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养殖场中蟾蜍经济价值的开发探析

2015-10-21 17:00孟禹良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经济价值林蛙蟾蜍

孟禹良

[摘 要]本研究成果利用林蛙养殖场进行蟾蜍混养,在几乎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直接增加效益20-40%,使整个林蛙养殖业大幅增收。多数养殖户没有把林蛙养殖的伴生品,即蟾蜍的经济价值开发出来,把本来是含金量很高的经济项目弃掉了。针对这一现象,本人通过一养殖基地,经过5年实践,各种实验测试,总结出了一套林蛙养殖场中林蛙与蟾蜍混养的经济模式。

[关键词]林蛙;养殖;蟾蜍;经济价值;开发

一、食性、可持续性及繁殖力对比

1.食性对比。经对林蛙和蟾蜍解剖实验,林蛙和蟾蜍虽然都以昆虫为主,但林蛙胃中飞虫偏多,如苍蝇、瓢虫、其他飞虫等,蟾蜍则爬虫偏多,如蚂蚁、蚯蚓、其他爬行昆虫等。所以林蛙和蟾蜍的食谱不完全重叠,有些养殖户怕蟾蜍与林蛙争食而将蟾蜍煮死,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蟾蜍养殖业在我国由南向北发展,北方还未进入到兴旺阶段,很多林蛙养殖户对蟾蜍的经济价值不了解,对蟾蜍和林蛙的食性差别也不了解,不会取蟾酥,也不知道取完往哪卖,把本来有很高经济价值的资源扔掉了,蟾蜍看上去难看,实际上却是财神,应当加以利用才对。

2.可持续性对比。就可持续性而言,蟾蜍养殖比林蛙养殖有绝对的优越性,林蛙养殖是当年回捕,要么市场出售食用,要么杀掉取林蛙油卖或制成干林蛙出售,总之成蛙是死路一条,实际状况是资源越来越少。蟾蜍则是取其毒或蟾衣,取完又放回自然界生长,不杀死。蟾蜍的寿命一般是10年以上,养殖有积累效应,越养越多,越养个体越大,个体大蟾酥产量越高,不损伤资源。虽然现在各林场的蛤蟆沟都以养林蛙为主,以后会有业主转移成以养蟾蜍为主。

3.繁殖力对比。林蛙产卵量是2000枚左右,蟾蜍则是5000枚左右,从适应性上蟾蜍高于林蛙,也就是百姓所说的皮实。另外,蟾蜍具有毒性,抗天敌能力和捕食能力比林蛙强得多,繁殖能力也就比林蛙强得多。

二、蟾蜍放养实验

取宽200米长400米的样地,四周用高80厘米塑料网做成围栏,中間有一直径60米的水溏,场地内放置4个太阳能黑光灯吸引虫子。草地撒蔬菜种子用来养虫子,春天取30条蟾蜍卵带(每条卵带约2600粒卵)放入水溏中,人工饲喂繁殖,三年后蟾蜍达到高密度状态,遍地都是。

三、蟾酥产量测定

经在林蛙养殖场收购蟾蜍取毒实验,每1000斤成蟾蜍一次可取毒500克左右,东北地区春季至秋季可每20至30天取一次,一年取5次没问题,产量非常可观。利用技术可提高蟾酥提取量,如取毒前喷洒药液刺激等,另外提高饲喂质量也直接提高蟾酥产量。养殖年限也影响产量,年限越长,成蟾蜍数量越多,蟾酥产量越高。所以蟾蜍养殖有后劲。寒冷地区蟾蜍产出的蟾酥有效成份含量比温暖地区的高,长白山地区的蟾酥质量是上乘的,有效成份含量检测值高,产品售价也高。

一个一般面积的林蛙养殖沟(两山夹一沟的地形),出几千斤天然蟾蜍没问题,按两三千斤计算,可产出经济效益近10万元,如果加以人工养殖,效益大增。一个蛤蟆沟的承包费少则七八万,多则十几万或更多,如果采用林蛙与蟾蜍的混养方式,蟾蜍收益可出来承包费,林蛙效益就是纯剩的了。另外混养可降低风险,比如2015年林蛙是欠收年,严重欠收导致一些养殖户亏损,混养则可回避这种风险。

四、林蛙养殖场如何养殖蟾蜍

1.场地选择:虽然蛤蟆沟的地形都是两山夹一沟的形态,但最好选择两边山势不要太陡,坡度较缓,沟内草甸平坦面积大,有沼泽地的水土肥沃地带。

2.场地建设:因蟾蜍养殖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取毒取蟾衣,必需做到容易捕捉管理,要对其进行圈养,将沟内平坦地段用围栏圈起来,面积视自身需要而定。围栏用的木桩可就地取材,用山上的柞木杆,埋完露出地面80厘米即可。围栏材料可以用塑料网,隔离蟾蜍并抗风,围栏网底部埋入土中,隔离蟾蜍。圈养面积较大的可用围栏分割成几个区域,方便分批取毒、管理。圈内设置孵化池和养殖池,挖些水沟也可以,陆地面积与水面面积3:1-4:1,池子水深30-50厘米。养殖池边缘要坡度平缓,利于成蛙上岸觅食。

3.饲喂管理:养殖场内隔一定间距设置一个太阳能黑光灯,吸引昆虫。陆地种植蔬菜喂虫子,也可饲养昆虫喂食成蟾蜍。池内养殖密度:幼蟾蜍30-100只/平方米,随着生长到成蟾蜍逐渐减为10-20只/平方米。密度不可过高,过高会造成食物不足,滋生病害。天敌防治:孵化池使用前清水消毒,用密孔网拉捕有害动物。整场天敌防治,有捕杀天敌、设置动物模型恐吓、用喇叭放响声等方法,但实践经验用喇叭放天敌被杀死前的尖叫声效果较好。

4.蟾酥及蟾衣提取:蟾蜍耳后有毒囊,可用专用工具挤压毒囊,毒液会喷射出来,喷到取毒夹子内。取毒要掌握好经验,用力恰到好处,用力过大蟾蜍会出血,降低蟾酥品质并使蟾蜍受伤。新鲜毒液要及时晾干,长时间放置会变质,不能及时晾干的要冷冻保存,干蟾酥可以按收购商的要求制成规则的圆片状。蟾蜍毒性很强,提取蟾酥时注意防护,不要溅入眼内,蟾蜍卵、毒腺、体内血管有巨毒,不可食用。蟾蜍蜕衣时段主要在晚9点至第二天早晨,大部分在后半夜。蜕衣前表现离群发呆、身上出现分泌物,当后背皮肤开裂一条缝时即开始蜕皮,五六分钟左右就蜕完,蜕完后蟾蜍会立即吃掉,所以要人工看着,发现开始蜕皮马上人工扒下来。为防止蟾蜍吃掉蟾衣,有人使用专用器具或给蟾蜍嘴上涂苦味药液等方法。蟾衣提取数量根据南北方温度差异和使用人工药物不同,每月可蜕2-3张,温度高和使用药物蜕皮周期短,但使用药物促进蜕皮的有效成份含量低。

参考文献:

[1]金莉莉,王秋雨.蛙科两栖动物皮肤抗菌肽的分子多样性及功能[J].遗传.2008(10).

[2]乔红伟,韩俊友,赵瑞利,胡博,谢芳,郑伟,雷连成,江利娜,韩文瑜.中国林蛙抗菌肽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活性检测[J].中国兽医学报.2008(06).

[3]苟小军,邬晓勇,杨灿宇.蛙皮多肽抗生素的研究进展[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

猜你喜欢
经济价值林蛙蟾蜍
“八珍”哈士蟆传记
远行的蟾蜍 外一篇
从当下油画市场视角浅析油画创作
蟾蜍记
蟾蜍记.上
林蛙油逆转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基于线粒体Cyt b和COI基因的中国林蛙系统发生关系