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有疑 疑则进也

2015-10-21 18:23李绍青
学校教育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趵突泉理解课文省略号

李绍青

宋代教育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可见,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质疑是知识的窗户,才能的马达,创新的动机。学会质疑是创新的开端,学会质疑是启智的关键。所以只有教学生学会质疑,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才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发现和解决问题。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深入阅读语文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紧扣课题质疑

课题一般是文章的中心或主要内容的缩影,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眼睛。 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思考,就能提出好的问题。例如《飞夺泸定桥》中的“飞夺”一词是全文的文眼所在,我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在“飞夺”上下功夫,结果学生提出了:“泸定桥在哪里?为什么要夺下泸定桥?怎样夺泸定桥?结果呢?夺的前面为什么要加上一个飞?”解决了这几个问题,也就理解了文章的重点和中心。教师只要抓住这几个问题,就能顺利了解文章的重点和中心,也就能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

二、找文章的中心词语质疑

文章的中心词是全文的核心,全文都围绕它展开的。如《草船借箭》一课,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句中的“神机妙算”就是文章的中心词。可引导学生在“神机妙算”上做文章。诸葛亮敢用草船借箭,他首先算到了什么?为了保证借箭成功,他还算到了什么?从“神机妙算”中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些颇有质量的问题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钥匙,不仅可以取代老师的分析,而且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提炼关键词语质疑

文章是作者的心血,文章中每个字词都会洋溢着作者浓浓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有时抓住一些关键词语进行质疑问难,深入探讨,常常会成为理解一篇课文的突破口。它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感知课文描述的情景,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养成准确的语言表达习惯。

四、抓住重点段落、难句质疑

小学语文课文多是出自名家之手,一字一词独具匠心,一些重点字词堪称“文眼”,有的句子言简意赅,言尽意远,统领全文。教学时,可以从这些词句入手,深刻剖析,层层推进,串联全篇,这样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在初读课文阶段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而在精读课文时则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尤其是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

五、抓课后的创新质疑

如在教完《草船借箭》后发问: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请大家探究?有一位学生提出:“为什么诸葛亮比周瑜高明,原因是什么?”显然,这一问题闪烁着思维的智慧火花。于是,我立即将它提升为:在筹划备箭上,周瑜与诸葛亮在策略上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小组讨论,学生认识趋于一致:诸葛亮的思路和周瑜不一样,周瑜是以常规思路来思考的,以为箭只能以“造”才能得到;而诸葛亮用创造思维来思考,想到以“借”可得到箭,也就是以“借”代“造”的方法智取。课题中的一个“借”字就说明诸葛亮的谋略智慧要比周瑜高明得多。这一精彩的质疑、答疑,不仅表明了创新质疑在教学中的至关重要的地位,而且也启示我们把握创新质疑模式的重要性。

六、抓文章表达的特点质疑

读一篇文章既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又要理解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掌握了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才能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如《索溪峪的野》一文,根据文章结构特点可问:文章先总写了什么?再分写了什么?二、三、四、五自然段又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哪些修辞手法?文章第一自然段和二、三、四、五自然段有什么关系?这三个问题解决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理解了。

七、对文中貌似矛盾的内容进行质疑

语文教材中常有看似矛盾实是精彩之笔的描写,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矛盾之处,并加以质疑,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在教《趵突泉》这一课时,有位学生在自学中对“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美”时,提出质疑:“济南有三大名胜,为什么说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美呢?应该是三分之一呀!”针对这个问题,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进行合作,积极研究,各抒己见。有的说趵突泉太美了,就应该占一半;有的说既然是三大名胜就应该是三分之一,因为它们各有各的作用。通过讨论,明确了趵突泉在济南这个泉城中的地位。学生的思考从浅薄一步步走向深刻。可见,对矛盾处进行质疑是解决问题的不竭动力。

八、空白处质疑,发挥想象

教科书中有的文章作家往往故意留下一些思维空白,令人暇想,发人深思。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空白进行质疑问难。如在教学《唯一的听众》一文时,课文的倒数第二段只是用省略号单独作为一个自然段,而这个省略号是很值得好好推敲的,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就引导学生先用质疑的形式进行补白。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我心里会有怎样的感慨?会想些什么?”“以后的每天早晨,‘我还会在树林里拉琴吗?”“老人还会早早地等着‘我吗?”……然后,发挥想象,根据质疑把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情景补写下来。通过补白,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更加懂得了这个省略号所表达的耐人寻味的意思,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暇想空间。

九、从标点符号上质疑

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不一样,它能帮助我们识别句子,辨明语气,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可以引导学生从标点处质疑。在《惊弓之鸟》中有这样一句话:“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有学生提出:“为什么魏王的话里有两个‘!?‘真有这样的本事可以用句号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及魏王此时的心情——大吃一惊,懂得更羸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來让魏王非常吃惊,进而看出更羸的本事大。

古语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会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趵突泉理解课文省略号
省略号来了
省略号
趵突泉
神奇的趵突泉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自报家门的省略号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
正确使用省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