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动力机制研究

2015-10-21 17:23闫培林
创新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动力机制满意度

闫培林

[摘 要] 为缓解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农村的发展,中央先后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通过完善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达到城乡发展一体化。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农村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下探讨河南省农村发展的动力问题则显得更有意义。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区;动力机制;群众参与;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F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6-29-4

Study on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New Rura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in Henan Province

Yan Peil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Zhoukou Henan 466001)

Abstract:To alleviate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ide,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uccessively puts forward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nd ”Actively promoting the rura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It can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perfect of rural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social security, etc. As a big agricultural province, Henan provinces rural develop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ut there is still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moti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construction, it is more meaningful to discuss the problem of the motive forces of the rural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Keywords:the new rural community; dynamic mechanism; masses participation;satisfaction

1 動力机制含义概述

动力即一切力量的来源,分为机械类动力和管理类动力。机械类动力指使机械工作的各种作用力,如风力、水力、热力等;管理类动力指对事物的前进和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力量,这些力量可以从物质、精神、信息方面来体现,因此,管理动力可以分为三大类: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1]。

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管理学上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着基础性的、根本的作用。把机制的本义引申到社会领域,就产生了社会机制。机制的建立,一靠体制,二靠制度。体制主要指的是组织职能和岗位责权的调整与配置;所谓制度,广义上讲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以及任何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也可以说,通过与之相应的体制和制度的建立(或者变革),机制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2]。因此,社会范畴的动力机制不单由某一因素形成,需要由影响主体的多种因素相互配合,并通过合理的体制和制度形成自适应系统。

2 国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借鉴

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如韩国、日本、德国等,已经在农村改革和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河南省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借鉴。

2.1 积极的政府管理

在新村运动的主要阶段特别是初始阶段,韩国政府动用所有的行政力量,自上而下形成了统一的指挥运作体系。中央成立了运筹委员会,负责总体策划和统筹运作,全国各市道(省)、郡府(县)和邑面(镇)设立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委员会,每个乡村设立新型农村社区指导者和里洞(村落)设立开发委员会,从上而下用形成了强大的行政助推力。

2.2 发展现代化农业

2.2.1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韩国推行建设“农工地区”计划。即由政府搞好基础设施,以便“民间”进入区内开办工厂企业[3]。同时,以减免税收的优惠办法鼓励大城市的工厂、服务行业往“农工地区”迁移;日本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为农业经营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农业资本的收益率;德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投入大量资金修筑道路、桥梁和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同时结合土地管理,对农户进行重新安置,建立新的现代农村住地,改进公路和街道,建设公用事业配套设施。

2.2.2 发展农业协作

韩国政府扶持发展协同作业与合作经营,拨出大量资金扶持农户自发的协作、合作组织,同时直接组建农协;日本农协通过兴办各种服务事业,把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全国统一的市场紧密联结起来,有效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德国根据某一产品或某一项农业功能或任务而成立一种合作社,合作社由农户提交股金,有的还吸收一部分政府的财政补贴。

2.3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韩国政府为了调动农民参与新村运动的积极性,规定农民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即使对村民有好处的事也要先征求村民意见,决不强制推行,实施村民监督制度;改善农民经济权;并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年金(退休金)制度;实行完全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高中及大学对农民子女实行一定比例的名额优待,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2.4 鼓励社会机构和人员参与

韩国政府加强新型农村社区指导和公务员的联系,分工协作。同时,对国会议员、各部部长、大学教授以及新闻、企业职工、将军、公务员、指导员集中培训,共同讨论,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德国,通过给以青年农民发放高额的投资补贴,以鼓励青年人进入农业和从事农业生产,因此,经过系统培训后上岗的德国农民实际上已成为知识型的农业工人。

3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动力机制问题分析

动力機制理论告诉我们,动力机制就是激励机制,是一种事物得以发展和推进的推动力,同时,动力机制是由一系列因素构成的,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成为一体,通过体制和制度的约束使得事物的发展具有自控性,减少人为因素影响。国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影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因素主要有政府管理、经济发展、群众参与以及社会力量参与四个方面。

3.1 有效的社区管理未建立

虽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已提出几年,但仍有很多农村并未形成强有力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机构,还是采取村务管理的老办法,即使有相应的管理人员,也没有形成实质的建设方案和政策。社区的管理人员大都由过去的村委干部兼任,对农村社区的概念和本质以及如何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等问题,没有系统的论述,因此,一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只是停留在表面和口头上。

3.2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经济基础薄弱

3.2.1 基础设施不完善

从调查的情况看,河南省农村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除了通信系统覆盖率较高,其他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包括供电系统不稳定,小学、中学设施落后等。主要原因:一是政府投入资金不足,不能满足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需要;二是集体经济薄弱的地区,缺乏可用资金;三是企业参与、社会组织投入、个人赞助等社会力量参与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社区建设的顺利发展。

3.2.2 现代化农业落后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大地园林化、操作机械化、农田水利化、品种良种化、栽培科学化、饲养标准化和农村工业化。在以河南省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提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然而,河南省的农业现代化依然落后,这不仅是河南省的农业现状,也是全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3.3 农民参与度不足

调查发现,河南省农民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较大的热情,但他们却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参与度低,甚至不知道本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和规划,不了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等。究其原因如下:一是政治地位低下。政治地位的高低与村中各项事务的参与基本成正比,因为政治地位高的人只有积极参与才能维护和实现自身的个人利益;二是文化因素。虽然文化程度并不是衡量参与率高低的绝对指标,但文化水平越高的人相比那些受教育程度低的对村庄事务的理解和应对都要高一些,参与效果会好一些;三是干群关系。普通村民对选举不关心持冷漠态度,不积极参加选民,并且对乡镇干部评价较低,绝大多数人认为村干部会抓住一切机会谋私利,因此,不愿参与选举或配合村领导工作。

3.4 缺乏社会力量的参与

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依靠农民自己勤奋劳动,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政府、农民和社会力量三者构成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系统,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不能使目标实现。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河南省社会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整体力量仍然比较弱小,社会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模式单一且缺少规则。

目前,有许多企事业团体、单位、学校、自治组织等社会组织,对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仅仅停留在资金扶持这一认识上。尽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对于社会力量这个特殊的主体来说,仅停留在这一认识上显然与其所应担当的职责不相符。况且,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可能总是依靠资金扶持来运作,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是一种不科学的短期效应模式。

4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现途径分析

4.1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循序渐进的推行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保障等的全面建设,并不仅仅是模仿城市居民的居住形式生活,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建成需要农村根本面貌的改变,需要长时间循序渐进的发展。然而,由于一些基层组织对这一概念的模糊,导致以“合村并居”代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全部内容,由于条件不具备,在“合村并居”中违背民意,侵犯村民的利益,引起了村民的反感和抵制,扭曲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宗旨。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逐渐改变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保障的基础上形成。

虽然“合村并居”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一定意义,但在实施中存在的经济和管理问题显示,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配套条件并不完善,需要从政府管理、经济发展以及村民和社会参与多方面发展,并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使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得以实现。另外,我国目前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上推行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我国城镇化水平并不太高的情况下,城镇化发展的趋势要优于新农村建设,在有限的人力和物力的前提下,资源依然优先投入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需资源就会相对缺乏。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道路是漫长的,只有根据社会整体的发展状况以及农村发展的背景循序渐进的发展。

4.2 加强基层组织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组织协调能力

新型农村社区组织是新型农村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党组织和本社区党员大会的决议;讨论决定本社区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强化对社区公共服务的领导,完善社区服务功能;领导和推进社区民主政治建设,支持和保证农村社区自治组织、经济组织、群团组织和公益性组织等充分行使职权,加强对各类组织人员的管理监督。选优配强社区领导班子,将新型农村社区干部培训工作纳入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依托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和大中专院校,分级分层次做好干部培训工作,着力提升他们领导社区建设、促进社区融合、发展社区经济、维护社区和谐的能力[4]。

4.3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4.3.1 完善社区基础设施

大力推动城镇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深作为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路径。

4.3.1.1 要增加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集中度

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就是为了弥补各个自然村规模小、人口少的分散优势,而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关联度,有利于发挥基础设施的最大效应,提升村民的整体生活水平。

4.3.1.2 要鼓励参与主体与资金来源的多样化

应整合政府、私人和第三方部门的力量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对于公共性质较强的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应由政府作为主要承担力量,对于一些小的工程,则可以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由一些私人的组织来承担,政府来负责工程的监工,这种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励多方主体的参与积极性;政府应通过各种政策的引领,广泛吸引各种私人资金的投入以更好地丰富融资渠道。

4.3.2 发展现代农业

4.3.2.1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进而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迫切需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则为农业机械化开辟了广阔空间。

4.3.2.2 发展特色经济

发展农村特色经济是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实力的客观要求,是打造特色城镇,推动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城市化发展,进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必由之路,以及保持农村社会环境稳定的需要和增强农村竞争力,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河南省作為农业大省,具有多种特色,如农产品资源丰富、剩余劳动力多,用工便宜、旅游资源丰富等,为保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可采取一些策略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准确定位农村特色经济,特色产品化和商品化,特色经济产业化,特色经济品牌化。

4.3.2.3 发展农业合作组织

农业作为一个弱质产业,从而使个体的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农民的合作,从而使农业经济主体的合作对于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市场地位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河南省作为以农业为主的大省,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发展机械化规模作业,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但目前河南省已有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仍以生产领域为主,合作层次较低。随着土地流转的进一步加深以及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进一步加强,农业合作组织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4.3.2.4 加强河南省农村教育和农业培训

大力发展河南省农村教育事业,需要不断提升河南省农村教育的硬件和软件。目前,农村经济的落后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许多农村基础教育的条件差,不仅影响教学质量,还造成了优质师资的流失,从而使农村教育陷入恶性循环。因此,政府需要增强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同时通过农村教育的多元化投入缓解农村教育的经济困境。另外,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离不开农民的科技培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通过提高农业科技能力,增加农产品的深加工,才能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农业培训紧靠政府的投入是不够的,需要推动社会各界参与农业科技的发展,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机构的参与和合作才能使农业科技得到广泛的推动。

4.4 加强村民参与机制建设

加强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村民参与机制建设可以有效推动当地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首先,要完善村民参与机制,完善村民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其次,建立村民意见的收集、回应机制,广泛收集村民对社区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增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智力资本;最后,建立村民监督机制,及时修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4.5 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才刚刚起步,社会参与的模式、形式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来形成,其中最根本的就是为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当有一定的制度和规则,否则,处在无规则状态之下的社会力量,仅凭个人喜爱参与,并不能达到社会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长效机制。因此,努力在制度上寻求突破,形成科学的、有序的社会力量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不仅仅是三者良性互动的需要,也是社会力量不断成长的需要。社会参与的模式应注重建立健全结对共建的长效机制,努力推进社会结对由自发向自觉、由单一向群体、由单纯给钱给物向双赢共建转变。

5 结语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付出长久的努力,并非朝夕之功可成。河南省经济薄弱,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需要逐步推行,需要借助国家发展的宏观环境,结合自身的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形成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同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是农村居民,河南省应注重农村居民实际需求,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才会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成林.论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内涵与内容[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3(1).

[2] 陈社通.农户合村并居意愿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3(2).

[3] 温铁军,杨春悦.综合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问题[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0(2).

[4] 刘云升.合村并居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价值选择[J].学术月刊,2011(4).

猜你喜欢
动力机制满意度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消费者满意度稳中有升 消费环境建设仍需加力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
科技查新服务业变革优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现状与动力机制研究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