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5-10-21 18:15王东升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溶栓

王东升

【摘要】目的 观察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卧床休息、吸氧、肝素钠、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50万U+生理盐水50 mL静脉滴注,然后以尿激酶100万U+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钙5000 U皮下注射,1次/12 h,连续治疗7天。结果 观察组相关动脉6 h内开通81例,开通率为90.0%,出血7例,出血率为7.8%,死亡2例(2.2%),对照组相关动脉6 h内开通63例,开通率为70%,出血7例,出血率为7.8%,死亡20例(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14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效果好,相关动脉6 h内开通率高,出血少,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溶栓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10..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持久严重缺血而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1],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2],需要及时正确的救治。因此,如何及时正确的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为脑血管医生的重要课题。溶栓治疗是治疗的基本原则[3],尿激酶是常用的溶栓药物,为观察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现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男55例,女35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63.3岁。发病至开始溶栓治疗时间为2~24 h。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20例,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70例。对照组男54例,女36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3.1岁。发病至开始溶栓治疗时间为2~24 h。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21例,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69例。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卧床休息、吸氧、肝素钠、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50万U+生理盐水50 mL静脉滴注,然后以尿激酶100万U+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钙5000 U皮下注射,1次/12 h,连续治疗7天[4]。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6 h内开通、出血和死亡情况比较

观察组相关动脉6 h内开通81例,开通率为90%,出血7例,出血率为7.8%,死亡2例(2.2%),对照组相关动脉6 h内开通63例,开通率为70%,出血7例,出血率为7.8%,死亡20例(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14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ischemic stroke)多是由于动脉硬化或者高血压性动脉狭窄与动脉内血栓导致引起的脑动脉内血栓,可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脑组织缺血坏死(Cerebral ischemic necrosis),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

尿激酶是从健康人尿中分离的或从人肾组织培养中获得的一种酶蛋白。由LMWtcu-PA 和HMW-tcu-PA 两部分组成。该药可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提高血管ADP 酶活性,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抑制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HMW-tcu-PA 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还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发挥广泛的溶栓作用[5]。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相关动脉6 h内开通81例,开通率为90.0%,出血7例,出血率为7.8%,死亡2例(2.2%),对照组相关动脉6 h内开通63例,开通率为70%,出血7例,出血率为7.8%,死亡20例(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14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效果好,相关动脉6 h内开通率高,出血少,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新春,张大鹏,王乐丰,等.冠状动脉内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17-522.

[2] 张克良,徐淑丽.半量瑞替普酶并低分子肝素溶栓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实用医学杂志,2011,27:870-871.

[3] 许泽武,刘珍珍,陈 阵,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荟萃分析.临床误诊误治,2012,25:42-45.

[4] 杨清成,张向东,郭艳平,等.急性脑梗死(6 h)的尿激酶、降纤酶与常规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5(3):193-194.

[5] 王效奇.《清腑柃对局灶性脑缺血急性期脑水肿神经元损伤及神经肽作用机制研究》[J].上海中医约杂志,2008,42(7):81-83.

猜你喜欢
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溶栓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