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摘要】 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的儿童用品被欧盟、美國和加拿大发起通报或召回的案件数量同比增长超过了50%,产品设计缺陷、安全性不足、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儿童用品的正常出口和市场信誉,这一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通过采取密切关注进口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动态、提升企业研发与生产的技术水平等措施予以解决。
【关键词】 儿童用品 出口 通报
一、我国儿童用品出口现状
儿童用品泛指供儿童及婴幼儿使用的产品,种类很多,包括儿童玩具、童装、儿童鞋帽、童车、儿童家具、儿童护理用品等。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对儿童用品的定义是:为不超过12岁的儿童设计或主要供其使用的产品。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儿童用品生产国与出口国,全球70%以上的玩具在我国生产。2013年,我国玩具出口额为123.81亿美元,其中,对美国出口43.15亿美元,对欧盟出口27.71亿美元。同期,我国童装出口额达32.95亿美元,童车出口28.49亿美元。虽然我国儿童用品的生产与出口规模都很大,但是近年来我国儿童用品的出口尤其是在向欧美国家出口时遇到诸多问题与障碍,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亟待有效应对。
二、我国儿童用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1、儿童用品频繁遭遇通报或召回
2014年前三季度,欧盟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RAPEX)、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加拿大卫生部共通报我国儿童用品723起,同比增长50.9%。三类质量问题较为突出,一是玩具及儿童文具中的塑化剂超标,共有186起通报涉及塑化剂即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超标,通报数同比增长126.8%,其中欧盟RAPEX通报184起,同比剧增124.4%。二是儿童服装的绳带安全问题,共涉及179起通报,同比增长34.6%,数量及增幅均创新高。主要涉及儿童服装上起固定、束紧或装饰等作用的细绳、条带的设计或布局不当,如服装因颈部、腰部等存在绳带而可能对儿童产生勒伤、缠挂、窒息等机械安全性危害。三是儿童用品上的小部件易脱落或易拆卸,引发儿童吞咽后的呛噎或窒息风险,共涉及167起通报。童装上的装饰件不牢固、玩具的小部件或电池可拆卸等均属此类问题,主要原因是设计人员的产品安全意识不强,设计存在缺陷,企业普遍缺乏对客户提供的样品、设计方案的验证能力,产品缺少防脱落装置、警示说明等防范措施,导致小部件不能承受扭拉、摔打、跌落、撞击等外力,还包括原辅材料本身的质量缺陷及生产过程问题,如装配、缝制等工序管理不善等。除玩具和儿童服装外,童鞋、婴儿车、儿童椅、儿童汽车座椅、婴儿背带、奶嘴等出口产品也遭遇通报或召回,主要原因有:设计缺陷导致安全隐患、有害物质超标等。
2、国外技术法规标准不断升级
欧盟对儿童用品质量安全的管控十分严格,相关的法规标准层出不穷。继2011年7月20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玩具安全法规《欧盟玩具安全新指令》的物理和机械性能部分生效之后,2013年7月20日,化学部分开始生效,目前《欧盟玩具安全新指令》已全面实施。2013年12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一份“技术资料指导性文件”,以帮助欧盟本地及进口玩具的制造商和进口商提交技术资料来证明其每种玩具都符合欧盟玩具安全指令,这意味着该规定执行后,我国出口欧盟的玩具都需要提供一份合规的技术档案。新规同时修订了REACH法规中的多环芳香烃限制令,规定其在橡胶塑料物品和玩具中的限量分别为1mg/kg和0.5mg/kg,新法规将于2015年12月27日生效。2014年,欧盟对多项技术法规进行了升级,4月修订了玩具安全标准EN 71-1,全面加强产品的物理和机械性能要求。4月2日,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公布了修订版玩具安全标准EN 71-7:2014(玩具安全标准第7部分:手指画颜料),对手指画颜料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对其中的亚硝胺、初级芳香胺、可溶性元素等作了限制,并规范了产品包装的警示用语,以及要求明确生产商的名称及地址。6月,又连续发布指令2014/79/EU和2014/81/EU,对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玩具和可能会放入口中的玩具中的双酚A及三种阻燃剂(TCEP、TCPP和TDCP)的含量加以限制,双酚A的迁移量限值为0.1mg/L,三种阻燃剂的限值为5mg/kg,欧盟委员会要求成员国最迟于2015年12月21日实施这一规定。9月25日,欧盟委员会发布通报,修订REACH法规关于儿童用品中铅的限量要求,拟禁止铅含量超过0.05%的可以被儿童放入口中的物品进入市场,拟生效日期为2016年第二季度。
美国方面,自2014年起,美国各州就儿童用品进行了一系列的立法活动。例如,扩大儿童用品中双酚A的禁用范围,限制儿童用品中的阻燃剂等,要求建立儿童用品中物质的高优先级化学品或高度关注化学品列表等。2014年年初,美国发布了关于婴儿沐浴椅、幼儿床及全尺寸围栏婴儿床安全标准的最终规则,以纳入最新版本的ASTM标准。同年3月12日,美国国会提出一项议案以修订《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该议案拟将针对儿童玩具和护理用品的邻苯二甲酸酯限制范围扩展至所有儿童用品。3月份,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至少通过了两项新的强制性标准,即婴儿卧式和坐式推车安全标准和婴幼儿软背带的安全标准。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标准也在提高。2014年8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玩具安全第6部分:玩具和儿童用品中某些邻苯二甲酸酯》,适用于玩具和儿童用品中塑料、纺织品及涂层部件中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的检测。过去只有欧美日等少数国家建立了玩具和儿童用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的检测体系,该国际标准的发布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相关监控体系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将加快邻苯二甲酸酯限令的国际化趋势。
3、安全评估增多加大市场进入难度
欧盟通过数据采集、危险评估、风险表征等步骤对特定化学物质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基于上述安全评估的科学性,欧盟往往借此直接更新技术法规标准,或是修订REACH等法规,增加了我国儿童用品出口的难度。欧盟已陆续发布多项高风险因子安全评估报告,如去年年初的儿童玩具中双酚A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提示该物质对儿童内分泌调节活动有影响,欧盟委员会随即修订玩具安全指令,将双酚A的迁移限量设定为0.1mg/L,此前该限量仅由欧洲玩具产业自愿执行,并非强制规定。2014年8月4日,欧盟委员会健康与环境风险评估中心发布报告,认为六价铬存在潜在的致癌性,并建议大幅提升玩具安全指令中六价铬的迁移限量要求,而此前,我国出口的童鞋已有多个批次因六价铬超标被欧盟通报。
三、促进我国儿童用品出口的对策
1、密切关注进口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动态,尽早采取对策
企业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解国外儿童用品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最新动态,并关注标签信息、包装材料等产品细节方面的要求,结合自身的产品类别,寻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解读和产品风险评估,尽早采取应对措施。根据进口国的要求,从产品设计环节和原材料选择环节入手,在生产线前化解风险。生产标准向欧美发达国家看齐,抓住推广和应用国际领先标准这一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扩大出口的机遇,促进儿童用品质量安全水平向国际水平靠拢。
2、关注国外的通报和召回案件,避免类似问题
要通过互联网密切关注欧盟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加拿大卫生部等发布的通报或召回信息,分析其原因,了解进口国的法规标准和产品通常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举一反三,吸取前车之鉴,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例如,儿童玩具、服装、鞋靴等的生产企业如果关注了欧盟RAPEX过去的通报案件,并对原材料、生产工艺、产品设计有针对性地加以改進,一定会避免遭遇贸易壁垒。
3、提升企业研发与生产的技术水平
企业应有战略眼光,加快转型升级,逐步采用高新技术和清洁工艺,落实生产规范,杜绝生产过程的原辅料污染和生产工艺不稳定造成的产品质量隐患,主动根据市场需求改进产品质量,提升技术力量,加大科研投入,以设计生产安全无害的产品为发展方向,稳固市场地位。尽快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与原材料,寻找使用更安全的替代品,例如,将制作玩具等的材料改为不需要添加塑化剂的软性塑料,通过替代物的使用或产品升级,避免邻苯二甲酸酯等物质在生产中的使用。
4、对客户提供的产品设计或要求进行充分的审核
在当前买方市场的形势下,部分企业为了保住订单,在经营上以客户要求为上,未严格按照进口国标准审核合同和样品,甚至明知客户产品设计有缺陷,也不加以拒绝,导致发生通报或召回。因此,为了确保出口儿童用品的安全,依外方订单设计出口产品时不可盲目满足客户要求,而应针对外方设计或原料选用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加强沟通,提出修改意见,并在合同中对产品设计的符合性等作出规定,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5、高度重视对产品生产各环节的管控
企业应将合规的观念及要求落实到操作层面,建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加工到组装,从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到制成品,每个环节都不能疏忽,都必须严格对照既定目标,遵照进口国标准要求来执行。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到产品的安全性,确保符合进口国的法规标准要求,严格控制高风险原材料的使用,不使用违禁物质。在原材料采购环节加强对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要求供应商提供检测报告,并建立高风险原材料合格供应商备案制度。
6、把好出货前的检测关,降低出口风险
产品出口前,应按照进口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安全项目检测,通过提升自身的检测能力、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等方式把好产品质量关,根据进口国的法律法规、产品的原材料构成、产品的生产工艺、产品的用途、买方的要求等多方面因素,科学确定产品的检测项目,确保不合规的产品无法进入市场。
【参考文献】
[1] 王世宗:2013年我国玩具产品进出口情况分析[J].玩具世界,2014(4).
[2] 仲妍:三大现象显示中国儿童用品输欧形势严峻[N].中国贸易报,2014-09-25.
[3] 张莉、熊俊、饶剑:我国出口童鞋召回报告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皮革,2014(14).
[4] 一粟:如何破解塑化剂超标之惑[J].化工管理,2013(1).
(责任编辑:刘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