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腹部手术后早期半卧位与康复关系的护理观察

2015-10-21 18:14梁清兰
延边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腹部手术妇科康复

梁清兰

摘 要:目的:观察妇科腹部手术后早期半卧位与康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妇科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不同卧位分为对照组(n=100,术后6h保持平卧位)和观察组(n=100,术后6h保持半卧位),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各项指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对照组腰酸、烦躁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妇科腹部手术后早期半卧位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使用和积极推广。

关键词:康复;腹部手术;妇科;早期半卧位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腹部手术中已经广泛应用了全身麻醉技术,因此,术后康复质量已经成为医患人群共同关注的焦點问题。根据普外科的相关临床实践,腹部全麻术后去枕平卧6h的传统方法已经逐渐被早期半卧位方式所取代,这更充分证明全麻腹部手术之后选择早期半卧位有利于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妇科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具体实验结果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妇科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54.8±3.5)岁。其中78例输卵管切除术、70例子宫肌瘤切除术、52例卵巢肿瘤切除术。按照术后不同卧位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将两组患者入院之后统计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结束手术回到病房且各项生命体征恢复平稳之后,采用常规去枕平卧6h方式。观察组患者则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之后保持6h半卧位,按照既定标准将床头逐渐调整至20°-45°的高度范围。两组患者均遵照医嘱配合相关治疗,对患者后期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做好数据统计,以便进行组间对比。

1.3 观察指标

①监测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各项指标:分别在术前、术后6h对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情况进行测定和分析。对SaO2(氧饱和度)、VC(肺活量)等进行记录。采用A/P(实测值与预计正常值之比)表示VC。SaO2<96%、A/P<60%则表示呼吸循环功能异常。②评定患者引流情况: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6h、24h腹腔引流量进行记录,术后6h引流畅通度=术后6h引流量/术后24h引流量,术后6h引流畅通度<50%时则表示异常。③评定患者舒适度:护理人员在术后6h要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对其头痛、腰酸、烦躁、头晕、呕吐等情况进行记录。

1.3 统计学研究

将实验之中得到的全部相关数据给予SPSS20.0软件处理,使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将其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比较2组呼吸循环功能各项指标异常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各项指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 1 比较2组呼吸循环功能各项指标异常情况[n(%)]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

对比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对照组腰酸、烦躁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 2 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n(%)]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妇科腹部手术之后应用早期半卧位,对血液循环非常有利,其可增加患者潮气量,缓解腹部承受的张力,针对腹部渗血或者积液流注盆腔的情况,可以快速引流,以免形成膈下脓肿,影响术后恢复。早期半卧位可灵活运用重力,从而使膈肌逐渐下降,这样不仅可以缓解患者心肺受到的压迫,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胸腔,增加肺活量,对咳嗽祛痰、保持呼吸畅通非常有利[2]。早期半卧位不仅改善了传统去枕平卧位的不足之处,还能显著提高妇科腹部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妇科腹部手术应用早期半卧位具体优势如下:①有利于促进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快速复苏:在全麻吸入药物残余作用之下,腹部手术患者的呼吸中枢依然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这减弱了通气功能,也降低了潮气量。此外,在手术刺激以及术后疼痛、腹胀等因素的影响之下,患者的胸腹肌适应能力有所下降,膈肌运动受到一定的限制,抑制肺膨胀,很容易出现低氧血症或通气功能不足。采用仰卧位会导致潮气量减少,患者呼吸功能不能快速复苏。早期半卧位可显著改善患者肺活量,增强胸廓与膈肌活动度,增大气体交换面积,有利于恢复通气、增强患者肺活量[3]。②早期半卧位可促进腹腔引流,减少中毒情况:腹部手术6h之后是腹腔渗血或者炎症反应发生的高峰阶段,给予早期半卧位可促进渗出液在腹腔最低部位集中,并快速引流出去,以免腹膜吸收渗出液,从而降低机体抗炎症反应。相对来说,膈下腹膜、上腹部等吸收能力比盆腔腹膜强,采用术后半卧位,可使渗出液集中流向盆腔,这对引流而言比较有利,也能控制感染面积,避免毒素吸收,降低患者中毒发生率[4]。③早期半卧位可显著提升患者术后舒适程度:妇科腹部手术过程中需要患者保持长时间的平卧位,若术后仍保持同种体位,容易造成损伤累积,增加患者疼痛程度和不适感。所以,术后指导患者早期进行体位变换,可有效避免损伤累积,缓解术后各种不适感[5]。本组实验得到如下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各项指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对照组腰酸、烦躁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这充分证明了早期半卧位的优势所在,与相关学者研究报道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6]。

综上所述,与传统去枕平卧位相比,早期半卧位的优势比较明显,妇科腹部手术后早期半卧位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使用和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佟影.全麻腹部手术后早期半卧位可行性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25):98-99.

[2]于淑云.80例全麻腹部手术后早期半卧位对康复质量的改善[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1(3):191-192.

[3]陈清.腹部手术后早期半卧位与康复关系的护理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0,30(6):80-81.

[4]刘虹,刘江.早期半卧位预防腹部术后腰肌酸痛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32):30-31.

[5]郭云霞.两种卧位对预防腹部术后后腰肌酸痛的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6):126-127.

[6]杨坤渹.全麻下行腹部手术后6h内改良低半卧位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5,08(9):142-144.

猜你喜欢
腹部手术妇科康复
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治疗研究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妇科阴道炎护理中的应用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米索前列醇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定预防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拟行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咽喉疼痛的研究
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及其防治探讨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