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琪 张金玲
【摘要】 合理的产业结构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优化产业结构可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提升经济实力;反之,则会阻碍经济增长。本文在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内涵的基础上,选取2003—2012年的数据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别对三次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对农业发展具有阻碍作用,技术创新对农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劳动力、FDI、技术创新对工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劳动力和技术创新对第三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优化 合理化 影响因素 三次产业
一、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变化,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增长质的提升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因此产业结构优化问题一直是广为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学者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Akbar Bride(2004)以匈牙利银行业为例对外资公司投资动机、FDI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指出以市场为导向的FDI有利于经济转轨国家的发展,但以资源为导向的FDI不利于东道国企业技术进步和福利增长。Caselli、Coleman(2001)和Lucas(2004)都认为缺乏高技能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积累的障碍阻碍了产业结构优化。赵峰(2005)认为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具备创新扩散和群集能力。唐德祥、孟卫东(2008)使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研发经费支出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作用机理和路径依赖。陈朔、冯素杰(2008)以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为样本,从三次产业结构变迁、进出口因素、劳动力转移和收入分配四个方面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考虑国情。韩颖、倪树茜(2011)将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与投入产出理论相结合,构建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因素模型,研究我国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寻求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规律,并提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建议。
二、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变量选择、数据和模型建立
本文在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因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十个变量分别检验三次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以第一产业总产值、第二产业总产值和第三产业总产值分别表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表示劳动力;以实际利用外资表示FDI;以R&D经费支出表示技术创新;因为农业受自然资源供给影响较大,所以考察自然资源供给对农业的影响,以农业播种面积表示自然资源供给;因为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所以考察固定资产投资对第二产业的影响,以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表示;本文研究的样本期间为2003—2012年,以期研究近十年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因素的变动情况,采用Eviews6.0对数据进行分析。
以产业发展规模为被解释变量,其余变量为解释变量分别对三次产业进行检验,初步建立计量模型如下:
(1)Y1=C1+?茁11X11+?茁12X12+?茁13X13+?茁14X14+?著1
(2)Y2=C2+?茁21X21+?茁22X22+?茁23X23+?茁24X24+?着2
(3)Y3=C3+?茁31X31+?茁32X32+?茁33X33+?着3
方程(1)对第一产业影响因素进行检验,Y1表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X11表示农业播种面积,X12表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X13表示实际利用外资,X14表示研发经费支出。
方程(2)对第二产业影响因素进行检验,Y2表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X21表示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入,X22表示第二产业就业人数,X23表示实际利用外资,X24表示研发经费支出。
方程(3)对第三产业影响因素进行检验,Y3表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X31表示第三表示第二产业就业人数,X32表示实际利用外资,X33表示研发经费支出。
2、模型分析及修正
第一,多重共线性检验及克服。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方程(1)拟合度为0.996,F检验显著,但t检验不显著,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对解释变量进行相关系数检验,得到相关系数矩阵,发现相关系数均较高,证实存在多重共线性。采用逐步回归方法检验和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分别做Y1对X11、X12、X13、X14的一元回归。其中X14的方程R2最大,以X14为基础,顺次加入其他变量逐步回归,经比较,新加入的X12使R2有所上升,且t检验显著,选择保留X12,再加入者其他变量,X13使R2有所上升,但t检验变得不显著,加入X11后R2有所下降,且t检验变得不显著,这两个变量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也较高,主要是X11、X13引起了多重共线性,因此将两个变量予以剔除,最后得到参数方程的拟合结果为:
(4)Y1=49087.22-0.98X12+2.76X14
方程(2)、(3)也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如上方法处理后得到回归结果:
(5)Y2=-64676.55+4.27X22+68.39X23+12.07X24
(6)Y2=-172259.4+8.33X31+17.15X33
第二,异方差检验。分别对方程(4)、(5)、(6)进行异方差检验,首先对(4)进行检验,设E1=resid,做E1与X12、X14的散点图,初步断定不存在异方差。进一步使用G-Q检验法,把原始数据按升序排列,去掉中间2个数据,得到两个容量为4的子样本,用OLS方法估计得到样本1的残差平方和为336787.2,样本2的残差平方和为3.244354,从而得到F统计量为9.63E-6,经查表得到临界值F0.05(2,2)=19,所以在0.05水平下,接受两组样本同方差假设,因此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使用以上步骤再对方程(5)、(6)进行检验,经检验均不存在异方差。
第三,结果分析。综上所述,最终确定计量经济模型为:
(7)Y1=49087.22-0.98 X11+2.76X12
t=(3.22) (-2.36) (5.49)
R2=0.994 R2=0.992 F=546.86 DW=2.61
Y1表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X11表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X12表示研发经费支出。由式(7)看出,劳动力对第一产业发展起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而技术创新对第一产业发展起促进作用。
(8)Y2=-64676.55+4.27X21+68.39X22+12.07X23
t=(-4.18) (3.93) (4.29) (11.35)
R2=0.999 R2=0.998 F=1447.108 DW=2.19
Y2表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X21表示第二产业就业人数,X22表示实际利用外资,X23表示研发经费支出。由式(8)看出,劳动力、FDI和技术创新对第二产业发展起促进作用。
(9)Y2=-172259.4+8.33X31+17.15X32
t=(-3.31) (3.56) (11.46)
R2=0.996 R2=0.995 F=821.73 DW=2.95
Y3表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X31表示第三表示第二产业就业人数,X32表示研发经费支出。由式(9)看出,劳动力和技术创新对第三产业发展起促进作用。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1、结论
劳动力对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负向消极作用,这是因为我国人均耕地少,大量过剩劳动力堆积在有限的土地上,不可能使用社会财富增加,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摆脱土地的束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增长点之一;劳动力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均起促进作用,这是因为高技能劳动者的进入推动了技术的提升,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技术创新对三次产业均起促进作用,这是因为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技术创新不但为我国科技进步提供广阔的创新平台,而且对科学研究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技术创新通过供求结构演化、资源优化配置等路径,完成对其它生产要素的渗透与提升,从而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根本性作用。技术创新关系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根本内涵,所以才能够成为一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首要因素。
FDI对第二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特征之一,FDI大量进入我国工业,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FDI的流入为工业带来技术和资金,通过技术和知识的技术溢出效应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带动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的产品生产,弥补了我国在技术上的缺口,加快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政策建议
(1)加大科技投入和经费支持力度。技术创新是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和动力源,优化产业结构必须加快技术进步,增强科学技术在产业结构数量和质量提高中的作用,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应增强科研投入,加快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产业竞争就是研发能力的竞争,而科研经费对研发能力影响较大,因此产业结构优化应加大科技的投入和研发经费的支持力度。
(2)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市场壁垒、城乡、地区差距是影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直接因素。应打破行政和要素壁垒,促进各种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应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使乡镇农村剩余劳动力平稳有序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有效提升劳动力素质。
(3)提升引资质量。目前我国所实施的引资战略只重数量轻质量、重引资轻引智、重引进轻管理,这与我国产业发展对外资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低质量低效率外资的流入只会进一步加剧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成为制约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制约因素。因此,我国引资应以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应服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实施自主引资,提升引资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峰:推进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J].財贸经济,2005(10).
[2] 唐德祥、孟卫东:R&D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于我国面板数据模型的经验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5).
[3] 陈朔、冯素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几个问题的国际经验和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08(3).
[4] 韩颖、倪树茜: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12).
(责任编辑:谌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