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立
摘要:季节性冻土是指冬季冻结、春季开始融化的土,该类土在我国东北、华北及西北等地区分布很广,以往这些地区的普速铁路路基或多或少存在冻胀、融沉问题。冻融逐年反复会使路基面出现翻浆冒泥、道砟囊等病害。由于这些冻涨或融沉具有不均匀性,往往导致钢轨顶面沿纵向出现忽高忽低的不均匀变形,使左右两根钢轨产生差异变形,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本文主要是对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的冻害情况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
引言
一直以来,冻裂、裂缝等质量危害都是冻土地区公路路基的一种质量通病,不仅大大降低了公路建设服务质量,还给后期修筑施工造成了很多的不便,致使公路无法正常运行。因此,考虑到冻土路基的特性,进一步提高公路结构的稳定性,加强对公路路基的保温养护是非常重要的,同时相关建设单位还应该加大对节能环保型保温材料的应用,以免破坏到周围生态环境,促使道路建设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得以充分体现。
一、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部位分类
(一)、表层冻害
表层冻害特点是:一般隆起高度为10mm~40mm;在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地区一般从11月上旬开始,最晚到12月中旬停止发展,来年4月中旬~5月上旬回落完。表层冻害危害主要表现在:可引起路肩纵向高低变形、开裂,造成基床表层土体强度降低,从而引起道碴沉陷,导致轨道纵向高低变形;引起坡面隆起变形、开裂,导致土体强度降低。
(二)、深层冻害
路基深层冻害产生的时间较晚,在冻期的后半期产生,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地区一般在12月中旬以后,直到冻期末冻害才能停止。深层冻害的产生大多是因地下水的关系,如果没有地下水,即使土质有所差异,下部呈现脱水现象,也无多少冻胀。
二、温度对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在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下,冻土路基一般产生升温速率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冻土中参与的冰和水的相变潜热数量,另一方面则是地基土层的导热系数。如果冻土地基中含有较高的冰量时,当温度发生变化,将会产生大量的冰水相变。所以,含冰量高的冻土地基温度对于气温改变的感应相对迟缓。这样一来,若是在气温胜率相同的情况下,一旦冻土地基处于剧烈相变的地区,其地基温度变化随之产生更多数量的冰水相变。因此,这种高含冰量的冻土地基的速率不高。相反,当冻土地基处于平稳区段时,低温发生变化,相变热量减少,此时导热系数将会成为主要影响因素,使得含冰量较高的冻土地基速率加快,同时季节性的冻土地基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会导致年平均温度急剧上升。
三、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的防治措施
(一)、工程概况
某高速铁路的最高设计时速为350km,线路全长903.94km,路基长度231.245km,其中无砟轨道路基长181.97km。无砟轨道路基中,路堤长111.95km,路堑长70.02km。沿线绝大部分穿越寒冷地区?严寒地区,冻结指数整体较大。年平均气温4.4~10.9℃,极端最高气温39.8℃,极端最低气温-39.9℃,年平均降雨量481.8~682.7mm,土体最大冻结深度93~205cm,每年10月开始冻结,次年4~5月开始融化。沿线地层岩性主要有黏性土?粉土?黄土?砂及卵砾石土?泥夹砂岩?砾岩?安山岩?花岗岩等,沿线地下水主要有地表水?孔隙水?裂隙水和巖溶水。
(二)、施工阶段
对于路基填筑高度小于1.5m的季节性冻土路段,视为零填路段,其路床范围采用级配碎石材料换填,并在路面底部增设防渗土工布以防止地下水影响路面稳定。零填路段的路基边沟采用浅碟形边沟,下设高强土工材料或2~4cm碎砾石作为纵向渗沟的形式进行排水。同时还应视地形情况酌情加深排水沟,以降低地下水位。根据地形情况,纵向渗沟每隔50~100m设置一道横向渗沟,将地下水引出路基之外。
(三)、结果监测
1、冻胀小幅波动阶段
11月13日进入冻胀波动阶段,冻胀波动范围基本在1mm以内,持续3周时间,冻深范围较浅。
2、冻胀快速增长阶段
12月5日随气温快速持续下降,冻胀变形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冻深也逐渐向下发展,至12月11日冻深达72cm。该测点的两布一膜埋深60cm,冻胀发生在基床表层,冻结指数达到-191.4℃·d。
3、冻胀稳定发展阶段
随冻深逐步向下发展穿过两布一膜进入基床底层,表层与基床底层的冻胀变形逐渐分开,基床表层的冻胀变形基本稳定不变,冻胀变形的增幅主要为基床深层产生的冻胀变形,冻胀变形增长速度变缓,进入冻胀变形稳定发展阶段。本阶段持续到3月4日,冻深在2月15日达到最大值190cm。期间随气温降低,在1月30日时冻深达到166.4cm,1月31日至2月1日气温有一次显著地升温过程,气温最高达到8.5℃,此时冻深也减小到144cm。2月25日以后,气温开始出现回升趋势,冻深开始逐渐减小,最大冻结指数达到-1515℃·d。
4、波动融沉阶段
3月4日以后,平均气温回升至0℃以上,深层冻结线迅速上移,基床表层出现融沉现象。随气温回升,融沉变形增大。
三、预防铁路基的冻害措施
(一)、加强路基的排水设施
采用基床表层顶部设置纤维混凝土封水层,两侧支承层边缘至路肩为向外4%的排水坡,双线之间做成向内4%的排水坡;无砟路基地段线间排水采用在底座间设置横向排水通道的方式。
为保证排水通道畅通,设置渗水盲沟,将路基本体中的水引入盲沟中,通过盲沟将水排到检查井中,最后将水通过渗水管井导入地下。
渗水盲沟设置于左侧护道下部,盲沟右侧1m翼缘搭在筏板或桩帽边上,埋深不满足最大冻深+0.25时,在其左侧及上侧铺设一层XPS保温板,厚0.1m。
渗沟沟底纵坡原则上同线路纵坡,困难地段不小于2‰。渗沟底宽1.2m,垂直开挖,渗沟内充填洗净碎石,下设C25混凝土基础,厚0.2m,基础底部设置4%排水坡,其上设315mmPVC带孔双壁波纹渗水管,在渗沟左侧及上侧采用一层不透水土工布包裹,右侧及下侧采用一层透水土工布反滤层包裹。
(二)、冻结深度范围采用抗冻填料
普通细粒土填料的水稳性差、最优含水率大、孔隙率小,土中的水结冰时体积要增大9%,势必引起冻胀问题。因此抗冻填料应选用水稳性好、孔隙率较大的粗颗粒填料,并对以下因素进行严格控制:
1)抗冻安全填料应具有一定的孔隙,孔隙中少量的水结冰时其冻胀不明显,而且解冻后土的状态不变。
2)粗颗粒填料的孔隙大小与不均匀系数U成反比,因此当细颗粒含量较大时,其不均匀系数U不宜偏大。
3)尽量减少填料中的细粒含量和含水率,以留出足够多的孔隙满足水的体积增大时占用。
结束语
季节性冻土在严寒地区铁路建设中控制的重难点,针对不同地质情况和冻胀的主要影响因素开展相应的防治冻胀措施。通过强填料控制、部分地段采用混凝土基床、加强防排水措施、加强路基面排水、路基轨道扣件预调高、路基土体保温、设置防冻分割层,渗水井、加强路基面排水等措施减少路基土冻胀病害的影响因素,从而保证路基土体的稳定性,使轨道的平顺性更好。
参考文献
[1]程培峰,宇德忠,范勇强. 季冻区粉砂土路基水、温变化监测与分析[J]. 公路,2011(10):192-198.
[2石刚强,王珣.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填料冻胀性试验研究[J]. 铁道建筑, 2011( 10) : 61-63.
[3]杜兆成,张喜发,辛德刚,等. 季节冻土区高速公路路基冻胀试验观测研究[J]. 公路,2004 (1) : 139 -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