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富 何兆益
摘要:为了了解我国农村公路的发展历程,合理定位当前发展状况,通过收集政府网站数据,查阅国内相关期刊文献,做了详细地调查论证,全面介绍了我国农村公路的概念提出、取得的建设成就以及该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们所作的研究,同时指出了我国农村公路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笔者的观者。
关键词:农村公路;发展现状;理论研究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它沟通城乡,促进城乡交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它同时又不断打破农村交通落后的局面,填补中国公路网的空白区域,推动我国交通建设新的发展。伴随着高速公路技术和建设的发展,我国农村公路不管是正经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1],理论研究方面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1农村公路概念
关于“农村公路”这一概念有不同的说法。
文献[2]规定: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并按技术等级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具体划分标准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
文献[3]规定:县际公路一般是指连接相邻县与县之间的公路,包括经济干线、口岸公路和省际间公路。农村公路一般是指通乡(镇)、通行政村的公路。通乡(镇)公路是指县城通达乡(镇)、以及连接乡(镇)与乡(镇)之间的公路。通行政村公路是指由乡(镇)通达行政村的公路。
2005年为落实《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按期完成2006年—2010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的建设任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的文献[4]规定该办法适用于通乡(镇)公路、通建制村公路。通乡(镇)公路是指县城通达乡(镇)或干线公路连接乡(镇)以及连接乡(镇)与乡(镇)之间的公路。通建制村公路是指由乡(镇)通建制村或干线公路连接建制村以及由一个或经多个建制村连接国、省、县、乡公路的公路。
2006年制定的文献[5]所称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农村公路建设应当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其中,乡道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在当地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村道由村民委员会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建设。
2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成就
2.1发展规划
我国“十五”(2001-2005)交通发展专项规划关于农村公路指出:公路是农村地区的主要交通方式,农村公路建设要坚持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与当地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小城镇建设及资源利用相结合。重点抓好通往经济中心、交通中心,以及连接国、省干线公路的“出口路”建设;抓好资源开发、旅游、贫困地区联片开发的“经济路”建设;抓好通往不通公路的乡镇、行政村的“通达路”建设。到2005年,公路交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得到初步缓解。
我国“十二五”(2011-2015)规划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就包括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计划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00万公里,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东中部地区行政村、西部地区80%以上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
2.2建设成就
2003至2005年,可以称作是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起步期,在此期间,农村公路从无到有,从有到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一五”(2006-2010)期间,新改建农村公路187.12万公里,五年新增农村公路59.13万公里,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达350.66万公里,是农村公路发展投入最大、成效最显著的五年。下面是农村公路网站给出的小部分统计数据:
四川省2006年全年完成投资59亿元,完成里程12000公里。2006年10月底,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已完成农村水泥路建设481.6公里。
2000年至2006年间,甘肃共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3242个,建设总规模达32602公里,仅国家和甘肃省补助投资就有52.4亿元。截至2006年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80849公里,1271个乡镇全部通了公路,其中沥青(水泥)路占66.3%,17008个建制村通了公路,占全省建制村的67%。
2004年至2006年的3年間,青海省交通厅向循化县下达村道硬化工程计划657公里,补助资金4842万元,分别占全省总计划的9.65%和10.04%,先后有118个建制村9.8万农民走上了水泥路。
总的来看,2003-2010年是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高峰时期,全国大力突进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绩,对能收集到的数据统计见表1。
表1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成就
Table1ConstructionAchievementsofRuralRoadinChina
年份 新建里程(万千米) 新改建总里程(万千米) 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万千米) 已完成投资(亿元)
2006.1-10 - 22.3 302.61(年底) 1214.5
2007.1-7 - 14.3(37.2) 313.43(年底) 786.2(1854.25)
2008 11.01 - 324.44 -
2009 12.47 - 336.91 -
2010 13.75 - 350.66 1923.82
2011 5.74 18.75 356.40 2010.13
2013 22.08 - 378.48 -
2014 9.68 - 388.16 -
注:数据内容来源于农村公路网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网站,括号内数据为度数据,没有填写部分表示没有找到相关统计值。
2.3理论研究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各式各样的机械化交通工具在农村开始普及,而交通安全设施的投入未能同步跟进,致使农村道路上交通事故频发。目前我国主要针对高速公路和等级公路做了交通安全评价分析,而此方法又不适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于是苏澎、唐伯明等人建立了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为山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的有序推进提供决策依据[6]。
在农村普遍使用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研究方面,国内也取得了诸多成就。交通部专家委员会于2003年编写了《县乡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提出了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结构设计的方法,给出了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推荐厚度[7,8]。
浙江省在2006年制订了地方标准,使农村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工作,有了统一的厚度标准[9];
长安大学赵桂娟针对低交通量道路技术标准与路面结构,研究了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结构[10]。
東南大学卞凤兰按照常用路面结构组合原则,进行了江苏省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研究,给出了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典型厚度组合[11]。
桐乡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杜卫卫等人结合调查研究了轻交通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合理面板厚度[12]。
广东省公路管理局董青泓与华南理工大学王瑞宜等提出了农村公路交通量分级标准,并验证了小尺寸薄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农村公路低成本路面结构的可行性、环境适应性、可操作性[13]。
海南省临高县交通运输局王能依据海南省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调查和成因分析,对水泥路面断板的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14]。
长安大学张洪亮、梁伟、申爱琴针对目前中国农村公路排水设施建设无据可依的现状,重点调查了中国多个省的农村公路排水设施,提出了农村公路各地段的排水设施形式[15]。
东南大学徐宏、邓学钧等从力学机理角度探讨了水泥路面板在夏季高温隆起的原因及应力情况,建议在南方地区,对于4级及4级以下公路(特别是低造价的农村公路)广泛采用的素混凝土或低配筋混凝土路面胀缝按80m间距来设置[16]。
3发展与展望
新的“十三五”(2016-2020)规划正在进行,这将是影响我国农村公路发展的大事件。回首我国农村公路发展的历程,总结经验教训,我国农村公路设计、实施仍存在很多需要研究和完善的方面。
3.1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
农村公路的设计,县道按照标准设计还是可取的,而乡道、村道则是按照标准结合农村公路建设实际情况来设计和施工的,而没有专门的确定的有理论根据的适合农村的较低等级的农路设计理论和方法以及施工技术。同时,随着沥青类路面向农村发展,问题会更多,因为这方面的理论更加缺乏,亟待解决。
3.2适宜的路面形式
当前农村公路主要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这个方面的研究是比较成熟的。但是,也有很多地方还是土路面,结合周围环境(包括排水、地势、天然基层等)也是不错的选择。随着沥青路面的加入,如何选择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天然路面(土石等),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保护生态环境,这务必需要设计工作者要因地制宜,灵活应用。
3.3路基形式
在相当多的农村公路(主要指乡道和村道)中,采用的天然地基,直接在上边铺一定厚度的混凝土面层,压实效果不达标,致使许多路面很快就出现裂纹,甚至一边脱空。
排水则多采用在两边各掏一水沟,没有统一形式,也不能完全起到排水的目的。这些都是农村公路的先天缺陷造成的,需要时间才能慢慢转变。
4结束语
我国农村公路的建设从“十五”规划开始,已经经历了十五年,这也是我国农村公路建设飞速发展的十五年。不管是新改建里程数,还是路的质量控制,无疑都是空前的。为了实现更加美好的全民的小康社会,农村公路的建设还在继续,“十三五”将是农村公路发展的新时期。
参 考 文 献
[1]宋学文,张红艳,冯晓.农村公路研究现状综述[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5,24(3):77-79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S].1997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S].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农村公路工程管理办法[S].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S].2006
[6]苏澎,唐伯明,刘唐志.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研究[J].中外公路,2010,30(5):320-324
[7]交通部专家委员会编.县乡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Z].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8]文静.轻交通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8
[9]浙江省地方标准.准四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B33/T620-2006)[S].2006
[10]赵桂娟.低交通量道路技术标准与路面结构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5
[11]卞凤兰.江苏省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5
[12]杜卫卫,吕竞辉.轻交通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研究_以桐乡市为例[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13]董青泓,王瑞宜,罗锟.农村公路小尺寸薄冰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研究[J].中外公路,2010,30(6):74-77
[14]王能.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破坏原因及防治[J].福建建材,2011,8(127):27-28,93
[15]张洪亮,梁伟,申爱琴.农村公路路基综合排水设施[J].长安大学学报,2008,28(5):35-38
[16]徐宏,邓学钧,倪富键.水泥路面板高温隆起的力学机理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8,25(11):1-5
作者:李兴富,重庆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