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琴
【摘 要】目的:探析细节管理在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68例窒息新生儿为对照组,给予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并常规护理干预,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出生的57例窒息新生儿为试验组,给予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并给予细节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复苏效果、窒息程度、复苏抢救中技术的应用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的复苏效果和窒息程度与对照组患儿的比较显著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在新生儿复苏适宜技术的应用中,面罩给氧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不规范率和心脏按压率上,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法中加以细节管理,有效地推广了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时显著改善了患儿的复苏效果,更好地改善了患儿的窒息程度,降低了心脏按压和不规范操作的几率,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复苏新法;细节管理;复苏效果
新生儿窒息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易发的情况之一,是由于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在分娩的过程中发生的循环障碍及呼吸障碍[1-2]。本文笔者通过对比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68例窒息新生儿及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出生的57例窒息新生儿情况,在采取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的背景下,分析应用细节管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68例窒息新生儿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出生的57例窒息新生儿为试验组,两组新生儿在分娩方式、胎龄、性别、体重等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①健全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法的细节管理机制:首先总结科室护理中的不足,并建立一个防范网,形成一个监控系统。其次,大力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指南》,将管理者的监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最后,将日常监督和定期考核的结果结合起来[3]。②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制度和规范新生窒息复苏流程:首先要建立一个关于高危儿的管理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高危儿的预见性和开始复苏的时间。其次,让儿科的医生向手术室和产房多走动,一起做好产时的监护和新生儿的复苏,尽可能地让每一例窒息新生儿都得到及时的救治。③建立一个复苏用物记录本:根据《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指南》中的要求,要将复苏用物备好,进行规范及定位、定量的放置,并换班交接,查对签名,一定要保证物品完好,设备功能良好,药品安全。并随时进行检查,及时补充,使用物的完好率达到百分之百,进而保证复苏工作顺利进行,挽救患儿生命[4]。④记录现场抢救情况,并制定成表,主要内容是:a.分娩前打开红外线升温台,胎头娩出不应急于娩肩而应立即挤净口鼻内的粘液,减少羊水吸入。b.对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快速评估,复苏在1分钟评分前开始。新生儿一娩出,应立即置于辐射保温台上,如果只是轻度窒息的婴儿,擦干全身,常规护理,清理呼吸道以诱发自主呼吸。c.紧接着摆正体位,清理呼吸道,擦干给予刺激,然后重新摆正体位。医务人员在采取上述措施时应抓紧时机评价新生儿的呼吸,心率及皮肤的颜色。首先评估呼吸。如果新生儿无有效呼吸,则必须马上要正压换气(面罩气囊通气)。如果新生儿有呼吸,第二步是评估心率。若心率>100次/min,新生儿仍发绀,一般是常压给氧,密切观察直至颜色改善。如果心率<100次/min,则需要正压通气,应持续30s,然后再查心率,根据心率决定进一步措施。当心率<60次/min进行正压通气的同时,应考虑心脏按压。一旦心率>100 次/min,同时新生儿有自主呼吸,可逐步减少正压通气至最终停止,持续有效正压通气和心脏按压30s心率仍<60次/min,需给予肾上腺素。d.羊水、胎粪污染后,进行患者有无活力的评估;e.对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f.记录复苏的过程;g.记录患儿复苏从开始至结束的时间;h.记录复苏人员;i.记录使用的复苏仪器;j.记录患儿复苏抢救后的结局;k.进行总结,复苏后密切观察。该表一式兩份,一份纳入病历,一份留在科室,并定期让医务人员对患儿病情进行分析,总结归纳经验,提高复苏水平。k.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培训:请专家进行讲座,对足月和早产儿、剖腹产和自然分娩的患儿讲解不同的复苏方法。对复苏使用的仪器进行讲解,如何使用,注意事项等,可以实物演示,应用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并定期进行考核,对于不规范的操作进行强化训练[5]。
1.3 疗效判定标准[6]
采取Apgar进行窒息程度的评分,Apgar主要是肌张力及运动、皮肤颜色、心率、呼吸、反射。满分为10分,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4分以下为重度窒息。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软件对两组新生儿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进行检验,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以卡方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程度及复苏效果
试验组患儿的复苏效果和窒息程度与对照组患儿比较显著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比较两组新生儿复苏适宜技术的应用情况
两组患儿在新生儿复苏适宜技术的应用中,面罩给氧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不规范率和心脏按压率上,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2.2 比较两组新生儿复苏适宜技术的应用情况
两组患儿在新生儿复苏适宜技术的应用中,面罩给氧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不规范率和心脏按压率上,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