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2015-10-21 17:26聂凤莉祁海霞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肢体功能康复治疗脑卒中

聂凤莉 祁海霞

【摘要】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病程为6~24 h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疗法,在急性期给予患者关节功能锻炼等康复项目,治疗组则在急性期介入康复治疗,疗程为1个月。结果 对比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评分,两组的肢体功能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程度对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针对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治疗中,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的促进脑卒中患者的恢复,尤其是在急性期介入康复治疗,对于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与改善,

疗效明显。

【关键词】脑卒中;Fugl-Meyer评分;急性期介入;肢体功能;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49;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14.0.0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体保健意识的加强和医疗水平的提升,因脑卒中所导致的死亡率比例下降,然而同比死亡率,该病所导致的致残率却明显升高,对于致残患者,因身体机能的缺失,比正常人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这种背景下,康复医学应运而生,康复医学理念及康复治疗手段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已经得到医学界的认可,然而,康复医学介入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在医学临床上甚为少见,本文就康复治疗介入脑卒中急性期展开研究,就其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观察[1],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病程为

6~24 h脑卒中住院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2008年全国心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经影像学诊断确诊为脑血管破裂或脑梗死,男3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3±5.82)岁,其中脑血管破裂14例,脑梗死36例,伴有糖尿病38例,伴有高血压45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取及排除标准

选取标准:脑卒中首次发病,患者病程6~24 h,同时发病时伴有相关肢体功能障碍,肌力水平4级以下,除此外,并无其他严重的器官衰竭和严重并非症,生命体征平稳。

排除标准:脑卒中多次发生,年龄>75岁,病情极为严重甚至威胁生命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组患者在施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展开对症支持治疗,急性期完成结束之后开展相关康复治疗。

治疗组患者急性期发生住院后,即刻开展治疗并介入康复治疗,针对其肢体功能障碍展开康复治疗,主要以神经肢体康复为主,经过专业培训的康复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姿势体位和关节被动活动的康复训练,具体的关节被动活动包括指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腕关节等关节的内外曲展、伸缩、抬举、扭旋,2次/d,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康复师还应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在住院过程中选择正确的健侧卧位方式和有效恰当的支撑点,保证患者的患肢关节功能障碍部位康复,同时定期对患者的肢体功能部位肌肉进行牵拉和按摩,避免肌肉僵化,保证肌肉放松,对于发病1~3周的患者,很可能会发生肌力降低、肌张力松弛的软瘫,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康复师应当指导患者进行相关的翻身训练、平衡训练、桥位训练及肢体控制功能的锻炼,保证其肢体功能的强化,2~3次/d,以15天为1个疗程,持续康复训练1个月。

1.4 评价指标

治疗结束4个月后,根据身体情况对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情况进行Fugl-Meyer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介入康复治疗与常规治疗对比,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速度更高,康复程度及效果更好。见表1。

3 讨 论

3.1 康复治疗介入脑卒中急性期理论基础

脑卒中发生后,患者因脑血管破裂或者脑梗死导致脑细胞大量死亡,患者短期内出现神经功能混乱,从而导致肢体功能障碍[2],大脑具有可塑性,随着脑卒中的治疗,患者凭借大脑的可塑性能够更好的让大脑神经网络重新塑造结构与功能的新平衡,从而达到神经控制下肢体功能损伤的重新恢复,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能够更好的为神经功能恢复后肢体功能损伤恢复奠定基础。

3.2 康复治疗介入脑卒中急性期的最佳时间

随着医学界对康复治疗介入脑卒中急性期治疗的关注,大量临床理论和实践数据结果证实,康复治疗介入脑卒中急性期的时间越早,对于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的改善和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促进效果越大,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脑血流量供应和缺血状况改善,这对于病症发生后处于焦虑和忧郁状态的患者而言,无疑带来了福音。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介入康复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其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3],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的保证患者早日摆脱病魔的困扰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潘 洁.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5:12-14.

[2] 梅元武,童萼塘,胡 波.脑卒中后脑循环自动调节障碍(讲座)[J].中国康复,2010,04:88-89.

[3] 龚 涛.脑卒中几个主要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04:127-128.

本文编辑:吴玲丽

猜你喜欢
肢体功能康复治疗脑卒中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内侧柱支撑重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
浅析早期健康教育对促进脑血栓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有效性
针灸配合康复临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探析
康复介入时间对小儿中重度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