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治江
今年元月,央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个月。如今6个月已过,央行“钦点”8家机构各亮绝招,这被业内视为个人征信业务市场化的“开闸”。
所谓个人征信,对许多有过贷款经历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当个人在银行办理过信用卡、贷款、为他人贷款担保等业务,其信贷交易历史信息就会被记入个人征信系统,从而形成个人的信用报告。在个人申请信用卡或是贷款消费时,商业银行便会查看申请人的信用报告,了解申请人的信用记录。
个人征信市场化,那么依法设立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将可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依法向合法的信息查询人提供个人信用历史记录。个人征信市场化破冰,也是对贯彻落实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具体落实。
在此之前,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由央行主导建立,可以开展个人征信服务的“正规军”只有央行征信中心及其下属的上海资信公司。央行的一小步,能否成为我国个人征信市场发展的一大步?而且个人征信业务市场化的“开闸”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个人征信体系不再是一家独大。个人征信体系是2006年1月由中国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建设并正式运营,大有一家独大的态势,这次“钦点”了8家机构,也正说明这种现状将会被改变,将来的个人征信体系可能会由多家机构共同来完善和运行,这对企业或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其次,个人征信体系将会更加完善。央行征信系统主要采集的是授信机构信贷信息,缺乏未与银行有借贷关系的个人或企业信息,许多未被系统覆盖的群体如学生、个体工商户等难以获得信用服务。此外,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众多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典当公司、P2P平台等却无法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经过这次的开闸,这方面的信息会更加完善和全面。
再次,个人征信体系将走商业市场化模式。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设运营的央行征信系统,截至2014年10月底,该系统分别为1963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及8.5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查询量分别达到8398万次和3.27亿次。总体来看,中国征信机构规模小,服务与产品种类少,信息获取难度大,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征信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随着需求量的增大,征信机构将向信息提供者付费获取信息,制作如个人信用报告及个人信用评分等个人征信产品,使用者需付费获得这些产品。据方正证券此前预测,考虑到我国人口基数的庞大,未来发展成熟之后个人征信市场空间很可能达1000亿元规模,前景非常广阔。
当然,要实现成熟的个人征信商业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正如评论家莫开伟所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市场信息对称和透明的经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中仍存在着各种欺诈及坑蒙拐骗等不讲诚信的行为,其症结在于个人信息化建设滞后,违法违规成本太低,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和顺利发展。加速个人信息市场化建设,使信息网络迅速覆盖全体公民,可推动诚信市场化建设,提高全民诚信意识和信用意识,推动中国市场经济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