003、以及2007~2008年间的冬春,导致中国华南地区大面积蕉园遭受毁灭性破坏,经济损失严重。如1991~1992年间的冬春特强寒流入侵,仅广东省就有106 667 hm2香蕉受灾,严重受灾面积达8.7万hm2,其中冻死面积为0.4万hm2,占该省香蕉面积的37%,直接经济损失达18亿元人民币[18]。2007~2008年間,中国华南地区再次遭受冬春持续低温雨雪天气的侵袭,造成广西6.6万hm2香蕉受灾,占广西当年香蕉栽培面积的97%[19]。目前,随着香蕉反季节种植技术的推广,中国香蕉种植业更易遭受寒流的破坏,寒害已成为制约中国香蕉产业健康发展的最主要灾害之一。

1.4 寒害对中国其它热带经济作物的影响

低温和寒害对中国其它热带作物的影响同样巨大,不同年份中国华南地区种植的木薯、椰子、芒果、咖啡、冬季瓜菜等热带经济作物均有不同程度寒害发生。2008~2011年国家木薯产业体系年度统计报告显示冬季低温给中国木薯产业带来了毁灭性迫害,广西、福建、江西等地的木薯种苗死亡率高达50%~100%。仅2008年1~2月的低温寒害就造成广西木薯主产区损失达4.096 亿元[20-21]。同样,2008年1~2月份出现的持续低温阴雨天气,造成海南全省椰子减产30%左右,损失约4 000万个[22]。同时,2008年寒害还造成云南、广西、四川、海南等地4.67万hm2芒果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冻害和寒害[23],对中国芒果产业造成了较大损失。此外,中国热区还是全国人民冬季瓜菜的重要生产基地,其冬季瓜菜的供应地位举足轻重。低温寒害对中国热区冬季瓜菜生长影响显著,仅2008年冬季的长期低温,就造成海南省冬季瓜菜减产20%~30%[24]。不仅如此,由于一些重要的热带作物都是多年生作物,寒害带来的后遗症往往需要若干年后才能恢复正常生产水平,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中国热带作物产业的健康与稳定发展。

2 抗寒育种对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目前,受寒流侵袭与区域性气候的限制,中国热区生产的天然橡胶、蔗糖、木薯等重要物资自给严重不足,需大量进口来弥补国内市场的需求。根据国际橡胶研究组织预测,中国天然橡胶自给率已不足20%,未来10~15年内中国的天然橡胶需求量将达到300~400万t,占世界橡胶消费总量的1/4~1/3[24]。甘蔗作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糖料作物,每年因寒害影响导致中国热区甘蔗产量减少30%以上[25]。木薯作为中国热区种植面积最大的薯类作物,目前国内市场每年对鲜薯的年需求量为3 000万t,其中年需求量的2/3需从国外进口。寒害对中国的木薯种植业影响巨大,作为木薯主产区的广西,仅2008年冬春寒害就造成该区木薯受灾面积达16.5×104 hm2,占2007年广西木薯种植面积的55%,越冬种薯生长点坏死95%[26]。寒害对于中国热带水果产业发展的影响同样巨大,以2008年冬春寒害为例,本次寒害造成中国华南地区荔枝成灾面积187万hm2,占全部种植面积的21.8%,其中绝收面积达到55.7万hm2,经济损失约10.9亿元;龙眼成灾面积443.8万hm2,占总面积的73.3%,其中绝收面积达到148.3万hm2,经济损失约17亿元;芒果受灾面积86.8万hm2,占总面积的48.1%,其中绝收面积14万hm2,经济损失为4.8亿;菠萝成灾面积23万hm2,占总面积的28.9%,其中绝收面积为13.7万hm2,经济损失达到3.1亿元[27]。因此,积极开展热带作物抗寒高产选育种研究,选育抗寒高产优良品种是中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3 中国热带作物抗寒育种取得的成就与进展

中国热带作物育种工作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制定热带作物选育种技术规程和优良品种评选标准的基础上,选育出多个热带作物优良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逐步实现了热带作物种植业的良种化。然而,至今仍缺乏抗寒性与其它综合性状优良的热带作物品种,极大地限制着中国热带作物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其主要研究进展如下。

3.1 热带作物抗寒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保存与利用

种质资源是新品种选育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历来重视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利用。在天然橡胶种质资源收集方面,中国自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从国外大量引进具有不同特性的种质资源,先后从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引进多份优良品种材料,尤其是1981年,中国科研人员参加IRRDB联合考察行动,引回了6 000多份橡胶树野生种,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橡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目前,中国已收集、保存230余份Wickham种质和6 041份1981 IRRDB野生橡胶种质[28]。在橡胶树抗寒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方面,通过建立抗寒前哨点和寒害等级评价体系,整理、鉴定出大量的抗寒种质和低温敏感种质,为橡胶树抗寒育种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育种材料。

在甘蔗抗寒种质资源收集利用方面,中国已从世界20多个国家收集到2 300余份甘蔗种质资源,这些种质资源材料覆盖6个属16个种。在甘蔗主产区云南,科研人员通过自然霜冻对收集的相关种质资源进行耐寒性调查研究,已初步筛选出一些具有抗寒性的甘蔗种质资源,尤其在2008年低温冰冻条件下,相关人员以甘蔗茎节间受害指数和节间生长点受害指数为基础,通过构建甘蔗耐寒性指数(CTI)来综合评价阴雨霜冻灾害下甘蔗种质材料的耐寒性,将400份参试甘蔗种质材料划分为5个不同耐寒性表现的类群,鉴定出耐寒性强的材料226份[29]。在甘蔗主栽区广西,相关人员以广西蔗区主栽品种新台糖22号为对照,通过分析比较人工低温和自然低温条件下各类品种抗寒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将生产中推广应用的甘蔗品种分为强抗寒性品种、中抗寒性品种、以及弱抗寒性品种[30],为以后开展甘蔗抗寒育种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其它热带作物抗寒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利用等方面,国内科研工作者也开展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在香蕉抗寒种质资源收集利用方面,中国熱带农业科院海口实验站利用香蕉未成熟雄花诱导愈伤组织技术,创造出一批香蕉抗寒新材料,目前已通过组培苗和幼苗的抗寒鉴定筛选,正在进行大田抗寒鉴定。在油棕抗寒种质资源收集利用方面,1998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开始对前期引种散落于全国各地的油棕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发现了一批抗寒、高产等农艺性状良好的油棕单株,初步揭示了油棕在中国热带北缘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和生长结实特点,为今后进行油棕抗寒育种奠定了基础。在腰果抗寒种质资源收集利用方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通过建立农业部乐东腰果种质资源圃,收集繁育保存了国内外腰果种质资源325份。在此基础上,2008年该所又在海南省昌江县海尾镇建立了“耐寒腰果种质试验基地”,定植超过23份耐寒腰果种质资源。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热带农业科研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已经全面启动了热带作物抗寒育种研究,将热带作物抗寒育种研究作为“十三五”期间,乃至今后若干年科技研发的核心和重点任务之一,在相关科研项目立项和人才培养方面投入大量财力进行科技攻关与技术研发。

3.2 已育成抗寒品种及应用情况

植物抗寒育种的途径很多,主要包括抗寒芽变选种、抗寒实生苗选种、抗寒杂交育种、抗寒诱变育种和抗寒生物技术育种等[31]。另外,也有通过植物某种营养元素的使用改变其代谢的生化指标提高其抗寒性的研究[32]。多年的育种实践表明,抗寒育种是提高植物抗寒能力、减轻寒害的根本途径和最有效方法之一。目前,植物抗寒性及抗寒育种研究已成为植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在热带作物抗寒新品种选育中,科研人员通过对一些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和品种进行抗寒性鉴定,辐射诱变,以及利用不同抗寒性的亲本配置杂交组合,已选育出一定数量的抗寒性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如在橡胶树抗寒新品种选育中,科研人员通过对国内外引进的橡胶树优良品种无性系进行抗寒性鉴定,筛选出以GT1、IAN873为代表的一批抗寒高产品种[33-34]。广东垦区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育种,将不同亲本的抗寒性与产量结合起来,选育出以93-114、化59-2、湛试32-713等为代表的一批自育抗寒高产橡胶树新品种[35-36]。云南省热带作物研究所应用杂交育种技术,并结合抗寒前哨点鉴定,以及早期抗寒力鉴定,选育出适合云南植胶区气候类型的橡胶树抗寒优良品种云研77-2和云研77-4[37-38]。尤其值得注意的是,93-114作为抗寒选育种的标准种,在广东、广西、以及福建的中、重寒区大规模种植,为中国寒害地区的天然橡胶生产提供了优良品种。

近年来,尽管抗寒基础理论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植物抗寒水平的提高。然而,热带作物属于非冷驯化植物,其低温适应机制与拟南芥和小麦等冷驯化植物差异很大。目前,对于冷驯化植物抗寒机制的研究较为深入,已从拟南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花生等植物中分离和克隆到CBF转录因子[72-73],从拟南芥、芥菜、甜杨、赤桉、油菜和小麦中分离到ICE基因[74-75], 此外, 在水稻、大豆、棉花、油菜、玉米、马铃薯等植物中也发现了ICE基因的同源序列[76]。进一步的转基因功能验证表明这些CBF和ICE转录因子在冷驯化植物的低温胁迫应答中起重要的调节功能。然而,对于非冷驯化植物的低温适应机制研究较少,仅在橡胶树和木薯等少数热带作物中分离、鉴定出有效的抗寒基因。如程汉[77]等2005年从橡胶树中分离鉴定出HbCBF1基因;蔡海斌[78]等2008年在橡胶树中克隆到HbCBF2基因;冀乙萌[79]等2012年从木薯中克隆MeCBFl;薄维平[80]等2010年通过对木薯品种C4和KUSO在正常生长条件下以及低温胁迫处理下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分析,鉴定出23个木薯抗寒相关miRNA,为研究木薯抗寒作用机制及木薯耐低温遗传改良工作奠定了基础。迄今,对于绝大多数热带作物抗寒的分子机制仍毫无认识,尚未从热带作物中开发出相关的抗寒性分子标记用于抗寒育种实践。因此,进一步加强中国热带作物抗寒机理研究力度,提升其抗寒研究水平,将成为中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5 中国热带作物抗寒育种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纵观近年来中国热带作物抗寒育种的研究进展与成效,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①抗寒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中国热区地理环境差异显著,拥有丰富多样的热带作物抗寒种质资源,但目前对热带作物抗寒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不足,应进一步加大此方面的研究力度,建立热带作物抗寒种质资源基因库;②抗寒育种技术单一,周期长。目前,国内培育的绝大多数热带作物抗寒品种都是通过大量的有性杂交和数十年的培育和筛选得到的,满足不了品种更新换代的需求;③热带作物抗寒育种相关的遗传信息不够完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能被育种直接应用的抗寒种质资源信息还有待丰富和深入挖掘;④一些重要热带作物抗寒分子机制、抗寒相关的功能基因学研究相对滞后,应进一步加大热带作物抗寒性相关的基因调控网络研究,以及抗寒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开发力度,利用新一代基因型分型技术绘制出更为精准的抗寒性相关高密度遗传图谱,为将来热带作物的抗寒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打好基础;⑤一些重要热带作物的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仍不完善,大量工作一直停留在转化体系的优化阶段,应加强技术攻关,在热带作物再生体系,以及稳定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做好技术储备;⑥目前,中国热带作物抗寒转基因育种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深入研究,一些重要热带作物的抗寒转基因育种研究更是举步维艰。由于一些热带作物为多年生木本植物,生长周期长,采用常规抗寒育种技术进行新品种选育所需时间长、见效慢,同时还存在基因源缺乏、杂合度高、以及杂交不亲和等因素制约,极大地限制了其在生产上的利用效率。而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抗寒基因转入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种(系)中去,进行热带作物抗寒性的分子改良,具有高效性和针对性,可弥补常规育种技术的不足,大大缩短常规育种的周期,是获得抗寒突破性品种的一个重要手段。下一步,应借鉴其它植物抗寒转基因育种成功的经验,加大不同学科间的协作力度,开创热带作物抗寒分子育种研究的新局面。

此外,鉴于绝大多数热带作物抗寒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笔者认为未来开展热带作物抗寒育种及分子机制研究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研究表明植物受低温胁迫时ICE比CBF能更早的感受低温信号,可能作为植物低温胁迫的总开关激活诱导CBF的表达。迄今,在一些重要热带作物中关于ICE转录因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还鲜有报道。因此,今后在研究热带植物低温应答机制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尽快分离克隆出有效的ICE基因,以便更好的为热带作物抗寒基因工程育种服务;②诸多研究表明CBF转录因子在植物抗寒遺传改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应用基因工程改良热带作物抗寒性时仍需采取合理的技术策略,才能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如在一些冷驯化植物的抗寒基因工程中,组成型超量表达CBF抗寒相关转录因子提高抗寒性的同时,植株也表现出生长延迟、矮化及开花延后等不良性状[81],而应用诱导型启动子则能避免以上不良效果。因此,今后进行热带作物抗寒遗传改良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启动子;③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植物低温应答反应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信号途径的复杂过程。除转录调控外,泛素化、磷酸化、糖基化、脂基化、甲基化及乙酰化等翻译后修饰在植物低温应答反应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82]。如研究证明植物中ICE蛋白的转录活性受泛素化和 SUMO化修饰的严谨调控,主要包括SIZ1(SAP and Miz 1)介导的SUMO(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化修饰和HOS1(high expression of osmotically responsive gene 1)介导的泛素化修饰。HOS1-SIZ1介导的翻译后修饰系统精细严谨地调控着ICE1-CBFs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83]。然而,目前对于植物低温胁迫下转录因子的翻译后修饰研究相对薄弱,今后应优先考虑阐明翻译后修饰在植物抗寒相关转录因子功能调控中的作用机制;④目前对于植物响应低温应答生理及分子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营养生长阶段,而对于植物生殖发育相关器官和组织响应低温应答的转录调控网络研究很少[84]。同时,诸多研究也证实植物根、茎、叶、及生殖器官对低温响应的生理及分子调控机制存在较大差异[85]。因此,在热带作物抗寒育种研究中应加强对植物生殖发育阶段低温应答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⑤鉴于诸多研究表明非编码RNA在植物低温胁迫中起重要调控作用,而对于一些热带作物低温响应相关非编码RNA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下一步应加大热带作物低温响应相关非编码RNA的挖掘力度,并对相应的靶基因进行鉴定和功能验证,从转录后水平更加清晰的阐明热带作物低温响应的分子机制。

[66] 康冬鸽, 李瑞梅, 胡新文. 低温胁迫下薯几种保护酶活性变化及其与耐寒性的关系[J]. 热带作物学报, 2009, 30(7): 908-911.

[67] 李 慧, 强 胜. 植物冷驯化相关基因研究进展[J]. 植物学通报, 2007, 24(2): 208-217.

[68] Fowler S, Thomashow M F. Arabidopsis transcriptome pro?ling indicates that multiple regulatory pathways are activated during cold acclimation in addition to the CBF cold response pathway[J]. Plant Cell, 2002, 14(8): 1 675-1 690.

[69] Gilmour S J, Zarka D G, Stockinger E J. Low temperature regulation of the Arabidopsis CBF family of AP2 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s as an early step in cold-induced COR gene expression[J]. The Plant Journal, 1998, 16(4): 433-442.

[70] Bailey P C, Martin C, Toledo-Ortiz G. Update on the basic helix-loop-helix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 family in Arabidopsis thaliana[J]. The Plant Cell, 2003, (15): 2 497-2 502.

[71] Novillo F, Alonso J M, Ecker J R, et al. CBF2/DREB1C is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CBF1/DREB1B and CBF3/DREB1A expression and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stress tolerance in Arabidopsis[J]. Proc Nati Acad Sci USA, 2004, 101(11): 3 985-3 990.

[72] Liu Q, Kasuga M, Sakuma Y. Two transcription factors,DREB1 and DREB2, with an EREBP/AP2 DNA binding domain separate two 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in drought and low temperature responsive gene expression, respectively,in Arabidopsis[J]. The Plant Cell, 1998(10): 1 391-1 406.

[73] Lata C, Prasad M. Role of DREBs in regulation of abiotic stress responses in plants[J]. Joura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11(11): 1-18.

[74] Lee B H, Henderson D A, Zhu J. The Arabidopsis cold -responsive transcriptome and its regulation by ICE1[J]. Plant Cell, 2005(17): 3 155-3 175.

[75] Badawi M, Reddy Y V, Agharbaoui Z.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wheat ICE(inducer of CBF expression)genes[J]. Plant & Cell Physiology, 2008, 49(8): 1 237-1 249.

[76] Badawi M, Reddy Y V, Agharbaoui Z, et 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wheat ICE(inducer of CBF expression) genes[J]. Plant Cell Physiol, 2008, 49(8): 1 237-1 249.

[77] 程 汉, 安泽伟, 黄华孙.巴西橡胶树CBF1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 2005, 26(3): 50-55.

[78] 蔡海滨, 胡彦师, 黄华孙, 等. 巴西橡胶树CBF2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J]. 热带农业科技, 2008, 31(3): 1-5.

[79] 冀乙萌.耐寒转基因木薯田间检测与木薯耐寒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 海口: 海南大学, 2012.

[80] 薄维平. 木薯耐寒相关microRNA的差异表达分析[D]. 海口: 海南大学, 2010.

[81] Soltesz A, Smedley M, Vashegyi I, et al. Transgenic barley lines prove the involvement of TaCBF14 and TaCBF15 in the cold acclimation process and in frost tolerance[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13, 64(7): 1 849-1 862.

[82] Barrero-Gil J, Salinas J. Post-translational regulation of cold acclimation response[J]. Plant Science, 2013(205/206): 48-54.

[83] Licausi F, Ohme-Takagi M, Perata P. APETALA2/Ethylene responsive factor(AP2/ERF)transcription factors: Mediators of stress responses and developmental programs[J]. New Phytologist. 2013, 199(3): 639-649.

[84] Chinnusamy V, Zhu J K, Sunkar R. Gene regulation during cold stress acclimation in plants[J].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2010, 39(6): 39-55.

[85] 劉 辉, 李德军, 邓 治.植物应答低温胁迫的转录调控网络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18): 3 523-3 533.

猜你喜欢
研究进展
纳米流体强化吸收CO2的研究进展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及免疫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肉品中水分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河口海岸环境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磁弛豫开关传感器在医学诊断及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