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日飞
摘要:我国在施工管理中引进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已多年,但是,运用动态控制原理控制项目的目标尚未得到普及,许多施工企业还不重视在施工过程中依据和运用定量的施工成本控制、施工进度控制和施工质量控制的报告系统指导施工管理工作,项目目标控制还处于较粗放的状况。应认识到,运用动态控制原理进行项目目标控制将有利于项目目标的实现,并有利于促进施工管理科学化的进程。
关键词:项目目标;动态控制;纠偏措施
莞惠城际轨道交通项目某标段位于惠州市仲恺高新区,线路经惠州市陈江镇、惠环镇。施工地段位于仲恺大道,标段里程为GDK84+686~GDK90+840,正线长2.126km。其中桥梁长2.053km(含高架车站)包括仲恺大道2号特大桥、仲恺大道4号特大桥、陈江车站及惠环车站,侵限路基长0.073km。自2009年8月开工以来,积极运用项目目标动态控制方法,有效协调好进度、质量、安全和成本相互制约,达到相辅相成效果。
一、运用动态控制原理控制施工进度
(一)施工进度目标的逐层分解
施工进度目标的逐层分解是从施工开始前和在施工过程中,逐层地由宏观到微观,由粗到细编制深度不同的进度计划的过程。项目之初,项目部通过编制施工总进度规划、施工总进度计划、项目各子系统和各子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等进行项目施工进度目标的逐层分解。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结合现场进度阶段性更新。将项目分解细化为5大单位工程:仲恺大道2#特大桥、陈江车站、仲恺大道4#特大桥、惠环车站、路基;现场实际施工中又将单位工程分解: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编制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桩基、承台、墩柱、梁等;通过下发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指导作业层施工;及时完成检验批的签认、施工日志的正确填写等。
(二)动态跟踪和控制
1、按照进度控制的要求,收集施工进度实际值。
项目部尽心组织,每周一进行施工生产例会和安全例会,及时收集上周施工进度实际值,讨论上周现场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以后重复出现,及时下发下周生产计划等。
2、定期对施工进度的计划值和实际值进行比较。
结合项目规模和自身特点,项目部制定每个月的控制周期,比较施工进度的计划值和实际值时应注意,其对应的工程内容应一致,如项目部多次制定针对特定阶段的里程碑事件,以里程碑事件的进度目标值或再细化的分项工作的实际进度。如:惠环车站C轴承台、墩柱施工进度,因为其直接决定上面路面恢复,开放交通,交通导改,A轴桩基施工;惠环车站A轴军用光缆的迁改成功,决定A轴桩基施工,而A轴桩基、承台、墩柱施工是惠环车站上部结构和咽喉区横梁、连续梁施工的基础;惠环车站A轴墩柱施工,决定惠环车站及咽喉区连续梁能否全封闭施工。惠环车站咽喉区横梁的施工决定上部道岔连续梁能否施工等。
3、通过施工进度计划值和实际值的比较,如发现进度的偏差,则必须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进行纠偏。
(三)调整施工进度目标
如有必要(即发现原定的施工进度目标不合理,或原定的施工进度目标无法实现等),则调整施工进度目标。
二、运用动态控制原理控制施工成本
(一)施工成本目标的逐层分解
项目部积极狠抓项目成本控制,并严格遵从公司的“二次经营”思路,以“对外讲信用,对内讲效益”的理念,制定“开源节流”相关措施:
1、落实对图纸工程量和合同工程量的复核,看是否有漏项;及时将图纸工程量与现场实际工程量对比,看是否多发生工程量。
2、每月物资分析及成本分析,实行限额领料制度,防止物资的超计划调拨,做好调差材料的统计分析。抓好合同材料价差,按可调整、不可调整分别建立统计。
3、积极收集和完善设计变更等支撑性资料。对管线迁改和道路改移及时做好资料、及时签认,阶段性进行项目总成本的测算和分析。
4、施工中及时办理变更设计和工程签认,对施工中特殊方案措施及时完成编制报批,形成会议纪要等文字性文件。
5、编制合理的、切合实际的施工方案,根据工程和具体情况,组织优秀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作业队伍;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在工序安排上,分部分项工程实行流水、交叉、穿插作业;合理安排、使用劳动力;以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二)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成本目标进行动态跟踪和控制
1、按照成本控制的要求,收集施工成本的实际值。
2、定期对施工成本的计划值和实际值进行比较。
3、通过施工成本计划值和实际值的比较,如发现进度的偏差,则必须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进行纠偏。
三、运用动态控制原理控制施工质量
项目部严抓质量关,成立“质量环保工作小组”;实行“PDCA法”,落实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主抓物资设备和试验室,确保用在工地上的混凝土合格优质。
1、以预防为主,强化事前控制,施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作业指导书、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等。
2.贯彻事中检查为主的原则进行过程控制,严格执行过程三检制、工序交接制、样板制、例会制度及奖罚制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
3.贯彻事后及时检查整改原则,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并根据事故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4、重视施工测量工作,成立测量组,标准高效,确保测量放样和水准测量的准确性。严格落实脚手架、钢筋、模板、混凝土和预应力工程符合规范要求。
5、积极配合质检站、业主、监理站和公司的各项专项检查,及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引以为鉴,举一反三。针对反复遇到的问题,成立专项小组,调查研究:
(1)现浇简支梁梁体端头处预埋钢筋与预应力钢筋相冲突;(2)由于现场两片梁之间实际张拉空间需要,对预埋钢筋的处理;(3)车站预应力横梁与框架柱竖直主筋相冲突,且张拉槽位于最外排主筋的内部,该怎样处理Φ32主筋确保张拉空间需求。首先及时下发专项技术交底,强调现场实际操作过程中严禁自行切割,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布置预埋钢筋;然后主动联系设计,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形成由设计、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共同认可方案的会议纪要;最后过程中严格監控,务必保证梁体封端和预应力施工的质量。
四、项目目标动态控制的纠偏措施
为响应业主制定的工期目标和公司的经营目标,项目部结合自身项目情况,严格按照公司相关文件和指导思想,积极制定项目目标动态控制的纠偏措施,主要包括:
1、组织措施:分析由于组织的原因而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项目管理班子和部门人员、项目组织结构、任务分工、管理职能分工、工作流程组织等;
2、管理措施:分析由于管理的原因而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进度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改变施工管理,强化合同管理,索赔,强化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承发包模式,网络计划技术,信息技术等;
经济措施:分析由于经济的原因而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如落实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所需的资金,借助外界有利资源,制定激励(奖惩)措施等。
3、技术措施:分析由于技术(包括设计和施工的技术)的原因而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优化施工方案,改进施工方法,改变施工机具,调整设计,强化施工技术等。
五、小结:
通过比较分析动态控制原理,结合该项目部实际构造和在工程施工管理的众多案例,可见动态控制原理在项目目标控制的广泛应用,分别从施工进度、施工成本和施工质量等方面探讨,充分运用动态控制原理后,进一步优化进度、成本和质量三者间内在联系,使彼此达到相辅相成,共同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戚安邦.项目管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顾平.现代质量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